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式”深入了解法院业务 切身感受法官们的忙忙碌碌
▲“两员一代表”调研团一行人来到刚搬家的宝安区多元调处中心参观。
在大多数老百姓眼中,人民法院是神圣的,法官们是威严不苟言笑的,法庭审判总是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为了让市民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解法院,增强法院工作透明度,提升司法公信力,11月25日下午,宝安区人民法院主动邀请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司法监督员(以下简称“两员一代表”)21人组成的调研团走进法院,实地参观、观摩庭审,零距离感受法官们的日常工作。
在院党组书记、院长马文权的带领下,“两员一代表”参观了民事审判区、刑事审判区、执行局、司法集约中心等部门,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立案、审判、调解等相关流程。在探访中,“两员一代表”也看到加班中的法官如何开展业务讨论,对法律程序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通过这次参观,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法治观念。”大家纷纷表示,同时也切身感受到法官工作的点点滴滴。
第1站民事审判区
审判庭无法满足庭审需求
在宝安法院院本部的三楼民商事审判区有10个审判庭,除了海关办公区的民商事速裁案件,院本部涉民生、知识产权案件等民商事案件都集中在这里开庭。
据审判管理监督庭庭长许冬强介绍,宝安法院民商事案件每年超过5万件,今年已经达到6万件,所以这些审判庭从早到晚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无法满足开庭的需求。有时,因为当事人的缘故无法开庭时,这个空着的审判庭都会“被安排”。
在每个审判庭的门口,都有一块书本大小的显示屏,上面显示了开庭时间、案号等相关的信息,方便律师和当事人快速获取和确认开庭信息。现场的一名人大代表说,“审判庭确实太少了,我环绕走了一圈,没有一个是空的。”
第2站刑事审判区
远程视频庭审应对疫情
在刑事审判区,从事刑事审判工作将近20年的刘澄宇向大家介绍,宝安区实际管理人口超过500万,人口结构复杂,所以刑事案件平均一年有9000件左右,刑庭法官的工作强度也是比较大的。刑事速裁庭有四位女法官,号称“宝法F4”,每位法官一年要审理1400多件案件。
今年,由于疫情的缘故,刑庭开庭没有从看守所提审过一名被告,只能通过远程提审,法官在院本部开庭,而法警则在看守所的视频讯问室提押犯人,通过视频进行审判,审判基本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法警大队副大队长黄祺牵头驻点看守所连续封闭执勤140天,全力保障了刑事审判庭审。
“远程视频的效果还是不错的,都是高清摄像头,在法庭里,除了没有被告人,其他都是齐全的。”刘澄宇指着视频大屏幕介绍道。
第3站法警队(含羁押通道)
克服困难全力保障庭审需求
在刑事审判区的另一侧,就是法警队的办公区。“开庭时,我们法警通过大堂边上的警戒线将被告人押解到对应的审判庭,按规定严禁被告人与旁听人员接触。”法警队队长王建强说。
据介绍,宝安法院司法警察大队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是比较大的一支司法警察队伍,平均每年保障开庭5200余次,押解被告9000余人次。
顺着楼梯往下走,参访者来到空间狭小的羁押室。“因硬件设施条件制约,改造难度大,仓室数量不足,每个仓室最多关押10名左右被告人,关押人数一多,被告人容易身体不适。”王建强介绍,被告人从地库门口下车,步行到负一楼的停车场,再走楼梯上到2楼的羁押室,这就是押解通道。按照上级法院对于羁押通道的要求,应配备专用押解电梯和闭环式的押解通道,但因为办公楼楼体老旧,实在没有改造条件,只能尽最大努力对押解通道(楼梯)进行完善,在窗户加装不锈钢护栏等。
第4站民商事速裁庭
“简案快办”让法官“简出效率”
“民商事速裁庭(以下简称“速裁庭”),顾名思义就是快速裁判,快速裁判就是把简单的案件分出来,进入快速处理通道,85%的案件可以实现当庭宣判。全年所有速裁法官办案10000件以上,从而达到由较少人员办理较多简易案件的目的,‘简出效率’。”速裁庭负责人陈沁寰介绍,宝安法院从2011年开始探索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的改革之路,已经形成了“简案快办”“繁案精办”的审判工作新格局,并且已经率先走上了无纸化办案的道路。
法官的桌面上已经没有了一摞摞的案卷,而是换成了“左看右写”的大屏幕,左边的可以翻看卷宗电子版,右边的可以看书记员记录的内容,陈沁寰现场为大家演示了无纸化办案系统及使用流程。只要登录系统,输入案号,所有的案件材料都在里面,可随时调取,法官开庭也不用翻看厚厚的卷宗,效率自然就提升了许多。值得一提的是,庭审中,书记员打字记录换成了语音转换系统,书记员现场勘误,庭审一结束,判决书立等可取。
在场的人大代表非常关心法官们的工作,热切地说道:“无纸化办案要经常盯着电脑,所以法官们可以给电脑换个‘墨水屏’来保护眼睛。”
第5站执行局
三年来不懈努力基本解决执行难
执行局于2019年1月搬迁至海关大厦附楼2-3层办公,办公条件得到大幅改善。一进入办公区域就看到墙上挂着满满的奖牌。“马院长上任以来,对执行进行了改革,紧扣执行工作中‘案、人、事’三大核心要素,将‘三化合一’贯穿整个执行机制,即以集约化为基础、信息化为支撑、社会化为辅助,初步形成了以执行指挥中心为监管中枢、执行事务中心为服务窗口、办案团队为基础支撑的‘两中心+N办案团队’执行管理组织架构,形成‘三分一合’执行新模式,实现执行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执行局副局长林满棠介绍道。
“三年来,我们已经基本解决执行难。”林满棠介绍,疫情期间,他们还为一家生产防疫物资的企业成功追回1300余万元执行款。同时承担了最重的“扫黑除恶”工作任务,今年共受理涉黑恶案件293件,是“扫黑除恶”“黑财清底”的主力军,现在已经执结203件,入库金额达到2142万元,执行到位率达到90%,均位居全市基层法院前列。
随后,大家移步到执行指挥中心观看了执行短片及由法院干警自编自唱的法院执行版《药水歌》。其中一名委员现场感叹道:“这真的是一群充满活力与干劲的执行干警。”
第6站宝安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
为人民群众提供纠纷化解新模式
“2018年1月,全区首个多元解纷中心在宝安法院揭牌,经过2年多的酝酿,新的办公区就设在法院对面。走进大厅,这里有法律援助、公证、仲裁、咨询、材料收转、立案、医患鉴定等七个工作窗口。”立案庭副庭长刘金燕介绍道。
据了解,疫情期间主要以远程调解为主,记者随机走进一间调解室,看到调解员正在通过远程视频为一起交通纠纷进行调解。此外,还有知识产权、劳资纠纷、家事纠纷等分类的调解室,以及有心理咨询师服务的心理咨询室。
参观过程中,大家还偶遇了因租赁合同纠纷来给调解员吕凤仙送锦旗的吴先生。据了解,吴先生是该案的被告,当天是专程赶过来给吕凤仙送锦旗的,感谢她在调解过程中不偏不倚,公正处理。
在三楼,参访人员见到了刚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解室”走出来的人大代表陈锦花,“我有时也会来这里参加调解活动,为社会作出点贡献。”陈锦花说。据了解,像陈锦花这样参加调解的代表和委员都会定期来到这里,参与调解活动。
第7站安保指挥中心
最好的“安防指挥中枢”
为提升警务保障能力,完善“三岗独立、警力共用、协调联动”的警务保障新模式,宝安法院建成全市法院首个安保指挥中心。该中心副主任魏朝君介绍,该指挥中心集通信、指挥和调度于一体,实现了信息的高效共享,提高了各部门及部门内部人员的沟通效率,能快速有效地对资源进行分配。
“大家来看看今年以来收缴的刀具,有剪刀、水果刀、户外刀等,一共240多把。”魏朝君介绍,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法院各楼层及各派出法庭的即时情况,指挥中心可以指挥应对突发事件;派出法庭遇到的各类情况,都可以即时汇报。该系统还和公安系统联网,甚至可以调取执行法官外勤发生的突发情况的画面,“可以说,这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好的安保指挥中心。”
第8站法官联络站
畅通渠道联系法官不再难
2018年7月,宝安法院又开创先河,成立了全市首个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法官联络站”,使之成为当事人联系法官的“中转站”,其特色在于不仅仅是法官联络站,同时也是诉讼监督中心,当事人若认为案件有问题,可以来这里反映情况和表达诉求,能当场释法答疑的就当场回复当事人,因案件重大、复杂等当场回复不了的,信访员会做好登记、核实,及时回复当事人。
法官联络站作为综合联络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全方位联络服务,优化多个线上联络服务机制,由专职人员集中办理网上诉讼服务平台、院长信箱、在线信访平台的群众诉求。法官联络站还整合了查询、咨询热线、市中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配套服务。自成立以来,共计受理联络法官事项13568宗,信访事项895宗,其中,因联系不上法官及助理而引发的相关投诉仅8宗,占比信访总量0.9%,与成立前的相关投诉率相比大幅度下降,赢得当事人的好评。
第9站诉讼服务大厅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立案服务
走进诉讼服务中心,左边是全国基层法院范围内首创的法律志愿服务U站(疫情原因还增设了“党员志愿岗”);右边是案件排期等信息公开滚动轮播的大屏幕。立案庭庭长李静通过数据,重点向大家介绍了诉导服务区、自助服务区、诉前服务区和诉讼服务区四大区域。随后,她还介绍了连接当事人与法院的云柜、方便当事人获取类似纠纷判决结果的预判系统、跨域立案窗口。“所有系统和平台的开发,都是为了便民、利民,避免了当事人来回奔波之苦。”李静介绍,科技化的诉讼服务获得了当事人的一致好评,还获得了“全国青年文明号”的称号。
在“绿色通道”窗口,记者看到一名穿着“宝安妇联”马甲的工作人员带着当事人在立案,该工作人员说:“今天是‘反家暴日’,竟然发生家暴事件,党员志愿者给我们安排了绿色通道,今天就能帮当事人顺利立案,真是幸运。”
今年,宝安法院的收案数即将突破12万件,面对如此大的案件量,诉讼服务大厅启用电子卷宗生成扫描系统,在立案阶段,就实行电子卷宗,通过云柜系统进行流转,使立案、诉讼、执行各个阶段都可以实现无纸化。
第10站司法事务集约管理中心
推动打造“交互式”无纸化办案模式
走进司法事务集约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间一间的隔间办公室,原来每一个隔间的分工都是不同的,全院的电子档案就是在这里加工流转完成的。
“我们这里的第一步是材料收转,然后进入到数据加工中心,最终形成电子档案。”审判管理监督庭副庭长杨浩文介绍,该中心的数据加工中心共有10名工作人员,每天大概可以完成50件案件的无纸化整理。整理好电子案卷后,就进入卷宗智能库,原本厚厚的案卷档案,大部分内容将会以电子案卷的形式存在,而纸质档案中只有盖章或签字的文件,形成了比较薄的纸质卷宗,原来有200页左右的卷宗,现在也就保留十几页必要的纸质卷宗。宝安法院全面启动无纸化办案改革,在司法工作中引入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技术及大数据资源等,目前已初步构建“1+N”制度体系,启动了无纸化办案“12345”工程,打造形成了“交互型”无纸化办案模式。
第11站家事诉讼中心
家长里短有事儿在这里得到解决
来到家事诉讼中心时,法官和调解员刚刚完成了一件房产分割案件的调解工作,最终丈夫、妻子之间达成协议。像这样的调解案件在家事审判庭几乎是家常便饭。
参观中,首先进入调解室,墙面装饰温馨的彩画,以营造一个温馨的调解环境,还配备了单面镜和录音录像设备,用于心理测评。通过光线的调节,站在这个房间可以看到隔壁心理疏导室,而当事人却看不到镜子的另一面。
此外,调解室同时也是法院与区妇联合作建立的“重启幸福”工作室。家事审判庭采用圆桌审判台,可以弱化当事人之间的对抗性,有利于亲情弥合和家庭关系的修复。同时,审判庭也配备了同步录音录像系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记录庭审过程,既能监督审判人员庭审的规范性,也能实现庭审的信息化。
第12站 (民三庭、少年综合审判庭、刑庭)办公区
热火朝天加班为年底清案冲刺
在工作晚餐后,参访团一行来到了民三庭(房地产庭)、少年综合审判庭,以及刑庭慰问加班的法官们,也切身体会了他们工作的辛苦。
在民三庭(房地产庭)每张工作台面上,都堆满了厚厚的案卷,这让大家啧啧赞叹,“目前在推行无纸化办公的情况下,我们每年有500件案件实现了无纸化,但一些疑难复杂的案件暂时还没有达到。”民三庭庭长冼晓莉介绍,他们这里的法官以女性为主,他们的工作强度非常大,每个人一年要审理760件左右的房地产相关案件。不管是法官办公室还是助理办公室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大家都在为年底清案冲刺。
随后,调研团一行来到少年综合审判庭,该庭负责人邱碧媛介绍,少年庭是深圳法院最早成立的,多年来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创新。“这间办公室是社工的办公室,他们会跟着我们一起加班,研究帮教方案。”邱碧媛介绍,目前,该庭创新了精准帮教机制,形成了“三横一纵”的立体帮教模式,得到省院及社会各界的肯定。
在刑庭的小会议室内,法官们正围坐在一起,针对近期的疑难案件进行探讨,“这是我们庭的传统,只要有需要,每周都会有这种探讨会,有时讨论到忘记吃饭时间。”刑庭负责人刘澄宇介绍,刑事案件相对比较复杂,所以业务学习和探讨就必不可少。
■座谈
大胆开拓创新
打造法治城市先行示范区
调研参观后,调研团一行参加了座谈会,马文权对“两员一代表”长期以来对法院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达了感谢,在会上汇报了2020年宝安法院的整体工作情况,并表示将认真研究大家的意见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为宝安区各项中心工作、百姓安居乐业作出更大的努力。
“两员一代表”围绕如何提升硬件设施水平和办公条件、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减轻办案压力、保障女干警的身心健康、减少人才流失、提升司法辅助人员的晋升空间、如何整合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基层矛盾综合治理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宝安区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伟邦高度肯定法院工作,一是区法院政治站位高,凝聚力和向心力强。二是区法院工作人员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在案多人少的情况下,顶着压力一直前行。三是服务群众,亲和力强。诉讼服务中心、法官联络站这些都非常贴近群众。四是合力服务中心大局举措多,包括在服务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出台了专项的举措。最后,他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瞄准法治城市示范目标定位,重视法治作用,打造法治城市先行示范区;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大胆开拓创新;三是要继续推进智慧法院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撰稿:宝安日报记者 张剑峰 通讯员 吕静
摄影:宝安日报记者 雷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