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六稳”促“六保”显成效
宝安公共资源交易总量大幅增长,前三季度共完成交易项目3625项,成交总额约498.8亿元,同比增长19.27%
清标系统业务研讨。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响应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要求,顺利完成智慧宝安类项目7项、城市环境提升项目34项、“双宜小村”工程363项、茅洲河碧道工程24项、一河四走廊工程104项、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小区排水管渠管理专营等重大紧急项目。今年前三季度,宝安区公共资源交易业务量大幅增加,在2019年成交总额增长89%的基础上,共完成交易项目3625项,成交总额约498.8亿元,同比增长19.27%。
四通道助力疫情防控全面推进复工复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牢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大后方”,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充分发挥交易平台服务职责,因势利导,通过“四个通道”,为全区各单位提供安全、高效、精准服务,助力全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畅通“绿色通道”。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财政保障工作要求,对于预算金额达100万元或以上的疫情物资采购项目,紧急启用“合同公示”模块,方便采购人在自行采购完成后三个工作日内,公示采购信息,为采购疫情物资信息公开提供绿色通道。
开辟“检测通道”。充分发挥本单位政府采购项目合同履约抽检工作优势,筛选具备医用防护物资检验检测能力的专业机构,方便各单位检测医用防护物资质量安全。
巩固“安全通道”。为保障防疫复工复产两不误,制定出台防疫期间业务场地管理措施,采取“错峰服务、分散安排、先急后缓”方式抓实抓细防疫工作。同时,充分发挥政府采购自助交易系统覆盖面广、信息传递快等优势,做好防疫物资储备。
升级“技术通道”。充分运用运维监控预警系统,对应用系统、数据库等进行安全监测、定期扫描。再次升级优化了政府采购预警查询系统、标后质疑网上处理系统及开评标区信息展示系统,充分利用电子化监管和信息化预警手段,保障项目交易效率质量。
三举措助力我区建设工程招投标交易数额领跑全市
前三季度,中心共完成工程招投标项目3117项,工程招标估价约212.91亿元,中标价总额约185.10亿元,节约资金约27.81亿元。其中,第二季度工程招标交易量暴增,交易数额在全市各区中排名第一。该中心以三项举措化解全区工程项目招标压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合理规划安排。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贯彻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统一部署,稳定队伍,鼓励员工谨守岗位,提前谋划,科学统筹安排业务场地。仅仅六月份就安排967场次,较五月份增加451场,完成488项工程,同比去年增长210.83%。
二是深入研究业务,简化工作流程。在长达4个月交易量持续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该中心创新举措,从工作流程中寻求突破提高效率,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简化流程节省项目等待时间。
三是升级系统功能,确保交易安全。为满足业务需要,升级改造宝安区小型建设工程交易系统,可与市交易中心系统、区住建局智慧住建招投标系统对接,获取公开类信息,实现数据共享;在入围定标委员抽取室增加5G手机信号屏蔽器,防范新设备、新技术干扰,严防信息泄密。
两措施提升服务企业水平优化营商环境
贯彻落实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等文件精神,该中心编制完善招标文件模板,新模板更精细、更实用。包括将小微企业价格扣除比例从6%提高到10%,增加“疫情防控”评分项(权重5分)。同时,积极做好企业咨询服务,目前企业回复满意率达100%。
结合政府采购需求,中心不断挖掘本地优质企业,提供专业指导。在形成本地重点企业优质产品清单后,该中心建立本地优质产品线上平台,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履约情况,定期组织专家对优质产品筛选把关。与此同时,加强同区内优质企业的交流,及时将政府的采购需求、采购规则、采购信息向区内优质企业传递,开展政府采购招投标业务知识培训,鼓励、引导本地优秀企业多参与政府采购投标。
宝安日报记者 何柳 通讯员 张哲宇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