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夜访西乡法庭观摩庭审,巧遇市民现场道谢
一位市民(中)来到西乡法庭送感谢信,偶遇代表、委员们夜访法庭,当面表达了对法官深深的感谢以及口述了她在法院打官司的心路历程和深刻感触。
宝安讯(宝安日报记者 张剑峰 通讯员 吕静 文/图)11月11日晚,附近的居民都已经下班回家,而西乡法庭依旧一片忙碌景象。与往常不同的是,法庭迎来了前来慰问基层干警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司法监督员们,调研团一行17人参观了“宝安区综合法律服务中心第一分中心”和设有法律服务U站、法官联络站的诉讼服务大厅,观摩了两场夜间庭审、调解,参观了法官、法官助理们案卷堆积如山的办公室,走访、慰问了正在加班的干警们。
夜访现场一位老人突然到访致谢
当晚,在调研团正在参观西乡法庭期间,一位老人的到来成为当晚的一个小插曲。老人径直来到位于二楼的志愿者服务站,拜托义工转交一封感谢信,并表示如有机会想要面见院长并亲口感谢。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她来到宝安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季媛面前,表达了对法官的感谢以及她对法律公正严明的深刻感触。
老人介绍,承办她的案件的法官是张晓屏和刘哲,她自己从来没进过法院,也没立过案,也不认识律师,到了法院就像“盲人”一样,居然能一步步立了案、起诉、判决,现在处于送达执行阶段……“我特别想知道,这个法院是什么样的一种体制、制度规范和精神,让西乡法庭的作风如此接地气、如此为老百姓着想,既保留了法院的严肃和威严,也不失对老百姓的理解和关怀。”老人说,对于一个从来没有打过官司的老百姓来说,法庭的专业、细心真是让人非常感动。
打官司,本是一件非常令人焦虑的事,但这个过程给市民的感觉就是很平实,所到之处,都能感受到人文情怀。“有一次,我推着91岁的妈妈来到西乡法庭,下着大雨,下不了楼梯,我正发愁,遇到一位穿袍子的法官(王娟法官),主动帮我刷卡护送我到门口。”老人说,还有门卫友好的态度、义工的指点和切实帮助都让她很感动。
“我也深刻理解到当事人在宝安法院所感受到的是:法律对每个人生命、人格、尊严、情感的尊重和保护。其实,优秀团队中的优秀法官,在宝安法院比比皆是,个个都非常优秀。”宝安区义工联副理事长徐丽华与座谈的所有人都认真地倾听了老人的故事,大家深受触动,对西乡法庭低调沉稳、锐意进取的办事风格表示赞叹:“这便是守护好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最好的诠释。”
纷纷点赞宝法锐意进取令人称道
“西乡法庭是低调沉稳的,低调这个词语是来自刚刚一个普通市民的感谢,仅仅只是想要面对法官当面说声谢谢,就是纯粹的谢谢;西乡法庭是忙碌辛苦的,我发现每层楼的办公室都是灯火通明,市民都知道在晚上可以知道找到法官;西乡法庭是响当当的,覆盖三个街道,辖区人口达300万人,占全区人口一半以上,年均收案量都在1万件以上,在‘案多人少’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可以连续两年获得二等功,实属不易。”巡视到此的省人大代表陈琼点赞西乡法庭工作,并对如何形成长效机制解决法院人案矛盾、信息化水平落后问题等积极建言献策。
也许您不知道,宝安法院司法管辖区实有管理人口573万人,辖区GDP规模逾3853亿元,登记商事主体超72万家。收结案数量大,近三年受理案件分别为10.3万件、8.3万件、10.1万件,办结数量分别为8.6万件、7.0万件、8.4万件,收结案量长期位居全国基层法院前列,近三年人均结案量均在500件以上,也长期位居全国前列。作为“收案大户”,宝安法院的“案多人少”压力尤为突出。
近几年,宝安法院不断进取,法官、干警都不辞辛苦,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同时,宝安法院还被赋予了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试点、电子文件单套归档和电子档案单套管理试点等重要改革任务,深入推进无纸化办案和繁简分流机制改革,在全市基层法院率先开展裁判文书的电子送达,积极优化家事、少年审判改革,打造的“三横一纵”立体帮教模式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座谈中,代表、委员们对宝安法院近年的锐意改革、司法为民所取得的成效点赞,为维护辖区和谐稳定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肯定和满意。区人大常委会委员郭瑞琼、政协委员陈振宇、区人大代表王卫华等也纷纷就如何对资源进行高效整合、加强协调联动、加强诉源治理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大家均表示,经过此次交流,对法院工作与困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今后将进一步加强联系,多为法院工作发声和提供支持,优化司法环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有力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