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深圳脸上一道“疤” 茅洲河今成治水示范工程
茅洲河畔的燕罗湿地公园。深圳市水务局供图
将河道底泥烧结成地砖、河畔打造湿地公园……一湾青水绕,万顷绿地肥。4年多的时间,1500多个日夜,曾亚见证了茅洲河的旧貌换新颜。作为深圳市河道管理中心的主任,自2015年11月起,他全程参与了茅洲河的治水工作。
“这是当时河道里的底泥,跟柏油一样,里面全是垃圾。这个底泥挖上来以后,我们把沙子洗出来用于建材,剩下的一些东西我们进行处理,形成泥饼,把泥饼烧结成地砖。”踩着脚下的地砖,曾亚向南都记者介绍。这是茅洲河治水的一个侧面,除此之外,河畔打造湿地公园,铺设慢跑碧道,功能型河道向服务型城市公共空间转变,“还水于民”更是具有先行示范作用。一名广东省政府官员如此评价:“茅洲河与练江是广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标志性战役之一。相比练江,茅洲河流域人口更多、企业更多、经济更发达,因此整治任务更重,但治理经验更有示范意义。”
告别劣V类
茅洲河已达地表五类水
2015年,初来乍到的曾亚为茅洲河的治理捏了一把汗,这个来自湖南的男子见惯了绿水青山,实在不敢相信还有茅洲河这般的黑臭水体存在。河床上铺满厚厚一层黑泥,只有非洲鲫鱼还能在此生存,这是一种被说成“水越脏个头越大”的物种。两岸则是乱石杂草,曲曲折折的暗渠和污水沟直接将废水排入河道。
发源于羊台山北麓,位于深圳市西北部的茅洲河也被称为深圳的“母亲河”。一直以来默默无闻,反倒是近年因为污染严重而“臭”名远扬。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列入广东省挂牌督办的十大重点环境整治工程之一。
时任深圳市长许勤曾直言,茅洲河的污染状况,“已成深圳脸上一道疤”。到2015年,茅洲河的治理仍不见改善,位列广东水质污染严重前五位。
治理茅洲河,非一日之功。改革开放40年来,由于污染时间长、治理起步晚,先天基础差、后天规监管缺位等,造成严重污染。
2015年12月3日,深圳、东莞两市共同启动茅洲河界河综合整治工程。曾亚提前一个月到岗,他回忆当时有人提出1年内治理好茅洲河,他私下找领导反映“做不到”。曾亚是水务系统的老兵,博士毕业后就进入深圳水务局,他深知茅洲河治水难度之大,33条一级支流,污染水体复杂。
从水质劣V类到地表五类水,茅洲河用了4年时间,将近1500个日夜。2019年11月5日,茅洲河共和村国考断面氨氮为1.71毫克/升,总磷为0.28毫克/升,已达地表五类水。去年1月至11月,共和村国考断面氨氮、总磷同比下降42.2%和44%。
茅洲河是深圳治水的一个缩影。2016年初,深圳全市310条河流中有159个黑臭水体,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数量最多,茅洲河、深圳河等五大河流水质都是劣V类。而截至目前,深圳全市原来的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已经全部不黑不臭,101个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
功能型河道
转向服务型城市公共空间体
1月6日,南都记者来到茅洲河上游地带,在河畔的燕罗湿地,映入眼帘的是风车草、菖蒲、美人蕉、鸢尾等水生植物,绿丛掩映间是清可见底的水塘。这一刻,茅洲河治水工作者曾许下“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承诺,已然变为现实。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功能。茅洲河治水融合河道水生态修复、滨水景观构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打造成为茅洲河畔兼具水质净化提升、生态修复保护、景观休闲游憩、生态科普宣教等综合功能的人工湿地。
“原来的河道比较偏功能型,我们希望让它向城市公共空间体转变,更加偏重服务。”曾亚表示,茅洲河畔正在建设一个水文化展馆,将全面展示茅洲河的治理过程和深圳的水文化,还有啤酒花园,将朝日啤酒厂里的工业旅游路线拉到河边来,人们可以坐在河边喝酒赏景。
曾亚介绍,随着水质改善,河里的鱼类也多了,已有14种以上。“我们目前给鸟做的生态设施不多,以后计划在茅洲河的下游,做一些站鸟桩,让鸟在河里面有一个地方可以歇脚,还要在河道里做一些砌石,让河里的螃蟹也有生活的地方。希望到明年的时候,大家白天来的时候可以看到螃蟹,晚上可以看到萤火虫,这个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
数读
深圳治水4年补齐近40年的历史欠账
深圳将2019年定为“水污染治理决战年”。截至目前,深圳全市原来的159个黑臭水体、1467个小微黑臭水体已实现不黑不臭,101个达到国家地表水Ⅴ类;根据2019年12月监测数据,全市310条河流中,劣Ⅴ类水体由212条下降至76条,减少136条,比例由两年前的68.3%下降至24.5%,下降了40多个百分点;4年来,深圳建成污水管网6274公里,相当于“十二五”的4.5倍;完成小区、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13793个,是“十二五”的10倍;治水高峰期,全市治水战线共有参建人员6万多名、设备1.3万多台;茅洲河流域最高单日敷设管网4.18公里、单周24.1公里,创全国纪录。
“茅洲河样本”
源头治理:排水管理进小区,物业管理进河道
2017年4月,中央环保督查组向广东反馈意见时提出,茅洲河污染严重,连续多年水质为劣V类,深圳、东莞两市缺少系统和整体谋划,治理情况不甚理想。作为省内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茅洲河水污染治理工程,已经成为检验广东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性工程之一。
如何治理好茅洲河?深圳率先提出“一个平台、一个项目、一个系统、一个工程包”和“全流域统筹、全打包实施、全过程控制、全方位合作、全目标考核”的创新治理模式。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包含了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河道整治工程、片区排涝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补水工程、形象提升工程等六大类工程,在我国流域治理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
曾亚介绍,初雨径流污染重。降雨冲刷地面、屋顶、管道产生的径流携带大量的污染物,尤其是降雨初期雨水污染严重,对河流水质产生冲击,造成水质波动。对此,深圳治水坚持从源头治理,推行雨污分流技术路线。
“水污染问题根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深圳市水污染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市水务局副局长龚利民介绍,紧盯污水源头,创新推行排水管理进小区,委托专业排水公司,对小区内部的排水设施进行精细化管理,管好排水管网的“最后100米”。同时,物业管理进河道,以市场化、科技化手段实现对所有水体的全天候、全覆盖、无死角巡查管理。此外,治水统筹“厂、网、河”等涉水全要素,以水质为目标,联合调度水质净化厂、管网、泵站、水闸等设施,最大程度发挥系统效能。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岸上岸下,针对市内河流,在全国首创成立城市流域管理机构,对流域涉水事务进行统筹协调、统一管理和精准调度;针对跨市河流,和东莞、惠州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会商调度。
采写:南都记者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