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度重点防范季节性流感、手足口病与登革热

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全区2019年第二季度健康风险提示

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期组织专家对2019年第一季度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2019年第二季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趋势风险进行评估研判,并提出防范对策,全区第二季度需重点关注的疫情是季节性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同时,对食源性疾病、猩红热、麻疹等也需关注。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病毒共分甲、乙、丙型三种,其中甲型流感病毒致病力最强。流感潜伏期通常为1~3日,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酸痛、极度疲乏、流鼻涕、咳嗽及喉咙痛等,儿童还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年幼的儿童、年长者以及慢性病患者如(肺部疾病、糖尿病、癌症、肾病或心脏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慢性病恶化、肺炎以及死亡。3~5月需注意中小学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的聚集性疫情。

预防控制要点: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措施,高风险人群和市民可到社康中心自费接种。要少去人流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居室和办公场所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外出回来或接触过公用物品后,要及时洗净双手。平日应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自身抵抗力。一旦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应戴上口罩及时就诊,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以免对周围健康人群造成影响。

手足口病

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烧,随后会出现水疱,集中在手、脚和口腔周围,因而得名。4~7月高发,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极易在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传播,极少数重症病例可导致死亡。家长一旦发现宝宝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应及时送往医院诊断和治疗。

预防控制要点:牢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的防控口诀,做好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6月龄以上婴幼儿,应尽早接种2剂EV71疫苗,及时得到保护。如果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需要隔离治疗到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才能回学校上课,防止传染给其他同学。

登革热

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夏秋季节高发。人群普遍易感,居家待业和离退休人员多见。二次感染患者,老人、孕妇或婴幼儿,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有基础疾病的病人易发展为重症登革热。

预防控制要点:做好个人防护:家里安装纱窗、纱门;睡觉时挂蚊帐;到户外活动时,要穿浅色的长袖长裤,裸露的皮肤要喷涂驱蚊剂,上午8~10时和下午4~6时是传播登革热的白蚊伊蚊的活动高发期,这段时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保持环境整洁,及时清洁工作、居住和生活区域,清除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场所。前往非洲、中南美洲、东南亚等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后,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三红、三痛”症状,应当尽快到医院就诊检查,并告知医生外出史。

食源性疾病

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疾病,这些致病因素既有化学性的、生物性的,也有有毒动植物性的及其他等。3~5月需注意毒蘑菇及含河鲀毒素的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猩红热

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产生飞沫经呼吸道传播,部分可通过接触皮肤伤口或产道等处传播。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咽痛和皮疹等,应及时送医院进行规范诊治,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隔离期为7天。

麻疹

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唾液飞沫传播。预防麻疹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及时接种疫苗。

宝安日报记者杨林通讯员陈兵刘金凤 

[责任编辑:曾舒琪]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