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张云祥。

“父母的负面情绪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而精神的虐待一定会制造出问题孩子。”7月7日上午,高级政工师、国家级播音员、商业策划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云祥做客文化茶座,与宝安读者分享新时代的父母如何与孩子相处这个话题,让现场的家长们受益颇多。

●父母的观念要一致

通过家庭教育成功和失败的两个短视频案例,长年从事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等工作的张云祥总结道,在成功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养育了13个孩子的母亲教导子女:“虽然没有钱,也要穿得干干净净。”13个孩子长大后都成了博士或博士后,成为各自行业的精英。成功的孩子长大后回忆,母亲的这句话藏着很深的哲学,从穿衣服到做人都是同样的道理。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导的语言会让孩子一直牢记,并成为其心中的人生标杆。在失败的案例中,父亲无底线地溺爱孩子,母亲却严格,两种矛盾的教育方式最终导致一个问题孩子,以至于孩子在未成年时参与斗殴、吸毒被拘留、进少管所等。“孩子这本书,作者是父母。”从这个案例中可以总结几点:首先,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其次,父母双方的观点不统一时,容易造成孩子内心的冲突。最后,视频中父亲觉得孩子应该拥有个性,但当个性超越了人性,甚至侵犯了别人,个性就成了逆性。

●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其教育目标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教育,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近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王凤仪说过一个小故事,一对父母问他“我的孩子将来会怎么样?”他答道:“你们的孩子就像包饺子,什么馅什么皮,难道你们自己还不知道吗?”科学育儿理念表明,当父母备孕时,双方身体状况、心理和精神愉悦等因素均会影响孩子的质量。

●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家庭教育不当,会导致一些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就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情绪低落,一蹶不振。世界卫生组织在一项报告中指出,抑郁症是导致10岁-19岁青少年生病或者残疾的主要原因。青少年焦虑症显示出来的情绪灾难,如对考试成绩的过分强调、考试太紧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对声音敏感、易怒等。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意志力,从小养成运动习惯,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一个人的兴趣爱好越多,心胸就越宽广。孩子情绪发泄通常表现在发生冲突、赌气。赌气往往都是和父母发生冲突,一般都是关于学习,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值比较高,但其实真正应该自我调整的恰恰是父母自己。初中阶段恰逢孩子的青春期,父母应关注他们的兴趣和未来想做什么,引导孩子找到他们的价值,而不是用逼迫手段让其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就能够体会到一种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就会避免或减少与父母发生势不两立的对抗。

●良好亲子关系可满足孩子心理营养

在家庭教育中,建立婴儿的社会性依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依恋是婴儿与主要养育者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是情感社会化的主要标志。婴儿主要是通过吸吮、拥抱、抚摸、对视、微笑甚至哭叫等一系列行为逐渐与照顾者建立起依恋关系。好的依恋关系,会让孩子长大后很容易融入社会和团体,相反,如果没有建立好这种关系,就容易造成安全感的缺失。孩子在3岁前的抚养,母亲对孩子的身体接触、语言表达和积极回应至关重要,依恋关系对于婴儿心理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婴儿与母亲形成的依恋关系会影响成人后的人际交往、婚姻质量和成就。儿童期依恋关系不稳定时表现为对身体接触有更多的要求、表达能力不足、情绪易躁易怒、攻击性强、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差、依赖性强以及与同龄人交往会出现困难等方面。安全依恋的儿童容易被评价为具有高度的自尊、交往能力强、善于合作、受欢迎的孩子。回避型依恋的儿童则被评价为孤独、缺乏社会交往的孩子。焦虑矛盾型依恋的儿童被认为是具有破坏性的和难相处的孩子。良好亲子关系,可以满足孩子心理营养。此外,得到充分母爱的孩子不会变坏。

宝安日报记者 李秋妮/文 通讯员 聂兵/图

■现场花絮

分享会开始前,身材瘦小的陈女士一脸忧愁,作为全职妈妈的她育有两女,一个三岁,一个一岁左右。大女儿几乎不吃饭,每天就要吃糖和巧克力,不给吃就大哭,所以很瘦。陈女士不买糖,但其丈夫和小姑子会偷偷给女儿买糖吃,这令她很烦恼,同时也经常朝两个女儿发火。嘉宾问她,还记得女儿第一次要糖吃的时间吗?经过提示,陈女士说好像是小女儿出生后发生的。嘉宾由此分析,孩子要糖吃可能是因为想引起父母的关注,而并非是糖本身的吸引力。除了让陈女士多关注大女儿之外,嘉宾告诉她,对孩子的教育,与丈夫要形成统一意见。另外,3岁前的孩子自主能力不强,很多事情还需要大人用心照料和帮助。3岁以后有了自我意识,家长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建立规则意识,为社会化做最初的准备。一味的溺爱,后期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如任性和骄横。虽然带两个孩子很不容易,但不管多难,也不要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当自己的知识能力没办法解决时,可以找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或老师寻求帮助,渡过这个难关。孩子3岁前,尽量由父母自己带,因为母亲的子宫曾经是孩子最好的房子,里面的一切都传达出安全和稳定的状态,孩子感受着母亲的情绪和心跳等,出生之后他们仍然需要母亲身上熟悉的味道,母亲的抚摸、母亲的声音,这就是依恋感。如果掐断了这种依恋感,就会让孩子缺少安全感。鼓励孩子六岁前尽量由父母亲自带,如果一味把孩子交给保姆或老人,孩子成长出问题的几率会很大。

宝安日报记者 李秋妮

■现场互动

问:我小孩9岁多,我是严母,希望孩子能够更优秀些,但丈夫是慈父,他不同意暑假给孩子报培训班,觉得快乐最重要,这是我们之间的分歧所在。另外,我觉得孩子对自我情绪的管理不够好,比如和同学之间发生摩擦、表演失败了会伤心流泪,遇到不如意就不能接受。

答:首先,你和丈夫对孩子的教育观念要统一,多交流沟通,找出共同认可的具有科学性的教育方法。孩子的情绪管理问题,可以试试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它是一种克服当前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发展不足,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上课时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放学后贪玩不回家、容易性格急躁、缺乏耐心,进入青春期后,在社交中容易羞怯固执,遇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遇到压力会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

问:我有两个孩子,一个读小学五年级,一个读二年级,请问孩子该上公办学校还是贵族学校呢?

答:择校是个社会问题,选择任何一种学校都没有好坏,要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孩子未来的发展做选择,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宝安日报记者 李秋妮



[责任编辑:贺靛婧]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