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创新治水模式斩获全国大奖

整治后的西乡河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资料图片)

海上田园湖中小岛是鹭鸟的天堂。(资料图片)

宝安日报讯(记者 何艳 通讯员 宝水宣)近日,宝安区创新治水模式又获得一全国大奖。中国唯一以“全面小康”为主题的国家级大型论坛——“2019第十四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广东顺德召开。

为了记录、铭记先进人物和机构的卓越贡献,分享全面小康建设成功经验,本届论坛组委会评选出“2019年度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贡献人物”“2019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特别贡献城市”等奖项。其中,深圳市宝安区创新治水模式荣获“2019年度中国十佳社会治理创新”奖。

▲▲首创八大举措

全面消除黑臭

改革开放40年来,宝安区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和人口大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境内66条大小河流大都受到了污染。宝安水环境治理起步晚、城市基础差、底子薄等短板,导致宝安河流水质污染严重,黑臭水体治理任重而道远。

为此,宝安区抓住关键环节,创新有效举措,首创“一个模式 三全治理 三全达标 八个举措”的水污染治理“宝安模式”。一是在全国首创“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地方政府+大型央企”的EPC治理模式。引进中电建、中交建等国内一流大型央企,以流域为单位系统制定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全方位治理黑臭水体。二是坚持“全面截污、雨污分流,全面清淤、修复生态,全面补水、活水保质”的“三全治理”基本原则。精准治理每条河流,确保实现“明、暗渠全河段达标,干、支汊流全流域达标,晴雨天全天候达标”水污染治理终极目标。三是积极探索、深入研究、总结经验,提出了具有宝安特色的水污染治理“八个举措”。全面实施“建管纳污、正本清源、初雨弃流、多源补水、生态修复、排水管理、监管执法、宣传以引导”,确保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目前,全区66条河流全部消除黑臭,茅洲河国考断面水质达到地表Ⅴ类水标准。

▲▲做好源头治理

确保长制久清

据统计,当前宝安区雨污分流埋地管总长度达14125公里,初步建成雨污分流两套系统;全面补齐市政雨污分流管网缺口,共建成补水管180.5公里、补水泵站7座,当前日均补水146万吨,基本实现全境范围内完整意义的雨污分流。形成了以污水处理厂为中心的五大污水收集、受纳输送系统和以河流为中心的66个雨水汇流系统,污水入河现象基本消除,外水入污问题逐渐减少。全面推进小微水体整治,374个小微水体已全部消除黑臭,并达到市销号要求;反复开展“溯源纳污”,实现污水不进明渠,也不进暗涵及支汊流,335个排水渠涵已消除黑臭,入涵污水量减少90%以上,暗涵重新成为清水通道,不再与污水“同流合污”进厂。通过完善污水处理体系,宝安污水处理系统实现“三升一降”,日均污水处理量大幅提升,进厂水浓度大幅提升,出厂水水质提升、污水处理系统液位下降,污水处理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已能完全满足宝安需求。目前宝安区已建成燕罗湿地公园、万丰湖湿地公园等湿地公园,铁排河平峦山公园、童年广场公园等滨河公园,全区18条河流、126公里河道的景观提升工作已完成,各处河岸景观均受到市民的认可和喜爱。此外,宝安计划建设碧道255公里,正在开展茅洲河碧道试点,应人石河碧道等项目,将进一步提升河岸环境品质,2020年将建成茅洲河碧道试点段,打造全省碧道样板,全年计划建成约18公里碧道。

据悉,“2019第十四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以“高质量发展创新与全面小康”为主题,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求是《小康》杂志社共同主办,由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特别支持,由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北大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等提供学术支持。



[责任编辑:曾舒琪]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