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徐东分享自己的文学之旅


徐东的部分作品。



“很多作家善于写、不善于说,我也属于这类人,平时埋头写作,要正儿八经地讲,我还真不习惯。”“写作让我一再深入到自我中,这种对自我的不断认识令我喜悦。”21日下午,由宝安区图书馆和本报一起合办的湾区名家讲坛在宝安图书馆举行,第五届深圳青年文学奖、第十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宝安文学》主编、著名青年作家徐东分享自己的文学之旅。

14岁时就想当作家

徐东是山东郓城人,他家离黄河大约10公里,离梁山泊20多公里。十多岁时,徐东常骑自行车去看黄河,去看梁山。在徐东眼里,自己小时候不懂事,贪吃、贪玩,对什么都好奇,有点傻傻的,为此他没少挨母亲的打。不过,他觉得这些性格特点也是作家和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好多作家都有一颗未泯的童心,比如莫言在很多文章里就写到自己是个贪吃的孩子,萧红在《呼兰河传》里也写过一个贪玩的小姑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鲁迅也是,对什么都好奇。此外,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的小英子也是一个傻傻的小姑娘。徐东小时候看过很多画册,《铁道游击队》《中国女排》《西游记》《岳飞传》等,他都看过。画册一毛钱左右一册,小学毕业时他已经读了200多本画册。这些读物看得多了,他也想成为一个写作者。上初中时,他见了文学书就想看,想成为一名作家。

27岁发表第一部小说

18岁那年,为了逃离家乡,徐东毅然选择去西藏当兵。一到西藏,和他同去的兵大多感觉空气不够用,一些人甚至吓哭了,他却觉得还好,那里如诗如画的风景一下就吸引了他。那时的他对文学如饥似渴,尤其爱好写诗,还自费订阅了一些诗歌刊物。19岁在部队时,他发表了第一首诗。27岁时,他发表了第一部小说。期间,他不断地阅读、写作、投稿。他觉得自己一直是孤独的,自己看自己写,也没有人交流,而且他一直在漂泊,从西藏当兵到北京打工,后到西安上大学,毕业后回到北京,非典期间又回到西安,后去杭州,后又辗转西安、北京、深圳、武汉,期间他搬家20多次,直到2010年在深圳成家后,他才结束漂泊的生活。漂来漂去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为了写作,他曾多次放弃好的工作;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去工作。西藏的风景深深地影响了他,让他在离开西藏9年后,写了《欧珠的远方》等十多篇西藏题材的短篇小说。

每年过生日买书当礼物

徐东早期的阅读,只要是文学的、艺术的,能找得到的,就如饥似渴地读。画册、文学杂志,他都读,他还抄录和背诵过一些古诗词。参加工作以后,他每年生日时就去书店买一些书,给自己当生日礼物。他买书从来不嫌贵,只要自己看上的,觉得有必要的,都会买下来。他那时好读书,不求堪解。他觉得自己的记忆力一般,感受力好一些。阅读改变了他,让他积极上进,让他不甘平庸,渴望成就。写作面向世界,作品面向一切已有的或潜在的读者。写作可以改变人的内心世界,也在无声无息地改变世界。徐东说,他渴望证明自己,渴望成功,渴望世界、人心变得更加美好。作为一名写作者,他平时会感受身边的生活、身边的人,他很想让世界没有坏人,没有那么多污染,可是事实上这却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就在作品中通过人物和故事表达自己的这种诉求。多年后,写作成了他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他需要写作。如今,为了生计,他在工作,但他一直都把写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工作之余的时间都属于阅读、写作和思考,有了孩子后,他只有短暂的时间用来写作短篇小说。

写作改变了他的命运

写作改变了徐东的命运,让他成了一名作家,人生具有了一种向好的可能。截至目前,他已出版了《变虎记》《大地上通过的火车》《新生活》等十多部书,发表了数百篇小说。著名作家麦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一流作家用心写作,二流作家用脑写作,他觉得自己不适合用心写作,那么,他果断选择用脑写作。结果,他大获成功。但是,他仍然瞧不起自己,他内心永远敬佩一流写作者。对此,徐东非常赞同。用脑写作可以编故事,用心写作比用脑写作更艰难,因为人心很复杂。大部分作家都是三流作家,不能说三流写作缺少意义,三流作家一样可以写得很棒,甚至会有一两部让自己和别人都感到满意的作品。最后,徐东和大家分享了他的一首诗《想到那些不幸的事物》,这首诗是台风“山竹”过后,他看到一些被吹断了的树写的。他想表达的是,世界是一个整体,现实世界之外还有某种神秘的力量是人们所需要的,如爱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但有时候那种无形的力量人们只能想象得到、感受得到,却看不到。他相信,如果越来越多的人能感受到那种无形之力,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有爱、更加美好。诗歌或文学,为的是让人相信那种无形之力,并从中获得那种无形之力,从而变得更加自信、自我、乐观、向上。

宝安日报记者 左永霞/文 通讯员 聂兵/图

■现场花絮

当天讲座中,徐东和大家分享了他最近创作的短篇小说《当好运到来时》。主持人、宝图副馆长李敏非常热情,主动给大家朗读小说。她声情并茂的朗读,一下子将大家的兴致提起来了。朗读结束后,她开玩笑说自己也要像语文老师一样给大家提问,她将徐东提出的三个问题抛给大家:1、你认为“我”为什么会放弃原本可以得到的房子?2、如果我得到了房子、得到了爱情,这篇小说还叫小说吗?3、这篇小说究竟表达了什么?话音刚落,一位男性读者举手站起来。他说,人要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人可以放弃一些物质的东西,但对精神的追求不能没有。针对第二个问题,另一位读者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尤其是结尾的留白,让读者有想象空间。徐东对此表示认同,他说小说有很多种可能性,自己写的这个结尾肯定不是唯一的。对于第三个问题,一位女性读者说出了她想象的几种可能性,并表示“我”有自己的追求,“我”有自己选择追寻自我的权利。徐东对读者的想法表示赞同,他说自己的这篇小说有点先锋小说的意味,写了一个自我的人。他认为人活在世上,不要被各种物质的东西绑架,要追求自我,找到自我,这样会更快乐。

宝安日报记者 左永霞

■现场互动

问:你小时候有没有一些榜样性的人物对你产生重要影响?你母亲一开始不赞成你写作,成名以后你与母亲有没有这方面的交流?

答:对我产生过影响的人其实蛮多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人还是我的父母。我父亲年轻时是一个文艺青年,会拉二胡,会敲扬琴,还会唱戏。父亲是一个踏实能干的人,为了生存,他选择了做生意,整天在外忙碌。我母亲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虽然他俩都是非常普通的人,但是却对我影响最深。现在每次给父母打电话,父亲总不愿多说,母亲却滔滔不绝,说我小时候她多么爱我,虽然有些夸张,但我很愿意听,因为我知道她是真心对我好。

问:西藏对您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风景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故事。西藏是一个人人都需要去看一看的地方,那里的天那么蓝,云那么白,棕褐色的群山连绵起伏,静静的风景看上去像油画一样。当地人很爱笑、很朴实,他们的生活虽然单调,却过得悠闲自在,有酥油茶喝,有牛肉干吃,也就不觉得苦了。其实我和他们打交道很少,这也为我的想象提供了空间,假如过于贴近生活,我可能会写得太实,反而就没有办法表达我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

宝安日报记者 左永霞


[责任编辑:贺靛婧]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