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一流法治政府 全面提高法治化治理能力
1月11日,在会议间隙,出席会议的市、区领导与女代表合影。
市人大代表邬洪审议市“两院”工作报告。
市人大代表孙群露审议市“两院”工作报告。
休息间隙,“两院”列席人员与人大代表们亲切交流。
代表们互相用手机拍照留念。
市人大代表郑健波参加审议。
市人大代表许雪辉参加审议。
市人大代表何彩梅参加审议。
市人大代表曹永青积极参与审议。
宝安讯(宝安日报记者 王悦 陈董成 李立治/文 宋璐/图)市六届人大八次会议于近日胜利闭幕。1月11日,出席市六届人大八次会议的宝安代表团审议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代表们认真审议、积极发言,一致认为法治是最重要的营商环境,司法环境对深圳市营商环境至关重要,“两院”长期支持、保障深圳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亮眼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副市长艾学峰,区委书记姚任,区长郭子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志彪,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毛伍元、欧瑞志参加审议。
“营商环境中最重要的是法治环境,司法质量又是法治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艾学峰建议法院和检察院紧密围绕法治社会、法治城市建设的要求,加强法官、检察官培训,进一步提升法官、检察官素质,促进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提高司法质量。艾学峰建议深圳同时借鉴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两种文明成果,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判例制度,摸索同类案件审判规律,提升工作质效。此外,建议加大智慧法院、智慧检务的推进力度,减少审前羁押,助力打造先行示范区法治城市示范。
姚任对“两院”工作报告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两院”工作报告体现了四个特点:一是严格把握罪与非罪的界限,体现了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二是工作聚焦重大民生诉求和社会热点;三是队伍建设加强、干部素质高;四是工作有较多创新亮点。他表示,宝安多项工作成效被纳入到“两院”工作报告当中,体现了“两院”对宝安工作的认可和高度关注,建议全市推广宝安法院发出全市首份儿童人身保护令的做法,建立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联动工作机制,希望上级部门强化指导,支持宝安扎实推进“三调联动”国家试点。“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姚任建议知识产权法庭、破产法庭、金融法庭等法律机构前来宝安中心区落户,在该片区实现法律资源集聚,为企业提供更好服务;同时建议进一步强化对民营企业的司法保障,以更好司法服务提升营商环境水平。对于代表们提出的建议,姚任表示宝安愿先行先试,为全市工作探索新的经验。
郭子平高度评价“两院”工作报告,她认为“两院”过去一年工作成绩显著、亮点纷呈,多项工作成为全国试点,走在全国前列。“两院”工作作风务实亲民、实事求是,报告列举了很多贴近生活的案例,让人感同身受、引发共鸣;“两院”紧跟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工作方法与时俱进,通过工作方式转型,持续为城市发展保驾护航。她表示,结合宝安管理人口体量、商事主体总量、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和区级法院收结案数等因素综合考虑,建议将知识产权法庭、破产法庭、金融法庭等法律机构落户宝安,宝安将全力支持并做好配套服务。为持续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家专心创业、安心经营,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宝安坚持“有事服务、无事不扰”,探索形成了企业服务和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建议“两院”加强统筹指导,进一步优化该机制以发挥长远成效。
张志彪表示,无论是从人口总量、企业总量、产值规模、科技创新上来看,宝安的体量都很大,因此建议将知识产权法院、破产法院、金融法院落户宝安,为宝安及全市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一流司法保障。他建议市检察院加强对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推进法治进校园活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张志彪还指出,目前宝安看守所同时承担着龙华、光明的羁押任务,两区的羁押人员占总量的46%,应尽快解决宝安看守所严重超容的问题,建议市政府加快推进龙华、光明羁押场所建设,法院提高轻罪案件审判效率,检察院加强羁押必要性审查,三管齐下合力分流宝安看守所的羁押任务。
为民营企业营造更好法治环境
如何通过深化司法改革、强化司法服务,为深圳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法律环境,是人大代表们在审议“两院”报告时关注的一个重点。
“深圳要做好‘六稳’工作,稳住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是一个重点。”市人大代表李志平说,深圳300多万商事主体中97%是民营企业,三分之二以上的税收、80%的就业都来自民营企业,是深圳获得今日成就的重要因素。李志平认为,法院在立案时应加强对恶意缠讼行为的甄别和打击,节约司法资源,对企业采取查封、扣押措施的要加快审判速度,减轻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为企业提供更稳定的营商环境。
市人大代表薛兴强建议探索搭建一个由各级公检法司和工商联组织组成的日常工作平台,专门负责涉民营企业司法案件的信息沟通,变“私对公”沟通为“公对公”沟通,形成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优化深圳营商环境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针对部分职能部门过度执法干扰企业正常经营的行为,市人大代表杨加禄建议市检察院要在整治行动前期提前介入、及时纠正,探索出一套执法工作规范和机制,切实保障企业家合法的权益。
“对于行政诉讼案件多发、高发的部门,可考虑发司法建议。”市人大代表陈锦花建议市法院积极延伸审判职能作用、加大力度开展司法建议工作,指导行政机关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范围包括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应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市人大代表黄亚英认为,检察机关在履职过程中要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强化行政检察监督职能,督促深圳市各行政部门建章立制、依法行政、规范执法。
加强诉前调解 减少审前羁押
“调解是缓解当前案多人少的必然途径,应进一步加强民商事案件的调解工作,以重调解、轻审判或者多调少审为原则。”市人大代表梁金兴建议,法院要充分运用诉前联调机制,对民商事案件灵活使用调解手段,既降低案件总量和办案压力,也避免滥用自由裁量权导致的司法腐败。同时,建议全面实施调解司法确认制度,减少恶意诉讼、反复诉讼和重新审理的案件,避免浪费司法资源。“宝安区政法委专门为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出了若干意见,调动全社会、多部门进行联动推动调解工作。”梁金兴建议参考宝安的工作经验,在每个派出法庭都设立一个诉前联调中心或者诉前调解部门,向内挖潜强化司法服务。
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提到“切实降低审前羁押率,探索对涉罪企业家实施审前非羁押措施常态化机制”。这一项工作获得了代表们的积极响应。
“作为企业界代表,我特别关心的是能否早日在深圳实现‘不羁押是常态,羁押是例外’。”市人大代表李志平分享了几个因羁押而严重影响企业经营的案例,建议加强羁押必要性审查,对于社会危害性不大的案件争取做到以取保候审为主。
“从立法理念来看,应该是以羁押为例外,以不羁押为原则,现在反过来了。”市人大代表黄亚英建议更新司法理念,贯彻宽严相济政策,对非暴力犯罪、没有社会危害性的犯罪嫌疑人采取以取保候审为原则、以羁押为例外的做法,减轻看守所羁押压力。
市人大代表韩蔚建议:
推动国际组织落户深圳 打造中国版达沃斯论坛
宝安日报讯(记者 王悦 李立治)市六届人大八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韩蔚关注深圳全面推进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建设的问题,她建议要推动更多国际组织和机构在深圳落户,着力提升国际化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
当前世界上有近7.3万个国际组织和机构。韩蔚认为,国际组织是一座国际化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体现,引入跨国机构的数量将成为衡量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的核心标志之一。随着深圳“创新之都”“生活品质之城”等城市定位更加深入人心,通过吸引国际组织的落户,能明显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将来,深圳将有更大的机会在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竞争特定国际组织总部中胜出。
韩蔚表示,国际化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涉及的方面很多,需要创新体制机制,需要有专门的委员会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民间组织自发地参与到文化交流的活动当中。
为吸引国际组织和机构更多更快落户深圳,韩蔚结合已经出台的《深圳市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纲要》,以及其他城市吸引国际组织落户的经验,建议深圳结合自身的城市发展特色和优势,积极吸引与城市发展特色密切相关的新兴组织,帮助自己树立城市形象、推动城市影响力。她建议通过做好城市配套工作,为国际组织落户给予政策支持,营造其适合发展的城市环境;通过建立国际组织落户发展的相关法规框架,加强法律法规的透明度,依托专门机构、部门进行规划并推动实施,为国际组织落户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依托成立专门的城市品牌管理机构,城市的品牌推广,为深圳带来良好的声誉,可以考虑在深圳打造中国版的达沃斯论坛,将深圳建成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市人大代表黄振辉建议:
加快案件审结 分流羁押任务
宝安日报讯(记者 李立治 王悦)市六届人大八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黄振辉关注健全预防纠正超期羁押的长效机制,他建议督促法院加快案件审结速度,并充分利用好龙岗区旧看守所,分流羁押人员。
黄振辉指出,宝安区看守所2006年3月31日投入使用,接受宝安分局、龙华分局、光明分局、机场分局以及上述地区法院、检察院、交警部门送押人员。随着刑事打击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近年来宝安区看守所收押量大幅度上升,羁押环境亟需改善。
为此,黄振辉建议健全预防纠正超期羁押的长效机制,通过督促法院加快案件审结速度,避免案件出现超期审理的情况,以缓解因在押人员超期羁押对看守所造成的关押压力。此外,鉴于现龙岗看守所预计在2020年搬迁至新所,届时空余出来的龙岗看守所旧所可以用于分流龙华区、光明区送押至宝安区看守所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