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越来越多 水质越来越清 生态越来越美

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多措并举推进建设“水清岸绿天蓝土净景美”宜居宝安

执法人员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执法行动。

近日,宝安区无滤镜的蓝天白云,频频在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里“刷屏”。“蓝天白云,繁花似锦,生态宜居。”已经成为不少人对宝安的新印象。而这背后,离不开一个个环境卫士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宝安区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在建设“水清岸绿天蓝土净景美”生态宜居城市上持续发力,宝安的蓝天越来越多,水质越来越清,生态越来越美。

6月5日是第49个世界环境日,围绕“美丽宝安我是行动者——决战决胜治污攻坚”主题,由市生态环境局宝安管理局(以下称“宝安管理局”)举行的“环保宝安行”“环保科普动画片”“环保进社区”等系列宣传活动正在宝安火热开展。据悉,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主要以线上活动为主,亮点不少,氛围不减,“共建共治共享山青水绿土净景美宝安”在寓教于乐的宣传活动中深入人心。

蓝天

推进大气治理空气优良率提升

“这几天的蓝天白云特别多,心情也特别敞亮。”今年以来,宝安市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越来越多的“蓝天幸福”。数据显示,今年1-5月,PM2.5浓度比去年同期下降19.7%,改善幅度排名全市第一;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2%,比去年同期增加1.4个百分点,改善幅度排名全市第5。

蓝天白云下的宝安中心区。

宝安市民日益增强的蓝天幸福感,得益于近年来宝安区委区政府加大力度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特别是今年强力实施了“气九条”,着力建立和完善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强化数据分析和趋势研判,提升整体空气质量优良率。

工地和道路扬尘是严重影响城市观感和市民幸福感的突出问题之一。对此,宝安管理局联合宝安区住建局制定了工程施工扬尘、工地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机制和行动方案,借力智慧监管和工地小助手程序开展科学管理。今年以来,宝安管理局累计对扬尘防治不达标工地发出责令整改100份,责令停工14份,行政处罚立案10起;全市首创对全区施工机械开展全覆盖检测和达标贴码;推进24台雾炮车的科学调度和科学作业,并通过环卫信息化平台实施监管;组织开展泥头车联合执法行动23次,查处违法575宗,并建立泥头车黑名单制度。

经营性企业和机动车、施工机械是除灰尘外其它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源头。目前,宝安管理局已累计完成137家重点VOCs企业销号式整治,累计完成109家工业企业安装工况在线监管系统;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排查整治及露天烧烤专项巡查监管,累计立案2473宗。在机动车尾气治理方面,加快纯电动泥头车更换,目前全区已投入运营纯电动泥头车600台;累计对机动车尾气检测5878辆次,其中柴油车281辆次;大力开展汽修专项整治,对涉嫌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的12家企业进行查封或要求限期整改,同时积极推进汽修“共享车间”高标准建设。

碧水

全面消除黑臭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从治理前的65条劣V类水体到如今水清岸绿,围绕茅洲河国考攻坚任务和全面消黑工作,过去4年,宝安区举全区之力,以超常规的治水力度,共建成4000多公里管网,基本还清40年污染欠账。全区河流全面消除黑臭,提前1年多达到国家要求,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

燕罗湿地公园,碧水蓝天交相辉映。

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茅洲河宝安段考核断面水质持续改善。2020年1-4月,共和村断面氨氮、总磷指标同比分别下降76.9%、70.4%;省考燕川断面氨氮、总磷指标同比分别下降40.5%、28.8%,省考洋涌河大桥断面氨氮、总磷指标分别下降82.5%、75.7%。截至市生态环境局5月最新“一周一测”监测数据,茅洲河7条一级支流达到地表水Ⅴ类及以上。5月30日全市黑臭水体监测情况统计显示,全区57个黑臭水体中,无重度黑臭水体,基本实现不黑不臭,全区水环境质量整体呈改善趋势。根据深圳市河流水质排名第68期,宝安区河流污染指数(RPI)为2,较2019年平均河流污染指数(RPI)降低113,河流水质显著改善,改善程度全市排名第一。

看水质、找问题、做研判,这是宝安管理局坚持水质导向、倒逼水质改善的三个步骤,发现问题及时向各有关单位反馈,截至目前,共编制印发水质周报17期。同时,引进国内先进物业公司——万科物业,以市场化、科技化手段对全区所有水体实行全天候、全覆盖、无死角巡查管理。在严防工业废水污染方面,结合茅洲河片区特点,构建了“三级监控网络”;针对在管企业特点,起草制定《宝安区重点污染源综合核查要点》,将对400家重点监管企业全面核查;将松岗、沙井片区工业企业列为重点监管区域,溯源治污,加强水质异常监测执法。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生态环境执法累计出动22782人次,检查企业9630家次,行政处罚115宗,处罚金额1025万元,采取查封、扣押措施9宗,移送行政拘留3宗,涉嫌环境犯罪案件5宗。

净土

构建土壤环境质量“一张图”实现土壤精细化管理

目前,全区土壤质量总体状况良好,无突出耕地污染、耕地污染导致农产品超标等问题,未因不当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造成不良社会环境影响事件。

为更好保障土壤环境质量,今年,宝安发布实施《宝安区2020年“土七条”》,全方位部署今年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区93家市级清单内区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及风险分级;组织召开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视频培训会,指导并督促全区62家重点监管单位开展自行监测、隐患排查等工作,目前已有55家完成了自行监测方案的编制和备案;系统梳理了全区农用地、集中式水源地、建设用地等土壤调查数据,初步构建了全区土壤环境质量“一张图”;为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确保土地安全利用,已完成《宝安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分类实施指引(征求意见稿)》的编制;依托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在土地规划、城市更新、土地整备、用途变更、土地流转等环节,建立管地部门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及协调联动机制。

执法

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促环境治理改善

为做好环境治理工作,宝安管理局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采取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等全方位措施,不断强化污染源企业监管执法,持续推进环境应急、环境安全、环境信访维稳等工作,始终保持环境监管高压态势,坚决查处违法排污行为,保障环境质量安全。

特别是疫情发生以来,宝安管理局有效利用智慧监管执法手段,尽量采用远程监控、电话询问、视频截图、录音传真等方式进行非现场检查,并与复工企业建立监管沟通机制,随时掌握其困难或问题,及时提供支持服务解决其问题。

“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是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图为燕罗湿地公园前,一名正在戏水的学生。

为指导辖区医疗废物废水全收集,宝安管理局先行出台集中隔离观察点和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废水环境保护操作指引,并通过统计助手、视频联系、电话询问等方式严格监管,严防医疗废物废水污染。据统计,疫情发生以来,宝安管理局共出动7948人次,检查集中隔离观察点、医疗机构等医疗废物监管单位4176家次,下发整改共31份,均整改完成。1月25日以来,全区各医疗机构及医学隔离观察点已累计交运安全处置医疗废物1018.256吨(其中高感染性医疗废物178.586吨)。

在专项执法方面,宝安管理局在市“利剑四号”行动的基础上,形成宝安区“利剑六条”,制定发布“利剑四号”执法攻坚措施,具体包括24项“利剑四号”攻坚任务。今年5月13日是首个“利剑四号”统一执法行动日,宝安管理局开展执法行动,重点检查涉水污染源、“散乱污”等工业企业,出动144人次,检查75家企业,检查排污口44个,采集水样9套,拟立案3宗。此外,还组织制定了非道路移动机械、餐饮油烟、汽修、油气、搅拌站、堆场、水泥中转站、涉VOCs企业等大气专项执法行动方案,助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其中,5月18日-22日在汽修专项中,共检查125家汽修企业,下发限期整改8家,查封3家,立案调查1家。

今年,全区5005家“散乱污”企业(清单内4400、清单外605)均已完成第一轮整治。全区再次上报的363家涉水“散乱污”企业已按照分类整治的要求全部完成整治。严格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制度,按要求随机抽取不低于25%的重点污染源228家,以及197家一般污染源,生成第二季度随机抽查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188家重点污染源随机抽查现场检查任务。

环境执法既要严格执法,又要规范管理。记者从宝安管理局获悉,目前该局已经选取50家小废水企业试点安装在线监控,逐步将小废水企业纳入智慧监控平台。截至目前,监控系统软件平台已基本开发完成,其中42家企业已完成监控硬件的安装;同时,开展污染源综合核查,委托专家采取“核查+顾问”的方式,选取全区400家固定污染源企业从环境管理、生产车间、废水治理、废气治理、监控设施、危废管理、安全应急等7方面开展综合核查,以提升污染源企业的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水平,提高污染源达标排放能力。

便民

对30个大类、68个小类别的建设项目实行豁免

疫情期间,为大力压减环保审批行政许可,简化环保审批程序,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宝安管理局全力做好“放管服”有关工作。

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环评审批正面清单的要求,宝安管理局3月初已制定《深圳市宝安区常见豁免类建设项目清单》,对30个大类、68个小类别的建设项目实行豁免。据悉,为便于企业填录,宝安管理局拟研发豁免填录系统,目前该系统研发基本定型,正处于内部试运行阶段,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可上线运行。

同时,按照“你承诺、我审批、不兑现、就撤销”的原则,宝安管理局2020年5月开始对17大类、43小类行业审批类建设项目试行告知承诺制。试行告知承诺制,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减轻企业负担。

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宝安管理局行政许可事项“无纸化”全程网办,实现企业“零跑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排污许可证核发、环评备案等均实现全程网办。同时,主动提供技术指导帮扶,做好“全方位服务”。提前介入,精准服务,从企业选址阶段开始,主动对接区重大项目、排污严重等企业,采取专人负责、专家把脉问诊的方法,强化企业守法意识,精准提升服务企业水平。

宝安日报记者 何艳 通讯员 李梦霞/文 记者 刘安邦/图 

[责任编辑:曾舒琪]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