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网源稿件库(慎) 深圳宝安网>

2019年“宝安大工匠”雷安良:让“中国智造”登机桥问鼎全球

人物简介: 雷安良,1969年生,硕士研究生,湖北麻城人,深圳中集天达空港设备有限公司资深工程师、电控总监。他从事空港设备及控制系统的技术研发工作26年,主导研发了全自动航空货物处理系统、可靠接大型飞机高位舱门旅客登机桥、无人驾驶全自动登机桥控制系统等,为大型的空港物流自动化设备的国产化和登机桥产品走出国门问鼎全球作出了重大贡献,多次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深圳市科学技术奖。

雷安良主导研制了全球首台无人驾驶智能登机桥。

“1、2、3……46、47、48!”

48秒!无人驾驶的登机桥自动触发,准确、高效、安全完成飞机靠接!

2019年9月25日,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见证了登机桥与飞机对接时间的新纪录。

这台登机桥是全球首台无人驾驶智能登机桥,制造商是深圳中集天达空港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中集天达”)。作为这些登机桥设计的核心骨干,雷安良和他的同事们经过多年的攻坚克难,实现了登机桥设备的国际化,并达到目前全球登机桥智能化领先水平。

走出小山村,想为国家做点事

登机桥是机场用以连接候机厅与飞机之间的可移动升降的通道,一端连接候机楼的某个登机口,一端扣在飞机舱门上,旅客由对应登机口进入飞机。由于航空行业的特殊性,登机桥生产制造的智能化要求和准入门槛都较高。

作为全球综合实力领先的登机桥制造商,中集天达至今已向全球7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机场交付7000多台登机桥,连续多年占据全球登机桥市场第一的市场份额。“中国智造”登机桥走出国门,成为德、意、法、荷及迪拜等国家和地区改造机场的首选,甚至将成为这类产品的世界标准。这样的结果,代表着雷安良还在年少时就许下的“走出小山村,为国家做点事”的梦想成真了。

1969年,雷安良出生在湖北黄冈一个贫困的小山村。15岁那年,雷安良定了个目标,“走出小山村,为国家做点事。”高中那三年的寒暑假,雷安良静静地待在小学时的校舍里用功学习,终于成了村里第一位大学生。1998年雷安良来到中集天达,从工程师一步步做到主任工程师、助理经理、软件总监,再到现在的电控总监。

2002年-2008年,对于中集天达和雷安良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几年。此前,从关键设备到知识产权,中集天达都高度依赖日美公司。2002年后,雷安良先后主导研发了航空货物处理系统核心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可靠接A380等大型飞机的登机桥控制系统等多个重要系统。这彻底激发了中集天达的活力,使其完全具备了航空货物处理系统的集成设计能力。开发成果先后在广州白云机场、上海浦东机场等大型项目中推广使用,雷安良也因此获得2009年度深圳科技创新奖,201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中集天达的登机桥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后,国际市场占有率也突飞猛进,公司先后和法国巴黎机场、荷兰阿姆斯特丹机场签订10年长期购货协议,产品陆续进入意大利、西班牙等其他欧洲国家,以及非洲、澳洲、美洲市场,连续多年全球市场占有率居第一。

2016年8月1日,中集天达宣布以1800万美元(约1.2亿人民币)的合同金额拿下中东最大的机场——迪拜国际机场32条登机桥的订单。“迪拜是全球最大的航空中转枢纽之一,拿下迪拜机场相当于攻入中东市场,此前中东空港装备市场几乎被德美公司垄断。”雷安良透露。

主导研制全球首台无人驾驶智能登机桥

赢得迪拜机场的认可后,雷安良继续进行登机桥技术创新与突破。去年9月,雷安良主导研制的全球首台无人驾驶智能登机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正式启用,与抵港航班飞机B777的舱门在48秒内实现无人驾驶安全精准平稳对接。为了这项突破,雷安良和他的同事们花了两年多时间进行探索。

“过去旅客登机桥在靠接飞机舱门,特别是B787等大型飞机的舱门时离发动机很近,全靠人工手动操作。几十吨的大家伙,极易撞上飞机引擎,一个小磕碰,都是大损失。”雷安良介绍,人工操作控制时,可以通过反光镜来观察登机桥四周情况。但登机桥的外形不太规则,桥头还有-40度-+90度的变动范围。角度一变化,或是操作人员注意力不够集中,肉眼观察就会存在视觉误差及盲区。

雷安良和他的同事们便对飞机、登机桥都进行数据建模,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让登机桥自动识别飞机舱门,并探测登机桥桥头与飞机舱门间的距离,实现精准对接。运用了无人驾驶登机桥技术后,飞机泊位引导系统在飞机泊位完成后会自动发出信号触发启动登机桥的命令,登机桥就能自动与飞机舱门实现安全无缝对接。不仅省去操作员在不同机位之间行走的约10分钟的时间,而且还使登机桥对接飞机的时间从2分钟至3分钟降至1分钟之内,减少现场操作人员的数量,降低人工成本,同时精准度也大幅提升。

“功能实现了,但还没达到我们理想的状态。”设备在史基浦机场投入使用后,雷安良也一直跟踪现场使用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登机桥在对接飞机舱门后的左右距离偏差偶尔会出现超出公差范围10mm-20mm的情况。通过结合各项数据分析,他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机器视觉会受光线干扰,当光线均匀时,深度方向、左右角点的距离偏差都在合适范围内。但当局部光线较暗时,左右角点的距离偏差就会稍大。

于是,雷安良和团队启用了备用的激光测距设备方案。“这套设备远距离的精度不如机器视觉,但当深度距离在0.5m内,并且上下左右方向基本对准时,它的近距离精度就高于机器视觉了。”他们便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实现优势互补,此后再没出现左右距离偏差偶尔会超出公差范围的情况。

据中集天达公司负责人介绍,全球首台无人驾驶智能登机桥在史基浦机场启用后,这一开发成果也将在北京、成都、香港、法兰克福等机场推广使用。

致力带动和培育

更多行业“工匠”

现在,雷安良已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技术把关了多个机场项目后,无论问题多么复杂,他总能找到解决方案。

即便如此,雷安良仍然充满危机感。“技术不会停滞不前,不知什么时候新技术就会产生,不继续学习就很容易被超过。”周末和放假休息时,雷安良也没有闲着,看一些专业方面的书,不断拓宽专业领域的深度和宽度。

雷安良坦言,来到宝安,感觉到这里是企业和个人成长的一片沃土。“宝安的政府部门非常重视企业和人才,经常来走访慰问,我们有什么需求也会及时对接解决。”他说,自己会继续投身擅长的空港物流自动化设备及登机桥等机场设备控制系统研发,“这些领域还有很多新产品待开发,待进行智能化升级,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和挑战,但也要去克服,去跨越。”

目前,宝安正探索成立“宝安工匠学院”,与企业、研发平台和高校联动,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实验室和企业的设备、师傅等资源,开展订单式、个性化、定向型职工技能培训,加快培育一批中、高级技能人才。作为一名“宝安大工匠”,雷安良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学习和成长平台,我也希望能将自己的所学所思分享给更多有想法、有拼劲的人,带动和培育更多的行业‘工匠’,大家一起在创造创新方面有新的突破。”雷安良说,这是他非常乐意去做的事情。

宝安日报记者 何冬英 通讯员 邬云 张璐婷 文/图



[责任编辑:谢莹]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