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河流 宝安实现生态补水全面覆盖
西乡河补水口。
在新圳河大宝路的补水点,一股股经处理后的“中水”从水管内喷涌而出,流入新圳河,用作“生态补水”。“河水越来越清了,也没有臭味了。”看着新圳河发生的变化,附近的居民不禁发出感慨。
记者从区水务局了解到,目前宝安区已实现生态补水全面覆盖,已建成补水管128公里、补水泵站7座,全区66条河流中除3条全暗涵、3条清洁基流外,其余60条河流实现了常态补水,日均补水总量达150万吨。
全面补水 60条河流实现常态补水
宝安区大部分河流流域面小、无源头活水,属于雨源性河流,污水被截留后,旱季时大部分河流基本为干枯状况,西部的感潮河流还受一天二次潮涨潮落的影响,海水倒灌入河。因此,在对河道进行完全截污后,对河道进行生态补水是非常必要的。
“生态补水可以确保河道枯水期有水,营造水景观,维持河道的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稀释渗漏的污水,改善河道水质,为市民提供亲水的休闲空间。”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宝安区生态补水工作一直坚持三个原则,即“全区域、全流域、全资源”,以确保生态补水工作全区一盘棋、所有河流都要补水、所有资源都要统筹起来。同时,生态补水按照“涨关退开”原则进行补水调度。
记者从区水务局获悉,宝安区重点采用污水处理厂再生水补水,辅以部分湖库生态补水,目前已建成补水管128公里,补水泵站7座,包括沙井、松岗、福永、固戍、机场南、中途污水处理站6座再生水补水泵站及石岩生态库补水泵站。布设补水点68个,66条河流中除3条全暗涵、3条清洁基流外,其余60条河流实现常态补水,日均补水总量达150万吨,实现了生态补水的全面覆盖。据了解,该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活水保质 逐步打造生态水景观
位于宝源路上的固戍水质净化厂,绿意盎然,草木青青,若不是远处有8个泥水分离池和生化处理廊道,这里看上去就如一个绿地公园。固戍水质净化厂一期占地12.478万平方米,2008年12月投入运营,这里主要是处理宝安的新安片区、西乡片区、航城片区的污水。进入固戍水质净化厂的污水,经过12.3个小时的净化,再经过再生提升水质,排出的尾水可达到地表水五类标准,达到正常绿化用水的标准,但不能作为饮用水。这里的中水将通过泵站输送到新圳河、西乡河、咸水涌、双界河上游,作为河道的生态补水。
为给新圳河等河道输送“活水”,宝安区埋设回用水管道,并对河道入河排污口全部进行截流。据悉,新圳河等河道自2013年1月1日实施生态补水以来,至今已有5年多。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补充,两河水清岸绿,河里有鱼虾嬉戏,河岸渐渐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首选之地。
记者获悉,前海片区共有14条河,除西乡大道分洪渠无补水外,其他13条河补水来源均为固戍污水处理厂中水,现状补水量可满足河道正常补水。今年9月底,机场南污水处理站补水接入补水系统,为前海片区增加9万方补水量,新涌、机场外排渠、钟屋排洪渠等河道水量充沛,达到远期设计水量。
茅洲河(宝安段)是宝安区生态补水的重点片区,目前有松岗、沙井两座补水泵站,两座补水泵站均于2018年1月起开始正式运行。其中,松岗补水泵站设计为7台水泵,对松岗河、沙浦西、塘下涌、罗田水、龟岭东水、老虎坑水6条河道进行补水,设计补水流量30万吨/天,实际补水流量17万吨/天,即运行1台高压泵、1台低压泵即可满足各河道补水。沙井补水泵站设计为5台高压泵,对沙井河、共和涌、衙边涌、道生围涌、石岩渠、新桥河、万丰河、上寮河、排涝河、七支渠、潭头渠、潭头河、磨圆涌、龙津涌14条河道进行补水,设计补水流量50万吨/天,实际补水流量13万吨/天-32万吨/天。
宝安区河流治理将在综合整治过程中同步开展或在完成综合整治后开展景观提升建设工作,逐步增强河流的亲水性、观赏性和城市休闲功能,以实现宝安河流的可持续发展。
宝安日报记者 何艳 通讯员 宝水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