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西乡以北三甲空白 结束燕罗人3小时求医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在这里设立“醒脑开窍中心”,并曾亲自接诊。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市民对医疗卫生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甚至看准了“三甲”的招牌。与此同时,区六届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打好基本公共服务增量提质组合拳,努力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医疗、更可靠的社保养老,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燕罗街道思群众之所思,于今年7月引进宝安中医院集团,建成“三甲”级社区医院——颐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作为全市首家中医医养结合示范点,该社康设有26个科室,每日专家坐诊,结合燕罗自主开发的远程诊疗系统与宝安中医院集团的智慧药房,构建先进的现代医学平台,标志着26万燕罗人的“30分钟医疗圈”初步形成,甚至还有松岗、新桥片区的居民前去享受专业针灸。

弥补三甲医疗空白

结束3小时求医路

今年7月份之前,距离燕罗最近的“三甲”医疗点是宝安中心医院,约30公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来回一趟需要3个多小时,打的来往费用超过200元。若是要享受“三甲”针灸等中医服务,前往宝安中医院来回一趟的时间甚至超过4个小时。减少路途的奔波、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是26万名燕罗市民迫切的需求。

今年7月,燕罗街道联合宝安中医院集团建成颐年社康中心,弥补了西乡以北“三甲”医疗资源的空白。记者采访时,市民廖先生正在针灸,他说:“有了社康方便多了,周末闲暇时间,沿着茅洲河边的康体公园散着步就能来享受放心的针灸服务,不用再像过去一样,动不动就要花大半天。”

为确保“三甲”质量,该社康有CT机、心电图、超声科彩超等医疗设备,配备副高职称以上医生13名,每天安排2名至3名专家及部分省市区级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为燕罗居民把脉问诊,被誉为“华夏第一针”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也在这里设立“醒脑开窍中心”,并亲自接诊。市民只需要关注“颐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就随时能查阅到专家的简介以及坐诊时间。

燕罗街道积极作为,自主研发了远程诊疗系统,通过科学技术令总院的医生随时能为患者会诊,同时该中心设有就诊信息共享系统,与总院实时共享患者的就诊信息,为疾病诊断、专家会诊及时提供依据。

全市首创中医医养结合

每周义诊服务送到家

燕罗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有6260位,如何让为社会进步打拼了一辈子的长辈们老有所享?

颐年社康中心的揭牌,形成“总院+颐年社康+养老院”三级联动模式,打造成为“养老-医疗-康复”社区医养结合服务链,正陆续为辖区全部户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专家们每天为养老院的老人提供健康分析、疾病诊断、疾病治疗、饮食建议、运动指导等医疗服务及健康宣教指导。在社区的统筹下,该中心每周一、三、五安排60岁以上深圳户籍、65岁以上非深户籍老年人免费体检,首创将中医理疗服务融入民生微实事项目,实行送医上门,社区老年人、重点优抚对象在家中就可体验优质的医疗服务。

为切实将“三甲”医疗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在燕罗街道的大力支持下,自该社康中心成立以来,坚持每周末深入社区开展义诊,把按摩康复、刮痧、拔火罐等中医理疗送到百姓家门口。截至11月底已开展义诊20场,出诊专家60余位,服务社区居民超6000人次。

目前,该中心已制定三年建设目标,其中二期工程预计2020年上半年完工,将配备病床超30张,并增设医疗设备、配强医生团队。计划打造约500平方米的中药园,种植薄荷、金银花、白芍等中草药,建设长者饭堂,根据季节变化和食材药性提供膳食,全面擦亮燕罗颐年“中医医养结合”品牌。

宝安日报记者 徐迅 通讯员 张天慧 文/图


[责任编辑:舒芳莉]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