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公共法律服务“快递小哥”
作为党委“法治秘书”、人大“立法助理”、政府“法律顾问”、公共法律服务“快递小哥”,宝安区司法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真正解决问题,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具体工作中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关切,提供优质公共法律服务,推广人民调解“说事评理”模式,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宝安样板,通过将法律服务送到居民身边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提供人民满意的“标杆式”公共法律服务
“我在工地工作时受了伤,包工头想和我私了,付很少的一笔钱让我回老家养伤。幸好有人告诉我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根据律师的指引,我做了工伤申报和劳动能力鉴定,更好地维护了我的合法权益。”
提供优质公共法律服务是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关键环节,宝安区司法局以“守初心、担使命”为主线,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针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主动了解服务需求,优先受理;法律援助受理实施告知承诺制,不再要求提供经济困难证明材料,进一步“减证便民”;农民工因讨薪、人身损害赔偿等法律援助进行“快审快批”;围绕行动不便群众的公证需求实行预约上门服务,实现“零跑路”公证;设立军人优先窗口,开通“拥军优属”绿色通道,军人军属专事专办,将双拥工作融入日常窗口服务。
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抓手,宝安区司法局以专业化的窗口服务做好百姓的“身边人”。在区一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打造集约式、全景式窗口服务,公证服务、法律援助、社区矫正、法律咨询、综合业务等17个服务窗口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同时,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有远程会见、矫正宣告、心理矫治、人民调解、党建中心等功能室,实现群众办事零折返。
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之外,宝安区公共法律服务不断延伸。区司法局加强与公检法、劳动、卫生等部门互联互动,共建“法援绿色通道”,持续派驻法律援助律师到检察院、劳动仲裁、看守所等8大值班窗口开展精准法律援助服务,强化公共法律服务网上平台“智慧法援”建设,实现“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网络覆盖率达100%。
建立人民调解“四位一体”金牌智库
在一件调解案中,当事人母亲在宝安某医院做甲亢手术后因换呼吸机变成植物人,当事人与医院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对峙。各方束手无策之际,一位口音接近的调解员以乡音解乡情,获取当事人的信任后,顺利调解此案。宝安区人民调解方言库包含452名法律工作者、涵盖各类地方方言100种以上,着力调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通过乡音乡情进行人性化关怀、情理性疏导。
继人民调解“说事评理”模式获得司法部“小说事,大格局;促治理,助腾飞”的高度评价后,宝安区司法局继续深入思考如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论述,努力将人民调解建立成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推动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今年8月5日,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印发《宝安区深化矛盾纠纷多元调解若干措施》。宝安区司法局紧紧围绕23条具体措施,先行先试,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提供宝安经验。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区司法局坚持主题教育与实际工作两手抓两促进,建立人民调解“四位一体”金牌智库,即方言库、律师库、专家库、品牌库,为矛盾多元化解提供丰富人才保障和强大智力支持。今年以来,全区各类调解组织共受理矛盾纠纷17645件,调解成功16917宗,防激化率100%,挽回经济损失18145.19万元,涉案46241人,涉案金额18578.84万元。
针对居民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宝安区司法局继续深化拓展“说事评理”模式。一方面,在区域上,将“说事评理”延伸到全区,推进人民调解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社区。另一方面,在范围上,从单一个案向公益性群体性案件拓展,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发挥说事评理机制在维稳、拆迁、重大工程、垃圾焚烧厂选址等重大民生事项中的重要作用,以群众说事、调解说理,破解“邻避效应”。
宝安日报记者 罗慧怡 通讯员 廖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