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古墟的千年风情

陈氏宗祠。

刘让文 文/图

风起西湾,海浪轻轻拍打着深圳西海岸……经历海水和时光打磨的沙井古墟在沧桑变化中静谧诉说自身的故事。

古墟以沙井老街为主轴,旁生里巷,形成“大街-小巷”的两级交通体系和“鱼骨状”的街巷格局。走进其中,就如同走进百味生活,在品味酸甜苦辣中,感受浓浓的历史气息,缓慢,轻柔,时间都似乎拉长拉缓……

除却在时光长廊里笃定前行的老街和绵延千年,有风度,有胸怀,有底蕴的蚝文化展示区域,斑斓如画的古墟历史风貌区似乎更深邃、更便于溯源。

从蚝文化博物馆出来,往前走几十米,拐进狭窄巷陌后古墟历史风貌区开始呈现,这里汇集了许多历史建筑物。这些古建筑设计独到、造型精美,大多保存完好,形成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特征景观。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龙津石塔,塔用粗砂岩材凿制,当地的人们叫它花塔公。龙津石塔是古代人用于镇水的风水塔。整个塔并不高大,单层方形塔身,下为方形竹节角柱须弥座,上为缵尖塔顶。塔身采用圆刀法雕刻,正面有弧形佛龛,龛内浮雕半身佛像,平胸细腹,身披袈裟,所结手印相传为初佛光泽真言手印。这座建于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的石塔,迄今已有793年的历史。

经专家认定,龙津石塔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文物价值,是深圳和沙井历史悠久的确凿物证。2000年6月,沙井镇政府公布龙津石塔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宝安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感在这里重叠交错,千年岁月在这里凝结凝聚。沿着龙津涌向里走,流水、古塔、大榕树、观音里牌坊和六角亭等建筑有机组合,组成了幽雅恬静、古色古香的古墟景观。

沙井不乏水井,观音里牌坊处,就有一口围头井。这座建于明代的围头井造型古朴大方,井台用六块花岗岩石块砌成,井栏口与井口均呈六角形,栏下井墙用青砖砌成圆形,井底为沙层,铺以石板,井口一角立有井公石。据说这口井的水质特别好,四季不涸,是沙井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井之一,而且现在还在使用。2000年被沙井镇人民政府公布为镇级文物保护单位。

距围头井不到10米,一座观音天后庙裹在巷子深处,位置虽然偏僻,但香火旺盛。烟雾袅袅中,让来往行人禁不住驻足,进内虔诚膜拜。

从观音里牌坊调转往回走,步入新墟街,再穿过几个巷子,便是位于沙三社区的陈氏宗祠,又称义德堂。义德堂面阔18.2米,进深55.5米,占地面积1010平方米。古朴的宗祠砖木石结构,五间四进三天井院,硬山式屋顶,绿琉璃瓦覆面,正、垂脊均作博古饰。厅与厅之间均联以卷棚顶厢房,廊(厢)房均绿琉璃瓦覆面。该宗祠曾多次重修过,现为宝安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祠堂里经常会有醒狮队在此锤炼技艺,锣鼓喧天中,醒狮翻腾跳跃,气势非凡。

此外,古墟历史风貌区还有辛养陈氏大宗祠、乐静陈公祠……一座座古香古色的建筑古迹依次呈现,如同品一壶老酒,在久久回味中,感受心灵的宁静与安详。

每次来到这里,我都会在蜿蜒而过的龙津涌边轻轻蹲下,用手来回划动溪水,手指似乎碰触到蚝乡的千年历史,仿佛听到远古的风声、雨声、海浪声一起涌来……


[责任编辑:谢莹]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