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与村·你我的家” 百名摄影家走进宝安城中村

热闹的幼儿园内,孩子们配合老师做着游戏;主大街边的两旁,车辆停放有序,路面十分洁净;宽阔而又干净的广场上,老人们正带着孙子孙女悠然地享受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这是位于深圳宝安区新安街道36区上合社区的一幅平常景象。而在早些年,雨天淹水、单车乱停放、电线杂乱却是这里最引人诟病的问题。

事实上,这种悄然的改变只是宝安区的一个缩影。在百余个大小不一的城中村中,都发生了大大小小的变化,而这些改变正是解决了多年来当地居民最头疼的问题,同时也让人们的生活环境焕然一新。近年来,宝安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深知辖区内城中村整改的痛点、难点,专门研制出一套因地制宜的整改方案,已经在全区部分城中村推行。目前,宝安区共完成158个城中村综合治理项目,其中有47个获评为优秀村,优秀村数量全市第一。

记录城中村变迁采风团灵感频现

城中村,见证了城镇化的历程,同时也是深圳人民最重要的居住形态之一。为了记录宝安多年来的发展,见证近年来城市管理建设的成果,凤凰网广东携手宝安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宝安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共同推出“千图典藏·影像宝安”摄影展活动,发动百名摄影师走进宝安的街头巷尾,也走进了孕育宝安独特风土人情的城中村。

9月23日,“百名摄影家”凤凰采风团再次出发,围绕“城与村·你我的家”主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采风活动,走访了宝安区3个街道的4个城中村:隶属于新安街道的36区和41区、隶属于杭城街道的后瑞社区以及隶属与石岩街道的砖厂老村,深切地感受到了宝安区城中村的“蝶变”新生。

采风团合影

上合社区:“雨污分流了,下大雨不再淹水了”

23日早晨,一到达新安街道36区上合社区,凤凰采风团便按捺不住好奇心,纷纷举起相机开始拍摄起来。据上合社区工作站副站长黄伟全介绍,上合社区是新安街道历史最悠久的社区,有600余年历史。36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房屋多为低层建筑,到如今已经比较老旧。曾经的上合社区,由于地下排水设施不健全,一到下雨天,街面上便容易积水,给居民出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针对以上现状,城管、街道和社区采用“里外结合、标本兼治”的策略对上合社区进行了改造。

“现在的上合,里外都很完整。’里’指的是地下。从今年年初开始,城管便联合街道和社区开展雨污分流工程,现在整个地下的管道已经十分完整了。’外’指的是环境,现在的上合社区没有到处乱搭的网线和电线了。经过整治,主大街两旁也整洁了很多,车子守规矩、居民不乱走,减少了安全隐患,整个社区面帽已经焕然一新了。”黄伟全说。

海乐社区:“环境卫生上去了,我们幸福指数也高了”

告别了36区,凤凰采风团来到了41区海乐社区。主街整洁宽敞,自行车、电单车停放在专门的区域,整洁有序;居民们在阴凉处乘凉喝茶,十分惬意……

来自海乐社区工作站的小杨热情地介绍了该社区的情况:“我们这以前环境不好,第一是居民意识没上来,第二是我们正在探索治理的方法。”

今年,海乐社区加强了教育,划分了自行车专用停放区,号召大家配合;另外号召居民们都去指定的投放点扔垃圾;同时督促附近开店的个体户做好自家门前的卫生。“你看,现在我们的社区旧貌换新颜了,多整齐!”小杨自豪的说。

跟随采风团走访发现,巷道边的墙早已被改造成了“涂鸦墙”,墙上画了色彩缤纷的墙画,反映了居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海乐社区工作站员工小曾介绍,自今年3月起,城管部门联合社区、街道对海乐社区的环境进行治理。“那时候我们每天都值班到晚上八九点,监督居民乱摆放单车的行为。一旦有人乱摆放,我们就要及时纠正。现在大家都很自觉了!”小曾说。

一位临街商铺的店主张先生告诉采风团,他从外地来深圳八九年了,一直在海乐开店,见证了它从一个脏乱城中村变成如今整洁居民区的历程。“慢慢地,环境卫生上去了,我们幸福指数也高了,都把这里当家。”

采风团看到,临街的道路已经铺上了沥青,干净整洁,两边的垃圾桶、自行车摆放有序。据了解,该路也是在今年的整治行动中被重新修缮的。张先生指了指面前的小路说,“几个月前,这条路被整个挖开,铺设了新的管道。现在雨天再也不会溢脏水了。环境好了,光顾我们商店的人也多了。”

后瑞社区:综合治理宜居宜业让老村焕发活力

午后,采风团来到了航城街道的后瑞社区。据后瑞社区工作站副站长沈芳文介绍,目前后瑞社区正着力建设“创意小村”,目前已经完成了后瑞一、二、三区的改造。整治主要集中在消防安全、市容市貌以及燃气管道铺设等领域。

采风团走访后瑞三区发现,街道整洁明亮,临街商铺经营有序,没有电线乱搭的现象,在每栋居民楼底下还安装了“智慧门禁”系统。沈芳文告诉采风团,这是此次整治的一个亮点。这个门禁系统有人脸识别功能,防止尾随,极大提高了居住的安全性。

采访团注意到,改造后的后瑞村处处充满着创意气息:路面井盖被画上了原创涂鸦;巷道两边的墙画上了反映后瑞片区的渔业历史;在小广场边,还有一些创意满满的美食店铺和小书店,丰富着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采风团成员们纷纷拿起相机,记录着这美丽瞬间。

一位在后瑞土生土长的年轻人表示:“家乡的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如今我也是后瑞社区工作站的一员,我很自豪,能够带领着大家走向越来越好的生活。”

砖厂老村:“瓦片见证了老村的发展,锁住了我们的乡愁”

拜访完了航城街道,采风团驱车前往位于石岩街道的砖厂老村。一下车,青砖黛瓦便映入眼帘,采风团的成员们迫不及待地拿出无人机,纪录美丽砖厂老村的美丽图景,众人惊呼“太美了”!

据砖厂村村委委员、专职人员蔡先生介绍,1958年,由于修建水库,砖厂老村整体迁移到现在的位置。村里的老屋都走过了一甲子的时光。他自己也是土生土长的砖厂村人,40年来,他见证了该村由古老迈向现代化的历程。

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房屋日渐老化,村里的人口也由从前的以本地居民为主变为现在的以外来租户为主,但砖厂老村的魅力并未被时间磨灭。在小广场上,偶然还能见到百岁老人在后辈的搀扶下晒太阳;本地的年轻人纷纷加入义工团队,协助城管和街道整治家乡环境。

在居民楼旁的空地边,有两幅墙画令采风团记忆深刻。一幅是老砖厂,另一幅则是镶嵌在层峦叠翠中的客家围屋。这两幅画,记录了砖厂村居民共同的文化基因。正如蔡先生所说:“我觉得我们村最美的就是这些充满历史感的瓦片。它们见证了我们村的发展和改变,锁住了我们的乡愁。”

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城中村的改变让整个宝安区居民生活风貌焕然一新,而这种美好而又幸福的改变不仅为当地居民所赞誉,也为深圳城市化和美好生活蓝图的构建提供了养料。

结束一天的走访行程,也不禁让参与本次采风团的成员们留连忘返。采风团成员韩女士表示:“活动很有意义,让我们走了这么多个’旧貌换新颜’的城中村。我想我还会继续关注聚焦深圳本土的人文题材。”成员李先生也不禁感叹:“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是一座有魅力的城市。城中村是一个反映变迁的好题材,本次采风集中展现了这些,让我灵感频现。以后我也将继续拍深圳,拍人文!”

[责任编辑:曾舒琪]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