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宝安革命的播火者——《黄学增评传》和它背后的故事

《黄学增评传》作者陈国威。

1960年2月,周恩来总理唯一一次来到湛江,他提到了一个人的名字——黄学增。为什么周恩来总理能在黄学增牺牲31年后仍然能记得他?在很长时间里,这个疑问一直萦绕于陈国威的脑海里。昨天下午,作为中共宝安“一大”党史课题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对广东省早期农民运动领袖、宝安党组织创始人黄学增进行深入研究和客观评述的《黄学增评传》正式发行,作者便是陈国威。

昨天下午,岭南师范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宝安区委党校客座教授陈国威博士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讲述《黄学增评传》及其背后的故事。

宝安革命力量的激活者 活跃在农民运动第一线

2018年,由《湛江晚报》组织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沿着革命先烈足迹前行”活动来到宝安,黄学增侄孙黄勤练、故乡人黄海,以及北部湾江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国胜特意在中共宝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黄学增肖像前留下一张合影。

黄学增与宝安有着什么样的关系?陈国威从2015年开始就有意识地收集黄学增的文献材料,并进行田野调研,其中黄学增在宝安的足迹是一段重要的历史。就在这个过程中,宝安区委党校组织的宝安“一大”党史研究课题组也赶赴湛江挖掘宝安“一大”史料。当了解到当地也在开展黄学增研究,双方决定携手共同推动,让这段宝贵历史的挖掘工作驶入了快车道。

时光回溯到1924年,黄学增以农运特派员的身份到达宝安开展农民运动,并在宝安发展党员成立党支部,黄学增成为宝安党组织的创始人。陈国威在《黄学增评传》中写道:“黄学增在宝安建党工作、宝安党组织的建立,在宝安地区(即后来深圳地区)革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随着黄学增的到来,中共党员的发展,宝安地区马克思主义得以有效传播,革命的种子得以种植!黄学增成为宝安地区、深圳地区革命的播火者!成为宝安革命、深圳革命力量的激活者!”

1925年4月,黄学增受命在宝安组织成立宝安县农民协会。“在农民运动中,黄学增展现出了出色的才华,他是与彭湃齐名的农运领袖。”陈国威说,他很善于做农民工作,在当地很有威信。《黄学增评传》中指出,“1925年对于年轻的黄学增而言,可谓是繁忙的一年,亦是在政坛、农民运动中初显身手的一年。一方面在人数达数十万的公共活动场面,以农界的代表演说,宣扬农民运动,讲述广东农民运动的努力;另一方面,又活跃在农民运动第一线上,无论是宝安农会的成立,抑或是广宁农潮中农民利益的维护,还是花县、宝安农民运动的危机处理,黄学增都呈现出与他的年轻年龄不相符的成熟。”

陈国威说,“在这本书的研究和编写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发现黄学增的伟大,他的理论水平很高。”《黄学增评传》序言中曾提及,“1926年1月,在国民党‘二大’上报告《农民运动决议案》,提出了取消民团、惩办反动防军及不法官吏、取消苛捐杂税等21项主张,获大会通过。这次大会,黄学增与毛泽东、董必武等共产党人团结国民党左派,促使大会作出最有利于革命的决议。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历程中,黄学增还不时撰文提出革命主张,其中《广东南路各县农民政治经济概况》开创了农民政治经济文化调查之先河,”陈国威说,“这个评价非常到位,也符合历史事实。”

陈国威说,“《黄学增评传》就是要回归到真正的历史,而不是传说的历史。”

越研究越感动 我们都在很有激情地做这件事

有什么材料说什么话,陈国威在编写过程中采用的是纯粹的史学写作,只采用切实可行的档案、文献、口述等作为史料来撰写。他说,“这个过程枯燥但很享受,而且越深入研究越被这个人物感动。”

陈国威介绍,黄学增的能力获得了党组织的高度评价。1928年12月,广东省委收集上来145名干部分子调查表,其中获得顶好和深刻评语的只有两人,其中一个就是黄学增,他的工作能力一栏填写为“顶好”。在1924年国共合作时期,黄学增作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派出的第一批农民运动特派员,也是深受表彰的两人之一。被誉为“黄学曾勇于任事,才能称职……众人之中,可称佼佼”。

1929年2月,海口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本应该留省工作的黄学增义无反顾地返回琼崖,而当时的琼崖非常危险。同年5月,黄学增重返琼崖,随后7月不幸落入敌手,后被杀于海口。让陈国威最感动的是黄学增在信中写的一段话:“不过为着党和农民的利益,不得不去,而且一个真正的革命党人,时时是准备牺牲的,故大胆地绝不畏怯。”陈国威说,黄学增曾被法国殖民政府通缉过、被国民党政府通缉过、被土匪绑架过、被地主武装民团追杀过,他深知革命的危险性,但他非常敢于担当。

除了陈国威,还有很多人都在一直寻找黄学增的足迹。黄海就是其中之一。作为黄学增的故乡人,他从小就听村里人讲黄学增的故事。工作以后,黄海开始到处寻找黄学增的资料,这些资料分布很散,黄海已经找了近20年。《黄学增评传》中有不少资料也离不开他的帮助。昨天的活动现场,黄海特意赶来参加,他说:“这本书把黄学增伟大的革命的一生都客观呈现出来了。”

“我们都在很有激情地做这件事。”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胡雨青说,在寻访革命先烈足迹的时候,不管到哪儿,当地的群众、工作人员,甚至企业家一听说这件事,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我们有三个想不到。想不到收获这么大,想不到突破这么大,想不到广大党员群众这么关注。”

2019年10月,《黄学增评传》通过结项评审,并作为党史上第一本详细评述黄学增一生的著作,填补了党史上的一项空白。评审会专家组认为:“该专著在采用大量的档案史料基础上,对我党早期的著名农民运动领袖黄学增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作了客观评述,是党史上第一本详细评述黄学增一生的著作,填补了党史上的一项空白。”

推动研究成果转化 党史挖掘工作还将继续

“还有很多历史需要我们继续挖掘,这本书只是一个开头。”陈国威说。

与此同时,宝安“一大”党史收集、走访、调研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黄学增评传》和《郑奭南史料收集整理》两大课题已经结项,两大课题通过详实的档案材料,匡正了以前党史资料中的错误信息,增补了以前史料中的阙如,抢救了濒临失传的红色文化资源,而这项工作还将继续下去。

伴随着课题研究不断深入,一系列科研成果已经及时转化为党校课堂教学的内容,成为广受欢迎的“特色菜”,在2019年宝安区党支部书记全员培训系列专题班上,党课《初心和使命——宝安革命史及其时代价值》里面的很多内容就是宝安“一大”党史研究课题研究中刚刚挖掘出的新鲜史料。跟党支部书记学员讲宝安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的故事,2000多名学员听得非常认真、很有感触。

一本书,一门课、一个馆、一部专题片。如何把黄学增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区委党校还有自己的规划。除了《黄学增评传》已经正式发行,《初心与使命——宝安革命历史回溯》已经被评为市党校精品党课,区委党校正在筹备一部专题片,通过新媒体的形式继续讲述黄学增的故事。同时,该校正在积极推进宝安党史党性教育馆的建设。胡雨青表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行走多个城市,红色历史资源的挖掘,正在进一步加深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

矗立在伶仃洋畔,大湾区的浪潮奔涌而来。黄学增在《竞争说》中写道:“人当竞争时代,断不可无竞争心。”在逐浪新征程中,黄学增曾在这片土地播下的革命火种仍然火花激荡,他的精神力量仍然在鼓舞着宝安人不断前行。

宝安日报记者 张萍/文 雷小舟/图


[责任编辑:谢莹]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