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应急采样队伍

必备“技能”:会憋能挨饿体力好

采样队员从社区小巷穿行到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家中采样。

2月16日早上8点,在宝二医(集团)二总院新大楼前门广场,30名采样工作人员已集结到位,这已经是他们的第三天“出征”。该院社管中心主任吴瑕正在对他们当日采样工作做最后的提醒,就如何做好有效防护、避免交叉感染,怎样跟居家医学观察人员联系、沟通,若遇到不配合采样的人员应如何处理,采样小组的分工与工作流程等,反复地叮嘱。“虽然之前已经培训过多次,但我生怕漏掉一个环节,所以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说。”吴瑕说。

应急采样队伍先培训再“上岗”

为了尽早筛查出潜在的新冠肺炎感染者,降低社区传播风险,根据省、市、区的相关文件要求,对所有居家医学观察人员进行采样,该院负责对燕罗、松岗街道1月31日及以后返深的居家医学观察人员进行现场采样,并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该院社康中心负责随访的居家医学观察人员有2400多名,根据任务要求,2月20日前需要对居家留观人员全部上门采样,完成检测。时间紧、任务重,医院紧急调集人员,组建11个采样小组,与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一道,分赴松岗、燕罗街道各社区开展工作。

据了解,在开展工作之前,医院已调集院本部及下辖社康医护人员组成应急采样队伍,由专业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咽拭子采样培训,并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考核过关才可入组工作,以确保采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除此之外,为了明晰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该院还专门制定上门采样工作方案,包括采样小组人员组成、人员分工、采样的标准流程、应急处置预案等。

出发之前,该院两名感控专职人员在现场进行防护穿着指导,并对采样小组所携带防护用品进行最终的检查确认。

采样人员必备“技能”:会憋能挨饿体力好

杨俊毅医生是第五采样小组的队员,今天他与搭档们负责潭头社区30余名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采样工作。一套防护服,他必须完成当日名单上所有人员的采集工作才能脱下来。为了节省防护物资,采样期间不能吃东西、喝水、上厕所。经验丰富的他还向新来的搭档分享一些小妙招,叮嘱同伴早餐一定要吃饱,少喝水,因为当日的工作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顺利的话天黑之前就可以,如果遇到困难可能要晚上八九点才能回家吃饭。开始工作之前,杨医生打趣地对同事说:“从现在起,千万记住别说跟吃喝有关的词儿,不然真的忍不住饿啊!”

除了必备的“憋”跟抗饿“技能”,体力好也是必须的。很多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居住在星罗棋布的城中村,很多楼栋没有电梯,采样人员必须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拎着采样箱爬楼梯上门,不到一会儿,本来就密闭闷热的防护服湿透了。“一天的采样工作下来,整个人都感觉快要虚脱,里面的衣服经常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自己都不知道湿了多少次!”杨医生笑着说。

咽拭子采样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过程中风险较大的一个环节,采集咽拭子标本的过程中,有些患者会咳嗽、打喷嚏,其产生的气溶胶对于采样人员来说危险较大,甚至有些人因反射敏感需要采集数次才能成功。

杨医生坦言,采样的苦累与危险其实算不得什么,他们最苦恼的还是采样对象的不配合。若是遇到名单有误的情况,采样人员需要反复与相关部门核对,确保无误;一些难以沟通、拒绝配合的观察人员更需要他们花时间去做思想工作,说服他们配合采样。

各组采集回来的标本,需要进行最终核对。高君伟医生是收样组的组长,每天都是最后一个回家的人,他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全部样品的收集、核对、汇总和保管,也是风险极大的环节。每天,他必须要等到所有队员样本采集完毕回来,做好收集核对、数据统计以及信息报送工作才能回家休息。

宝安日报记者 杨林 通讯员 蒋娇 朱堃祯 文/图

[责任编辑:曾舒琪]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