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非遗魅力 享受快乐暑假
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举办2020年暑期公益培训非遗体验课
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刘明军、副主任王文舵与参加体验课的孩子与家长们合影
深圳新闻网宝安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曾舒琪 通讯员 左汀汀 彭艳艳)7月19日至21日,宝安区源和苑小区F栋首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培训教室热闹非凡,这里正在举行为期三天的暑期非遗体验课堂(第一期)。
本次活动由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主办,面向源和苑小区的孩子们、以微信报名方式招募学员,旨在通过现场教学、互动交流、动手参与,使广大青少年在体验中亲近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增强学生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自觉性,为非遗文化传承和发扬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孩子们手捧结业证书
此次非遗体验课堂分两期进行,开设棉塑与剪纸两个项目的体验课,分别邀请了省级非遗项目“肖氏棉塑”传承人罗晓琳与深圳市非遗项目“贺氏剪纸”传承人贺虹创办的贺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艺术总监、剪纸大师曹秀云两位艺人。
罗老师“手把手”传授技艺
第一期课堂为棉塑体验课,为期三天,由罗晓琳老师主讲。棉塑是我国珍贵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东晋时期王嘉的《拾遗记》。棉塑以棉花造型和成胚,再以针线结合绘画,经手工缝制、塑造、刺绣、绘染、定型等诸多复杂工序,辅以不同装饰、服饰于一体,其表现形式多样,造型缝制工艺独特,师徒口传心授,既表现民族民俗的风韵,又能集中反映时代主题。罗晓琳老师在继承传统手工技艺的技巧上创作了“敦煌系列”人物系列:《菩萨与弟子》《飞天乐舞》、《吐蕃公主》、《客家女》,其中,代表作《客家女》表现了沿海地区客家人勤劳善良、讲求实际、刻苦勤俭非常团结合作的性格,在服饰、配饰上以客家凉帽为特色以简洁质朴为主调,并代表深圳多次参加省市及国家级展览。
罗老师正在讲授理论知识
课堂上,罗老师针对传统美术棉塑技艺普及基础造型,创新装饰设计手工DIY,践行“我的饰品我制作、侵润式审美启发授课”,从认识一朵棉花开始,穿针引线、打结、缝制、塑造成品,教孩子们用简单的针法制作草莓、装饰物,由一变二再变多元,DIY设计自己个性的饰物,旨在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专心、细心、耐心和毅力等优秀品质,让孩子们了解棉塑手工技艺同时做出自己喜欢的作品,提升兴趣爱好。近30名小朋友及家长在罗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技艺,一起参与制作、体验,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奥妙,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孩子和家长纷纷表示非遗体验课程开设的非常好,为孩子的假日生活增长了知识,增添了意趣。
孩子们亲手制作的部分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