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伐铿锵为河清 生态宝安入画来
“从敢闯敢试到先行示范的宝安实践”系列综述⑤
燕罗湿地公园美景。
美丽的茅洲河及周边碧道。
平稳拆迁位于铁石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建筑。
截至2019年9月,宝安新建雨污分流埋地管4300公里,长度比地球直径还长10%,初步建成雨污分流两套系统。
几年前,当宝安提出“要以污染治理攻坚为突破口,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目标时,有人是担心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产业大区、人口大区治污谈何容易?
成效是唯一也是最好的答案。今年8月21日,香港全港各区工商联永远名誉会长、香港剑桥教育集团董事长兼CEO肖凯登高俯瞰宝安,眼看碧水绕城、连绵苍翠、鸥鹭齐飞,不禁感慨地说:“宝安现在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大区,生态已经成为宝安发展重要的比较优势。”
事非经过不知难。40年间,从“边陲农业县”迈向“湾区核心”,宝安城乡面貌沧海桑田,人们生活时过境迁,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生态环境面临重重考验,曾是环境问题突出的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宝安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治水作为环境保护纲举目张的“头等大事”,用短短4年时间还清40年水污染治理欠账,划出一条环境变迁的“V”字曲线,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勇立潮头歌未央。现在的宝安,正在环保与发展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航道上扬帆逐浪、一往无前,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1 拿出“硬态度”,淬炼“宝安作风”
污染治理,不仅仅是人与自然、污染物之间的博弈。
时钟回拨40年,“春天的故事”点亮航标、指明方向,勤劳的宝安人不负时代、大干快上,拼出一片新天地。
彼时的宝安百端待举,高排放、高能耗企业“捡到篮里都是菜”,不断增加的产业人口也带来环境负担。不久后,人们蓦然发现:污染紧随发展脚步而来,河水黑臭、空气混浊,宝安生态指数急剧下降,与群众收入指数增长背向而驰。宝安很快从“发展阵痛”中惊醒。
21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宝安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连续多年将区委“1号文件”定为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等文件,着力推进污染治理。
宏大叙事总有特殊起笔。2016年,市委、市政府赋予宝安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重担;2017年,市委为治污“点题”,市委主要领导明确提出:“治水工作没有退路,必须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重任在肩,必先廓清思路、找准方向。拉出那时宝安的治水任务清单,艰巨程度总令人惊呼“不可能完成”:全区66条大小河流中有61条黑臭、374个小微水体中有320个黑臭。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区委、区政府拿出“硬态度”,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列为区委常委会会议、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区政府常务会议关键学习议题。区主要领导逢重要公务必谈环保、重要会议必议环保、重要项目必虑环保,并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环境提质是一项极为紧迫的政治工程、政治任务,让“两山论”在宝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与此同时,宝安编制《宝安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行动方案》,明确147项工作措施和201项重点工程,厘清未来十年工作计划;成立高规格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区委书记、区长分别担任总指挥、第一副总指挥,并挂帅区生态办、区河长办、区大气办等具体工作部门,宣示宝安污染防治进入“战时”状态。一时间,上下同欲,应者如云。区其他领导分头负责,带领并督促分管部门、联系街道、服务企业鏖战治污;全区各部门各街道对标对表,完善领导机构、配备工作力量,纷纷向污染“亮剑”。
战鼓声声响,风起宝安湾。眼看氛围已浓、时机已至,宝安在沙井排涝河口召开千人大会,吹响治水攻坚冲锋号。区主要领导率领千名党员干部誓语铿锵,并带头步入“阵地”,就任污染严重河流区级河长,征地拆迁、巡河护河、项目推进、方案研究亲力亲为。区内各级党员干部全情投入、全力以赴;各个单位各司其职、各守其位,众志成城战“污龙”!
成效很快显现。宝安11天完成10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既定拆迁任务,排放(污)口治理、气浮站、临时污水处理站等一批治水项目快速启动……市委主要领导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并作出批示:“宝安区行动迅速,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层层传导压实责任,值得表扬。我们就是要这种作风,坚决打赢黑臭水体整治这场硬仗。”
“宝安作风”经得住考验——也成为几年来宝安将污染治理种种不可能变为现实的重要“法宝”!
凭借这件“法宝”,宝安连续作战9个月共278天,平稳拆迁位于铁石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内的径贝、麻布2个整村,圆满完成了宝安建区以来单项清拆私宅体量最大、民生诉求最多、拆迁补偿种类最复杂、政策最严格的一次行动,拼出“宝安奇迹”。
凭借这件“法宝”,宝安搭建全国首个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框架体系,创新性地在全国首次尝试采用水资源资产负债表,量化所有自然资源的资产价值;并优化年度绩效管理方式,将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考核权重占比提高到33.23%,倒逼各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借此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在全国首创重点污染源企业“环保主任”制度,督促企业加强环保自律自治管理。
凭借这件“法宝”,宝安区委区政府让全区上下在污染治理这个问题上彻底克服惧敌畏难情绪,拧成一股绳、汇成一股劲,用实践验证了一个平凡朴素的道理:团结就是力量,行者常至,为者常成,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美丽的茅洲河及周边碧道。
松岗水质净化厂(二期)。
蓝天下的海滨广场。
2 敢于“闯新路”,形成“宝安模式”
一座现代城市的发展,往往与环保演进同步。
1993年,宝安区环保局成立。作为宝安历史上第一个专职环保机构,这个“新生局”仅有40名工作人员,管理着现宝安、龙华、光明辖区的广袤区域与众多企业,庞大的工作量令人难以招架,零敲碎打式的执法很容易“按下葫芦浮起瓢”,工作效果欠佳。
时代奔腾,滚滚向前。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首提“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同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广州、深圳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就此,深圳进入“湾区时间”,宝安各项工作切换成“湾区速度”。
也就是从那一年算起,宝安花了4年时间,让61条黑臭水体稳定消除黑臭、374个小微水体消除黑臭,其中43条达到或优于地表水V类,干成了过去几十年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对此,人们常常评价:“宝安之所以行,靠的就是治水‘宝安模式’。”
治水“宝安模式”是什么?我们从区委书记姚任的话语中寻找答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持投入强度,系统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打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鸥鹭齐飞的美好景象。
会道者,一缕藕丝牵大象。治水“宝安模式”是一种系统思维。宝安境内河流均为雨源型河流,无上游水源补充,缺乏生态基流,自净能力差。近年来,宝安提出:要实现全境范围内完整意义雨污分流。这种模式,找准问题根源,将治理端口上移,使得干净的雨水补充到河里、不洁的污水流进厂里,擘画出宝安水污染系统治理的“四梁八柱”与清晰脉络。4年来,宝安新建3976公里雨污分流管网,完成3480个小区正本清源改造,全面补齐雨污管网缺口;新建污水处理厂7座,总数11座,污水处理规模170.5万吨/日,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杜绝各类污水进入自然水体,堵塞水污染的源头。
治水“宝安模式”是一种创新精神。比如全国首创“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地方政府+大型央企”EPC治理模式,彻底打破“岸上岸下、分段分片、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老路,将水污染治理任务切块分片交给最专业的一流央企,污染不除不收兵、不破楼兰终不还。又比如创新提出“三全治理,三全达标”,明确水污染治理基本原则(全面截污、雨污分流,全面清淤、修复生态,全面补水、活水保质),形象勾勒水污染治理终极目标——“明、暗渠全河段达标,干、支岔流全流域达标,晴雨天全天候达标”,可谓字字珠玑。再比如创新实施“建管纳污、正本清源、初雨弃流、多源补水、生态修复、排水管理、监管执法、宣传以引导”等“八个举措”,简明概括水污染治理工作流线,让水污染治理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有了思维导图。这被人简称为“1338”的治水创新工作体系坚持结果导向,让宝安4年来累计投入的534亿元治水资金作用到要害处,确保茅洲河(宝安段)等河流两岸高峰期同一时间铺开的近2000个工作面、2000台次机械设备与上万人力忙碌在关键点,圆满实现各项预设目标。
治水“宝安模式”还是一种责任担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污染更不是一天可以治好的。需要有“守一方水土、护一方平安”的责任感,更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担当,才能把那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办成、好事办好。“宝安的事业就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往下传,一茬一茬接着干。作为班长,我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站位讲政治,一张蓝图干到底,坚决按照市委提出的‘四硬’要求,攻坚克难抓落实。”这是姚任就任宝安区委书记时的表态。这么些年,他是这么说,也是带领大家这么干的。
一滴水能够折射太阳的光辉。4年治水演进而成的“宝安模式”,正成为宝安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的城市气质;更体现出宝安以昂扬状态把握时代机遇,捏紧时代接力棒,奋勇跑好自己“这一程”的果毅与坚持!
3 昂首“再登高”,缔造“宝安力度”
历史总是在标志性的节点上镌刻永恒。
2019年,历史的指针又一次指向宝安。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作为大湾区地理核心和深圳的国土大区、产业大区、人口大区,宝安在“双区”建设中争当可持续发展先锋当仁不让;作为远近驰名的治水大区,宝安在付出大量精力治水的同时,也收获丰硕成果与广泛赞誉。能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年1月14日召开的宝安区六届五次党代会上,宝安给出响亮答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造天蓝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前行路上,难免波折。今年初,疫情突如其来,就像一场严峻考验,检验宝安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色,叩问宝安污染治理的决心。今年4月21日,疫情防控如火如荼之际,宝安召开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推进会,下达区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2020年1号令,明确2020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决战决胜之年,部署308项攻坚任务和攻坚“四十条”,要求各单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非常之时,需要非常之举。宝安提出以抓水污染治理的力度抓大气污染防治,今年来出台“气九条”,强力落实工地扬尘防控“7个100%”措施,积极推进泥头车纯电动化改造,每周开展“十差道路”评比和整改工作,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7.2%,PM2.5下降到2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7%,改善幅度排名全市第一。自此,宝安治水经历正式转化为工作标尺,喻示最大决心、最严要求、最硬举措的“宝安力度”,引导大家回溯过往、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一花独放不是春。近年来,宝安还以“宝安力度”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巩固提升水污染治理成果、建设“无废城市”、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等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厚积薄发。截至2020年8月,宝安万元GDP能耗相比2016年累计下降16.44%,90%河流达到或优于地表V类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885家,实现污染治理“再登高”、生态文明建设“谱新篇”!
回首来时路,郁郁满芬芳。宝安“战污史”,就是这片热土华美蜕变的奋斗史诗。那些与污染抗争的岁月,是宝安人一同战斗的过往;那些栉风沐雨、跌倒爬起的记忆,是宝安老兵的战斗“勋章”!
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
在奋斗中收获的“宝安作风”“宝安模式”“宝安力度”,已然嵌入宝安的城市风骨,成为驱动这座城市爬坡过坎、披荆斩棘的磅礴伟力。拼着这股劲、靠着这股力,宝安打造天蓝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家园的目标,一定能早日实现!
宝安日报记者 何一航/文 刘安邦 宋璐 雷小舟 何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