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力量赋能疫情防控 宝安智造彰显硬核实力
华讯方舟旗下太赫兹红外人体安检测温系统率先亮相深圳地铁。
科比特无人机执行巡检任务,助力疫情防控。
金准生物联合研发的新冠肺炎诊断试剂盒,最快15分钟出结果。
优地科技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
涂布防雾涂层的护目镜(右侧)与未涂布涂层的护目镜(左侧)的起雾效果对比。
1月27日,区科创局发出倡议书,呼吁动员全区孵化器、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联合起来同舟共济,承担更多的责任,积极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科技力量。
凝心聚力,大爱无疆。倡议书一发布,全区孵化器、众创空间积极响应:很多企业即刻调集物资进行爱心捐赠;多家创业孵化器纷纷减免租金和孵化服务费,减轻在孵中小企业负担;科技型企业针对疫情发展,加快研发推出各项防疫新科技……各项工作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疫情让企业一度停摆,但各项工作却没有按下暂停键。
疫情当前,分秒必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特事特办、减免费用、促疫情防控成果落地成为全区科技部门近期工作的三个关键词。近期记者走访了区科技创新局以及科技型企业,探秘他们如何用科技的力量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科研攻关加速寻找战疫利器
面对疫情,全区科技企业、创新载体加快研发,促进抗疫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加快产品落地进度,在疫情防控领域一批科研成果“涌现”出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市普瑞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科技攻关组,加班加点,在利用其它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研究技术储备的基础上,用一个月时间成功研制了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试剂盒,从样本提取到检出结果在90分钟内完成。
与此同时,深圳市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采用蛋白质芯片技术的检测试剂盒可实现1小时出结果,还可同时检测8种包含新冠肺炎在内的呼吸道病原体;深圳天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深圳市金准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等也充分发挥企校结合优势,在检测试剂等方面加大攻关力度,成功研发新冠肺炎抗体检测试剂盒,并多次刷新检测结果时间。
一边是研发单位紧锣密鼓生产调试,一边是疫情期间检测物资的需求,为了使医用产品尽快投入一线开展救治工作,区科创局积极协调相关单位,顺利帮助普瑞康完成临床样本的数据积累。
无人化装备有力策应
疫情之下,参与疫情防控的无人化装备应运而生,不仅节省人手,提升效率和准确度,在人车引导、群体测温、聚集人群疏散、“空中+地面”立体宣传中也取得较大的成效。
在广东肇庆,数架无人机出动,徘徊在高速路口的上空,协助当地开展高空喊话、喷洒消毒、远程测温、路面监测等工作……据了解,这是宝安企业科比特的全新无人机解决方案在疫情期间的实际运用。
作为行业首家打通无人机制造全产业链的企业,科比特航空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冲在第一线。科比特研发团队从1月25日开始,经过7天的突击研发,完善了一套抗击疫情的全新无人机解决方案,并率先在肇庆落地。
据了解,科比特航空这套“抗击疫情无人机解决方案”的作业流程,首先是通过无人机进行大范围的高清巡查,自动识别人群聚集。然后,无人机会自动飞到人群上空,切换成红外测温系统,对人群进行筛查。筛查没有问题之后,再用远程喊话系统对人群进行驱离。对出现疑似病例的区域进行无人机消毒作业。
除了准确率高达95%的红外测温技术,高清图像AI分析技术、4G远程控制技术和云系统指挥技术等都被整合到无人机中,确保上述作业有序、高效推进,可见无人机对这次疫情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架无人机的作业效率,相当于20个人在地面开宣导车的作业效率。每架无人机每小时的巡查监控范围最大达到10平方公里。”科比特航空董事长卢致辉介绍说,这次防疫战激活了无人机应用于疫情防控的场景需求,而这样一套完整的无人化疫情防控方案,把大量人工的作业全部以远程指挥无人机的方式完成,避免了疫情防控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感染风险。
眼下,抗击疫情进入到了关键时期,科比特航空在这场疫情中发挥的优势凸显。随着各地需求量激增,科比特的无人机已经应用到汕头、佛山、赣州、嘉兴、长沙、上海等地,投入的入云龙和小旋风两个版本的专业机型,总计100台左右。
科比特只是众多宝安无人机企业助力疫情防控的一个缩影。
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写字楼、地铁等场所为测体温排长队的现象经常出现。如何既能完成体温排查,又能避免因排队测温引起的病毒传播风险呢?
近期,在深圳地铁率先运用的“太赫兹+红外”一体化人体安检测温系统就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无感测温、快速安检、无惧传染、精准预警。该系统实现了“太赫兹技术+人工智能+红外测温”高度集成,投入使用后将大大减少安检人员与被检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有效缓解人流密集场所安检压力。
据了解,该系统是由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与华讯方舟科技合资成立的重投华讯太赫兹集团自主创新研发。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求,凭借核心技术团队多年来深耕“太赫兹+”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对红外技术在安防领域应用的独到深刻认识,采用创新型模块化方案设计,迅速研发适用于地铁、高铁站、码头、海关、口岸、边检以及政府机关等人流密集场所的太赫兹红外人体安全测温系统和产品,此次有针对性地研发的太赫兹红外人体安全测温系统中加载的红外测温模块具有检测精度高、体温筛查快等显著特点,对体温超标目标实施实时拍照留存和及时自动报警。
此外,还有多家宝安科技企业一齐上阵:优地科技机器人进驻园区开启“无接触配送”服务;智航无人机飞赴各地开展巡检安防……在这场战疫中,宝安科技企业的硬核力量不断显现,正成为阻击疫情的有力武器。
爱心援助彰显企业担当
“今晚入舱的一名医生试用了防雾喷剂,效果奇好!”“很好用,6小时不起雾,还我们一个明亮的世界。”连日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简称电子材料院)副院长喻学锋陆续收到疫情发生地医护人员发来的感谢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喻学锋一直奋战在实验室,带领研究团队紧急攻关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技术。在完成病毒核酸快检试剂盒关键原料的研发后,他的视线被医护人员布满雾水的照片所吸引。经多方了解,他得知穿着防护装备的医护人员,护目镜和眼镜上极易起雾,影响救护操作,尽管有的医生涂上洗洁精,有的医生喷玻璃防雾剂,但效果大多不太理想。
对此,喻学锋带领团队对防雾涂层技术进行紧急攻关。他们研发出的新型防雾涂层,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纳米防雾喷剂的研发、生产中试、灌装生产线构建以及相关企业标准的建立。喻学锋表示,之所以能这么快出成果,是因为团队平时就致力于研究纳米材料,已经自主开发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只要围绕日常科研的成果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自然很快就攻克难关。
在多家医院试用后发现,该纳米防雾喷剂有两大突破:一是突破材料限制,在树脂、玻璃等材质上都能持久产生效果,扩大防雾剂的使用范围;二是防雾效果持续时间长,在穿着防护服的情况下防雾效果可持续1天,普通环境中可持续防雾5-10天,能有效保证一线人员工作期间视野清晰。
2月25日上午11时,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驰援抗疫一线的爱心物资顺利抵达武汉,其中包括喻学锋团队研发的5000瓶防雾喷剂。在志愿者团队的帮助下,仅用4小时,就将11箱物资送抵疫情发生地的9家医院。
为了能帮助更多的一线抗疫工作者,电子材料院还制作了“纳米防雾喷剂捐赠需求申请”二维码,截至目前,已收到161条捐赠需求,涉及41家县级以上疫情相关医疗机构。电子材料院已于2月27日-28日再次向疫情发生地发送第二批5000瓶防雾喷剂,共面向61家机构。
宝安爱心企业在开展技术攻关的同时,还捐赠物资支援防控一线:深圳市正浩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向疫情发生地捐赠移动储能设备1004台,为各类医疗设备提供电源支持;深圳市汉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向疫情发生地捐赠4台ECMO人工心肺机和40套耗材套包;深圳市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向武汉市江夏中医院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捐赠价值1100万元的高端CT等医学设备……
疫情当前,有人负重前行,有人千里驰援,也有人默默奉献。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宝安企业积极参与,并肩作战。疫情面前显真情,一箱一箱的物资,是捐赠企业的一份份担当。
发挥制造业优势“跨界”抗疫
宝安作为产业大区、智能制造强区,不少企业具备雄厚的研发实力和制造能力。受此次疫情影响,口罩成为当前最紧缺的物资,为解决“一物难求”,多家企业开始了“跨界”转产口罩。
位于石岩街道的深圳市欣旺达电子有限公司,已自主投资建设5条自动化口罩生产线,还包括一条儿童口罩生产线。目前,已有1条生产线投入使用,其余4条已完成调试安装。
据了解,欣旺达是一家综合能源研发生产及提供智造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相关产品包括:3C类消费电池、智能硬件产品、动力电池等,产品对相应生产设备的精度和性能要求很高。
欣旺达副总经理赖勇智告诉记者,企业凭借原有的自动化生产线优势,进行自主研发,并有多位技术工程师的研发支持,自动化加工能力强,具备生产口罩的能力。“作为全球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欣旺达肩负重大的使命和责任。”他表示,投产后,在满足自身使用需求的同时,欣旺达生产的口罩将优先供应深圳市区内企业,携手共同战胜疫情。
另一边,深圳市三诺电子有限公司也开始转产口罩。当前,在松岗三诺智慧产业园内,10条口罩生产线正日夜不停地运转着,而在几公里之外的沙井三诺生产基地,30条市面上最先进的第三代全自动口罩生产线正在调试。企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医用口罩每日产量都很可观。”
三诺深耕智能制造多年,“跨行”造口罩具有先天优势。据了解,三诺有自动化部门,加上公司本是模具出身,集成能力和自动化制造能力强,所以设备调试比较快。此外,一般工厂因为赶工零件不齐会耽误些时间,但三诺有做几千万个智能硬件大规模采购的能力,保障了各类零件和原材料的供应。
其实,早在2019年初三诺就成立了智慧健康事业部,以智能制造业为基础,探索科技赋能健康产品领域,不仅规划了口罩产品线,而且深入布局智慧健康防疫产品,实现健康产品的多场景化应用。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大族激光自主研发生产的全自动口罩机已于近日正式交付给第一批客户。
科学施策全力支持科研攻关
宝安医药、科技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疫情发生后,区科创局迅速成立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防治技术研究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走访全区疫情防控产品生产企业并发动企业申报深圳市专项计划,找出30家生产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关药品、医疗器械的科技企业,“点对点”对上述企业开展走访调研,了解企业产品科研进展及遇到的困难,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协助解决。并积极发动全区科技企业申报市科创委“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防治”专项计划,为疫情防控贡献科技力量。
据悉,宝安有16家企业纳入《深圳市生产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相关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名单》。
为及时遏制疫情蔓延,提升新冠肺炎联防联控能力,区科创局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启动应对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攻关特别专项,迅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据了解,此次区科创局制定《关于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攻关特别专项的通知》,设立专项面向全区科技型企业开展项目征集,这是宝安区首次单独就一个方面进行科技项目征集。主要以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能力为目标,围绕疫情防控开展技术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创新,特别是鼓励骨干科研人员、具有组织管理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和经验的人员参与创新。对获得国家、省有关部门认证、认定和推广使用的企业,予以项目实际投入50%、最高200万元的专项支持。截至目前已有25家企业进行申报。
而在2月6日,区科创局已列支相关经费支持深圳市易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区疾控中心联合开展新冠肺炎快速诊断课题研究。
此外,区科创局主动服务,研究制定了《宝安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攻关特别专项项目评审工作方案》,安排专人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对接相关企业进行申报指导。接下来,将邀请生物医药行业及医疗疾控部门专家开展项目评审工作。
宝安日报记者 高山 通讯员 曾晓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