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杂技选择了我——福永杂技艺术团团长王召的赤子之心

王召。

福永杂技艺术团演出剧照。

从小耳濡目染学习杂技,长大后远赴重洋留学深造。如今,他仍然站在杂技艺术发展的一线,并为之不遗余力。他就是福永杂技艺术团团长王召,一个有文化含金量的杂技人。

杂技艺术是个苦差 为留人才不计余力

福永杂技艺术团是深圳目前规模最大、节目品种最全、总体实力最强的专业杂技艺术团。十多年来,福永杂技艺术团扎根宝安,逐渐由一个“流浪杂技团”走向世界大舞台,成为“宝安三大文化品牌”之一。

“这些小演员摔过、哭过,每天坚持训练超过10个小时。”福永杂技艺术团团长王召说。福永杂技艺术团的演员大多不到10岁就开始练杂技,现在队员中最大的也不到20岁。为了练好基本功,演员们天微亮就起床开始训练,半个小时的跑步后,要做500个俯卧撑、20分钟倒立、下腰、压腿、控腿、翻跟头等训练。王召坦言,由于练杂技十分辛苦,舍得将孩子送去练杂技的父母越来越少,而老队员也面临退役,这给杂技团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一定困扰。杂技团一方面以国际艺术人才的标准评定,引进专业人才;一方面“以团带班”举办少年艺术学员班。为了留住人才,他们千方百计与有关部门沟通,为优秀演员提高了福利待遇,并制定了完善的薪酬奖励制度。

深造归来潜心钻研 不惧压力勇敢创新

虽然从小接触杂技艺术行业,但对王召而言,如何开辟杂技艺术发展的新路径,是推动杂技这一中国传统艺术继续前行的关键所在。2004年,他毅然决定去澳大利亚留学深造,并于2009年学成归来,以全新的姿态和心态继续投身杂技艺术事业。与杂技团演员们连夜讨论节目创意,加班加点制订编排计划对王召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王召很重视杂技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回国后,他多次组织中外艺术团体交流学习,并参与创编数十个杂技节目,参加国内外专业比赛。同时,着力拓展传统杂技向国际化、现代化前进的新途径,打造多元化、多样化表演方式,首创杂技情景剧、杂技音乐剧、杂技曲艺剧等,并取得巨大成功。他认为,艺术的目的不是表现事物的外貌,而是要表现事物的内在,这才是它的最高境界。杂技创演不仅要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更要应时代的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陈旧理念,注入新鲜特色,倾力做出不仅有视听享受,更有感情传递的杂技艺术精品,这才是王召及其团队为之奋斗的目标和追求。

获奖无数不改初心 创作精品责无旁贷

2010年以来,福永杂技艺术团每年培养并向社会输送杂技、魔术、曲艺、歌舞类专业人才数十人,2010年,福永杂技艺术团自主创作并演出的杂技节目《蹬人空竹》在第31届法国“明日”国际杂技节上荣获金奖。2017年,在第三十四届意大利“金马戏圈”国际杂技艺术节上,来自中国深圳宝安区的福永杂技艺术团凭《蜜语——双拐》夺得“金马戏圈”金奖。

近年来,福永杂技艺术团在世界各地进行商业演出,为增进与世界各国友人文艺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在各类杂技、魔术、曲艺等比赛中共荣获40多个金奖(其中国际金奖5项以上),编导奖、表演奖若干,吉尼斯世界纪录5项,是民营文艺团体获奖“专业户”。

如今,福永杂技艺术团虽已声名远播,但也经常为当地居民和打工者演出。按照王召和他的团队成员们的说法,这是“来自草根,服务于草根”。王召说:“高、难、新、奇、美,是我们发展杂技艺术不懈的追求,同时我们要在新时代进行尝试性、前瞻性的谋划,敢于创新地发展艺术,抓住时代和大众的审美需求,创作出更多观众喜爱的艺术精品。很荣幸,我这个‘80后’,可以走在中国传统艺术这条道路上,谢谢杂技艺术选择了我!”

宝安日报记者 邢易知 文/图



[责任编辑:贺靛婧]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