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宝安工匠访谈 | 以匠心致敬初心 用奋斗诠释使命
宝安讯(宝安日报记者 何冬英 通讯员 邬云/文 记者 雷小舟/图)在12月4日举办的“宝安工匠”颁奖典礼上,2019年“宝安大工匠”邵鹏睿、邓时累、杨亭亭,“宝安工匠”陈晓宇、杨明、古显善接受访谈,畅谈以匠心守初心、用奋斗赢未来的励志故事和坚定决心。
“博士工匠” 更要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邵鹏睿:深圳市晶台股份有限公司创新技术研究院院长,专研亚毫米级LED光源器件、LED封装技术,采用新型表面处理技术解决了行业共性难题,先后获得60多项国内外专利。
主持人:您既是一位博士,又是一名工匠,作为一名“博士工匠”,您怎么理解“工匠精神”?
邵鹏睿:“博士工匠”正是体现了知识型与创新型的结合,意味着要有更强烈的家国情怀,要肩负起更重大的责任,要对企业和国家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更需要知识型和创新型相结合的工匠来推动国家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邓稼先、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就是知识型与创新型大国工匠的典型代表,他们身上不懈探索、追求卓越、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去创新、去追求。
工匠评选 给更多基层技术工人提供了机会
邓时累: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实验室副经理,攻克了中厚板单道激光焊“要么不透、一透就漏”的行业难题,使我国在世界上率先掌握核电领域厚板单道激光深熔焊接技术。
主持人:作为一名“80后”工匠代表,当您走上流光溢彩的舞台接受满场祝福时,您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邓时累:“时累”是“时间的累积”“时时积累”的意思,我爷爷当时给我起这个名字的时候对我寄予了深切的期望。我今天获得这份荣誉,也算是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家人和工友们也都为我感到开心。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看到了大族激光的招聘广告后决定到宝安工作,并且一直坚守在这里。宝安开展工匠评选认定,营造了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给和我一样的基层技术工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激励着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
“宝安工匠” 身份给予我前进的动力
杨亭亭: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电池一部研发部测试高级工程师,专研3c产品锂电池测试,以生产一线测试员的身份参与国标GB31241的修订,获得国家级专利14项。
主持人:作为唯一的女性“大工匠”,您是女工们的骄傲,也是宝安的骄傲。从一名普通女工成长为高技能工程师,一步步走到今天,您有什么心里话想说吗?
杨亭亭:我从事质量检测工作已经有10年了,身为产品研发品质的把关者,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细致严谨。特别感谢区委区政府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让我们这些一线技术工人有了更多展现自我、实现价值的机会。“宝安工匠”的评选认定,是对所有技术人才的肯定,也让我更加明确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获得了更大的动力。同时,也特别感谢我的家人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我会继续加油的。
在传承与创新中弘扬工匠精神
陈晓宇:深圳市景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PCB技术处长,专研5G通信产品对应的前沿PCB加工技术,在行业首创性开发出EQ自动化系统以及工艺规范、品质规范系统。
主持人:听说您曾经立下过“军令状”,这其中有何故事?
陈晓宇:此前,我们在攻克某光刻机核心PCB产品时,项目时间紧急,难度大,但这个项目对我们公司而言意义重大。当时,我们团队便立下了“军令状”,并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坚决完成了任务。我们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培育工匠和弘扬工匠精神。当今的新时代,我认为,弘扬工匠精神既要继承和发扬华夏文明传统的工匠精神,学习匠人前辈的专心、专注、精益求精,又要发扬敢于创新和制造精品的新时代工匠精神。
用自己主导研发的产品支持抗疫
杨明:深圳市兴业卓辉实业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专研高性能超净防静电材料,发明的适用于洁净室擦拭布清洗剂配方、制备方法及清洗方法,打破了日、美对洁净室高端无尘超净电子材料产品的垄断。
主持人:都说“十年磨一剑”,您是“六年磨一布”,而且不是一块普通的布,它打破了国外对高端超净无尘产品的垄断,并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主导研发这项产品的科研人员,您是如何顶着压力做到的?
杨明:我们做了数千次的工艺试验,经历了上万次的失败,屡败屡战,未曾放弃,终于取得成功。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公司被指定为第一批医用防护服定点生产企业。当时情况很紧急,我在大年三十晚上返回工作岗位,之后的那段时间里和工友们都是身兼数职,大家吃住在公司,迅速恢复生产。当看到由我们公司生产的一批批口罩、医用防护服源源不断地运送至抗疫一线时,我觉得非常欣慰,觉得自己也为抗击疫情作出了贡献,所以也感到所有的辛勤付出都是值得的。
希望自己的手艺能传给下一代
古显善:深圳市银宝山新制造总监技术助理,专研模具制造技术26年,从建筑工地木匠“大工”成长为广东省模具名师,多次参与解决以塑代钢汽车模具的技术难题,为汽车减重、降低成本提供了重要保障。
主持人:我们习惯称呼有某项手艺的人为“师傅”,您也是一位“师傅”,您是如何成长起来的?
古显善:我从小就喜欢做东西,尤其是一些手工艺品,有空就会动动手,磨一磨。并且只要去做了,就会想办法把它做精。后来在工作中,也一直是这样坚持精益求精。
主持人:听说您以前做过木匠、泥水匠等工作,20来年后又成为一名“宝安工匠”。您觉得作为一名“匠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古显善:不管是做什么工作,都要做一行,爱一行,都要坚持那颗“匠心”,在传承与创新中做出精品。我也是这么告诫我的孩子们,并且希望他们中有人能继承我的手艺,传承工匠精神,成为一名优秀的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