宝安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陈广源:衷中参西传播中医药正能量
深圳新闻网宝安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钟满香 通讯员 徐锦梅)6月1日,宝安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陈广源博士受邀到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举行《当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几个问题》专场讲座。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院长幸思忠主持讲座。
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院长幸思忠主持讲座
陈广源是深圳市第一位中医药学博士。1996年,曾组织领导深圳市中药汤剂改革,走在全列;1997年,领导编写了深圳市第一部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集——《鹏城杏林》。同时,陈广源还是国家级准字号药物“前列舒乐颗粒”的发明人。多年来,他心系中医文化普及,热衷中医药事业发展,年满73岁高龄仍坚持在探索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工作一线。
深圳市宝安中医药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陈广源
中医发展:形势大好问题不少
讲座中,陈广源从2008年中医药条例颁布到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以及2020年4月30日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2020年修订征求意见稿)等情况切入,借助新冠肺炎疫情时期中医在防疫防控中展现的重要作用,说明当前中医发展形势已进入前景大好阶段。
但是,现在中医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比如,中医话语权依旧相对较弱,中医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方面亟待改革,相关部门对中医的考核考察体制有待改善……
陈广源认为,中医的发展不仅是医学的问题,而是严峻的社会问题。当前,国家对中医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对中医是好时机。但是,中医本身发展一定要做到遵循中医规律。
“我们这个社会因为有很多‘鬼魅中医’,而让人们对中医有了误解。”陈广源说,历史上曾经有文化名人因受到这类中医的影响而对中医有过反对之声。比如,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医不过就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但是,在其晚年阶段曾认真搜集、整理中医典籍王叔和的《脉经》,这说明,鲁迅对中医的认识在当时已经发生了改变。
由此,陈广源强调,中医发展必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2020年6月1日,《当前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应该关注和思考的几个问题》讲座在宝安中医院举行
辨识中西医差异“衷中参西”协同发展
陈广源提到,1840年开始,西医大举进入中国,而当时中国国力衰弱,西医快速崛起。与此同时,根据人类对事物认识分为“道”与“术”的规律。道,是抽象、高深的;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西医偏于“术”,它通过B超、CT、螺旋CT等技术让大众可以清楚的看到人的身体变化,这样更易让大众信服。
其实,中医并不是不重视“术”。比如,东汉时期,华佗就已经有了开颅手术。而同样中医很早就发现了曼陀罗花具有麻醉作用。中医近几年的发展相对缓慢,主要在于近百年来中国国力的衰微,动摇了中医立足和发展的根本。
陈广源认为,当前中医发展要强调“道”的特色,中西医的本质和核心是文化差异,中医要发挥“治病全人”等优势,发挥中医精髓,惠及大众。
对于未来中医的发展路径,陈广源表示,要有“回溯本源回归本位”的思想。他强调,中医不可走不伦不类、不中不西的路子,要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理论指导下吸收、改造、利用西医所运用的现代诊疗技术,与中医的传统诊疗技术相结合、相融合,实现“衷中参西”,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互补、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