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引领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宝安经验

市民在智慧大厅使用电脑办理业务。

兴东社区启动“街巷共治五长制”工作。

灵芝园社区开展党员文明宣导活动。

基层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服务人民群众的平台。基层管理水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决定着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执政能力、国家治理的根基和水平。今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适应乡镇和街道工作特点及便民服务需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和完善基层管理体制,使基层各类机构、组织在服务保障群众需求上有更大作为。

实行“六定三下沉”,宝安区以党建引领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是回应《意见》的“宝安表达”。

2017年10月以来,宝安区对标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治理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市委推进城市基层党建“标准+”模式要求,瞄准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动基层治理机制体制创新。2018年,宝安区委区政府一号文印发实施方案“1+6”文件,在全区铺开以社区党委为核心、街道社区同向发力、社会多元共治的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建设。通过“六定”制度刚性保障社区党委在社区的领导地位,在不增人、不增编、不增经费的前提下,通过“三下沉”推动资源、管理、服务落到社区,由社区党委统筹辖区范围内“条块”力量进行实时泛在(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有效管理、贴身服务,初步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态。


“六定”强核

促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成果落地生根

《意见》提出,要强化乡镇和街道的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职责。宝安探索构建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以来,通过定位、定责、定岗、定员、定费、定薪,全区124个社区党委进一步做实做硬做强,社区党委治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加强巩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有关精神,从2017年10月份起,区委区政府探索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区委主抓、顶层设计、高位推进,制定调研工作方案,成立区委书记为组长,8名分管区领导为副组长,组织、政法、民政等3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区委书记连续3个月每周到社区蹲点调研,并率队赴广州车陂、三元里及龙华大浪街道同胜社区考察调研,摸清家底,找准症结,明晰方向。

新安街道推广成立协商共治联合会,构建“一核多元”的社会治理体系;西乡街道实施“五化三转”,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航城街道建立并完善下沉队伍联动五大机制;福永街道铺开党员自有物业“一承诺五带头”制度;福海街道制定8类行业270条自查规则,督促企业和业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沙井街道实行社区“两委”干部包干制;新桥街道以“4+8”社区共治联盟推动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松岗街道探索构建“一格多元”(一个网格、多个主体共建共治)网格管理体系;燕罗街道以“党建+特色文化”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石岩街道打造“巡办分离、一体运作”工作机制……通过3个月调研摸清家底,宝安探索创新在10个街道各选取1个社区试点破障开路,一批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资源下沉

使社区党委有人有权有钱

《意见》提出,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加强下放给乡镇和街道事权的人才、技术、资金、网络端口等方面的保障,做到权随事转、人随事转、钱随事转,使基层有人有物有权,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

宝安区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把人财物和权责利对称下沉到社区,增强社区党委的领导力、战斗力。

宝安从区、街道选派了34名科级干部担任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副书记),全脱产进驻社区开展工作,并开展履职情况任中考核,撤换不胜任的社区书记,经过调整充实,社区书记平均年龄下降了3.2岁,学历水平大幅提升。同时赋予社区党委社区各项事务领导权、联勤联动指挥权、财政支配权、绩效考核权、派驻干部考核权等5项权力,社区各类组织班子人选由社区党委建议,重大事项由社区党委决策、监督;区街下沉人员由社区党委统筹、考核,对不听招呼、不认真干活的,社区党委可以向派出单位提出调整撤换、辞退的决定性建议,并对下沉人员职务、待遇晋升具有一票否决权。各街道负责推动城管执法、安监等工作的外勤人员下沉社区,提高基层治理工作专业化。安监、综合巡查、综合整治3支队伍由各街道具体调配下沉,与社区工作人员“搭班干活、捆绑作业”。治安消防、环水、交通、交警、市场监督5支专业队伍由主管部门统筹调配下沉对接社区,及时反应、快速处置。同时,创新社区独立编制预算并实行国库支付等,推动人、权、财、物等重心下沉社区,为社区党委发挥核心作用提供雄厚的资源、管理保障。


管理下沉

让听到炮声的人指挥战斗

《意见》提出,将上级部门在基层设置的多个网格整合为一个综合网格,依托村(社区)合理划分基本网格单元,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实现“多网合一”。合理确定网格监管任务和事项,科学配置网格员力量,实行定人、定岗、定责。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提高网格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在宝安,街道(驻街)部门队伍下沉到社区后,与社区力量以社区为单元进行高度整合。街道(驻街)部门和社区的工作内容重新进行细分,按照事随人走原则,部门的管理职能也随之下沉到社区,实现了管理端口的前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老百姓需要时就在身边,老百姓不需要时远在天边”,职能部门围着社区转、跟着社区干,街道部门和社区党委成为基层治理的责任共同体。社区建立起每日小结会、每周碰头会、重大事件研究会“三会”联动机制,按照“小微事件、一般性事件、较大事件、重大事件”四类事件处置流程,下沉人员与社区专职工作者力量整合,该统则统,该分则分,形成高效的联动协作机制。夯实责任、到底到边。明确工业园区、出租屋等八大重点行业领域33类责任人在治安、消防、安全、城管等方面的责任清单,由社区党委与各类责任人签订责任落实书,履责情况在社区公示并录入诚信系统。出台物业品质提升“1+2”方案,在小区物业管理处建立党支部,以党支部为桥梁、业主(租户)公约为依据,推行物业管理星级评价,督促物业公司“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


服务下沉

让老百姓知道惠从何来

社区党委离群众最近、与群众最亲,最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把优质的党群、政务、民生服务资源和力量交给社区党委,进一步增强社区党委的服务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乡镇和街道党政综合(便民)服务机构与服务平台建设,实行“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充分发挥综合便民服务作用。建立和完善适应基层实际的办事指南和工作规程,实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宝安区从线下发力,打造“1+10+124”三级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坚持以党群服务中心为纽带,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和各领域党组织,把各种服务资源整合进来,实现党群服务“零距离”。目前,全区共建设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站、点)206个,平均每平方公里建成区就有1个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党员帮你亭、爱心小屋、党员志愿服务U站等微型服务点,为居民提供充电、问路、饮水、雨伞等应急便民服务;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创新“说事评理”人民调解方式,发挥社区乡贤、“五老”、法律顾问等社会力量作用,完善在党组织领导下、法治框架内的基层矛盾化解机制,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宝安模式;创新党建+360特色服务品牌,每年安排5000万元的基层党群服务专项资金,鼓励基层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申报“党建+”项目。

宝安区在线上搭台,以打造全国政务服务最优区为目标,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市率先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通过整合全区行政服务资源以及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的数据融合与信息共享,实现“一门集中、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号连通”和“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审批”,使政务服务“零跑动”。区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整合、联通区内外审批系统,全市率先实现“全区通办”。全市率先启用电子签章,实现“零跑动”办理,减少群众跑现场次数1.3万人次。

宝安以全面覆盖,每年投入2.48亿元民生微实事经费,由社区党委牵头组织实施,快速解决社区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实现民生服务“零懈怠”。据统计,2018年共实施项目2064个。培育50家公益服务类、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成立80家冠名慈善基金,为每个社区购买专业社工,在社区党委主导下为居民群众提供志愿服务、生活服务、文体服务等,让老百姓亲身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温暖。以“来了就做宝安人,安全文明第一课”为主题,依托“新时代大讲堂”“街道党校”等平台,在全区开展市民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文明素养及应急能力,累计培训140余万人。


主动参与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为动员和组织社区各主体共同参与基层治理,西乡龙腾社区采取了“1357”模式,即社区党委一个领导核心,微园地、微广场、微在线“三微”学习平台,“五员”进社区,覆盖企事业单位、物业、出租屋业主、居民代表、退休党员各类群体,建立7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片区联盟。只要居民有意愿都可以加入,保证公民、社会各类组织共建共治共享的主体多元化,社区管理和服务力量大幅充实。

各社区因地制宜实施大批“民生微实事”项目,通过“居民点菜、政府买单”的方式,让广大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进一步提升了社区的软硬件环境,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深受广大居民欢迎。

宝安区委书记姚任表示,建设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的新时代基层治理模式,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宝安实践,是宝安各社区政企分离大背景下做实基层治理的必要举措。经过一年的实践,宝安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的基层治理创新的组织框架、运行机制、工作机制初步建立,成效明显。

一是治理理念从“上层着力”到“基层发力”,一切围着基层想、围着基层转、围着基层干。区委旗帜鲜明,重视基层、大抓基层,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都放在基层,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俯、资源往下沉,把政策、资金、项目都统筹以街道社区实施。区四套班子领导不分“一线二线”,带头担任社区网格长,与全区机关处级干部、街道科级以上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一同开展“五员”进社区,组团结伴进社区解决问题,每周至少一次到网格指导推进基层党建、安全生产、文明创建等工作。2018 年共接待群众48760人次,化解矛盾3618起。

二是治理主体从“偏虚偏软”转变为“坚强有力”,社区党委真正成为统领各方的“主心骨”。通过“六定”,将原先集中在“条”上的分散的资源、管理和服务下沉社区,让基层有职有权有人有物。社区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明显提高,由“要我负责”向“我要尽责”转变;下沉人员逐步融入社区,由“旁听生”向“科班生”转变。社区党委在辖区内发挥统筹、联动、管理、服务的作用,说话有底气、服务有能力、治理有手段。

三是治理方式从“事后应急”转变为“事前预防”,一系列基层治理难题有效破解。社区党委统筹各种力量,主动化解矛盾,打出安全主体责任全绑定等一套治理“组合拳”,社区的管理服务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全区每平方公里有65人实时管理和服务,问题隐患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隐患化解在社区。

四是治理格局从“大包大揽”转变为“多元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形成。通过社区党委将社区各类组织、各方力量、各种资源进行再组织、再整合,将多种主体纳入基层治理体系,使每一个主体都履行应尽的责任。2018年以来,4.24万家企业签订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承诺书,实现了由政府抓安全向责任主体自主抓的转变;1053个小区实现了物业管理全覆盖。社会各类主体落实主体责任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履责”转变,形成多元共治合力。

宝安日报记者 何艳 通讯员 王进 梁宇(图为本报资料图片)

宝安以社区党委为核心 基层治理创新成效明显

1

治理理念

从“上层着力”到“基层发力”

区委旗帜鲜明重视基层大抓基层,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都放在基层,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俯、资源往下沉,把政策、资金、项目都统筹以街道社区实施。区四套班子领导不分“一线二线”,带头担任社区网格长,与全区机关处级干部、街道科级以上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一同开展“五员”进社区。2018年共接待群众48760人次,化解矛盾3618起。

2

治理主体

从“偏虚偏软”到“坚强有力”

通过“六定”,将原先集中在“条”上的分散的资源、管理和服务下沉社区,让基层有职有权有人有物,达到了社区党委强筋壮骨、固本培元的效果。社区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明显提高,由“要我负责”向“我要尽责”转变;下沉人员逐步融入社区,由“旁听生”向“科班生”转变。社区党委在辖区内发挥统筹、联动、管理、服务的作用,说话有底气、服务有能力、治理有手段。

3

治理方式

从“事后应急”到“事前预防”

社区党委统筹各种力量,主动化解矛盾,打出安全主体责任全绑定、物业管理高水平全覆盖、优化网格管理机制等一套治理“组合拳”,社区的管理服务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目前全区每平方公里有65人实时管理和服务,问题隐患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隐患化解在社区。

4

治理格局

从“大包大揽”到“多元参与”

通过社区党委将社区各类组织、各方力量、各种资源进行再组织、再整合,将多种主体纳入基层治理体系,实现党建联建、工作联抓、活动联搞,使每一个主体都履行应尽的责任。2018年以来,4.24万家企业签订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承诺书;1053个小区实现了物业管理全覆盖。社会各类主体落实主体责任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履责”转变,形成多元共治合力。



[责任编辑:贺靛婧]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