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理”化纠纷 “说事”显正义
“说事评理”社区宣传。
“说事评理”现场。
双方当事人说事,七至十三名评理员(其中包括一名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首席评理员)评理。2009年,西乡街道在传承乡贤治理传统基础上,创新性地实行一种重大疑难纠纷解决机制——说事评理。“说事评理”以法为主调,律师说法;以理服人,贤达说理;因情动人,邻里说情。10年来,有效结合法理情的“说事评理”成为市民心中化解矛盾纠纷的最佳去处,因为“又好又快还不花钱”。
“说事评理”已构建形成“1+8+25+N”格局,实现西乡街道全覆盖,为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说事评理”已然成为西乡街道化解各种基层“疑难杂症”的利器,成为深圳市人民调解的“一面旗帜”。
解开“法结”“理结”,也解开“心结”
两方共同承揽工程,一方提出要结束工作导致工程停止施工,另一方要求其退回己方出资的工程建设订金,并赔偿数百万元违约金。临近年关,这样一起纠纷让工人们急得团团转,在工地拉起了横幅,直到“说事评理”介入,让矛盾顺利化解。
何某与蔡某于2015年7月11日共同承揽了西乡某建筑项目建设工程,合同约定由何某先出资280万元作为工程建设订金。因工程金额过大,何某找到21个工人共同承包,加上何某一共22人出资支付订金280万元给了蔡某。2016年春节前夕,因双方合作发生不愉快,蔡某向何某提出结束合作,工程停止施工。何某要求蔡某退回280万元,并赔偿违约金560万元,金额合计840万元。经过多次协商无果,西乡街道调解员向纠纷双方介绍了西乡司法所的“说事评理”模式,双方听完后一致同意通过“说事评理”活动来解决这场纠纷。
在“说事评理”现场,双方向在场所有评理员详细阐述了事情的发生经过。经了解,22个包工头的出资金额不等,有的出资25万、35万、50万等等,但无一例外,这些钱都是他们东借西借才凑齐的,年关将至,工人们都是从外地来到深圳,都急着要拿钱回家乡过年;而蔡某表示因工程的投入,再加上一些其它费用,自己手头目前只有十多万,无法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更别谈还要赔偿违约金560万。场面陷入僵局,评理员采用了“促进式”、“法理式”、“背靠背”等调解方式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最终达成了协议:蔡某退还何某等人订金280万元,同时赔偿何某等人经济损失60万元,蔡某先支付20万元,剩下款项320万元于双方约定日期由蔡某打入何某等人指定账户。
“一场‘评理’使得一场复杂的纠纷得以解决,一次‘说事’让市民感受到了正义。”西乡街道司法所律师、首席评理员肖旭斌感叹道,通过“说事”和“评理”,既解开纠纷“法结”“理结”,又解开当事人“心结”,实现“情、理、法”的协调;既实现个案的公平正义,又引导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普遍认同;既教育群众、推动法制道德文化建设,又充分激活基层自治、协商民主制度,给群众自治让出空间。据肖旭斌介绍,“说事评理”强调“和解”而非对抗,调解中,双方并非像诉讼一样分成互相对立的原告、被告,而是协商解决纠纷,增加和解的机会,避免一方胜诉、一方败诉的情绪冲突。而且由于人民调解协议建立在双方达成合意的基础上,即解决了纠纷又不伤和气。在评理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引导下,当事人之间互相让步,心甘情愿达成协议,不会过多地伤害感情及现有的相互合作的关系。
重大疑难纠纷化解的“西乡模式”
以息诉止争为目的,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宝安区人民调解工作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并获得多方肯定。2018年,宝安区司法局被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评为人民调解先进集体。据宝安区司法局局长曾令云介绍,由于诉讼程序相对复杂,耗时长,很多人不愿意通过诉讼解决纠纷,而传统的人民调解模式也难以化开当事人的“心结”,人民调解模式亟需创新。宝安区各调解组织积极尝试更有效的调解模式,推出“说事评理”“和事厅”“公平秤”等具有宝安特色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其中西乡街道“说事评理”经过十年发展,沉淀下来调解经验老到的评理员和丰富的调解案例库,通过对当事人识别,对纠纷事件分组分级,对评理员精准挑选,形成了人民调解的“西乡经验”。目前西乡街道共有评理员278名,首席评理员33名,他们大多是辖区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贤达人士。
据了解,西乡街道辖区58.51平方公里,下辖25个社区,总人口104.3万。由于人口多、历史遗留问题多、利益诉求复杂多元,人民调解量大、面广,社会治理压力日益增大,人民调解模式急需创新。尤其是随着外来人口暴增,浸透着不同文化背景、教育水平和思想差异的土地纠纷、股份纠纷、劳资纠纷、经济合同纠纷等上访案件不断增多。在这种复杂背景下,传统的乡贤调解方式在矛盾纠纷调处上显得捉襟见肘。
有鉴于此,西乡街道在传承乡贤治理传统基础上,在2009年创新性地推出了一种重大疑难纠纷解决模式——“说事评理”。在当事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向市民评理室或人民调解委员会递交申请,评理室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进行分类、分级,当事双方从评理员数据库中选择评理员组成评理团,共同委托或随机抽取一名指定的首席评理员,当事双方“说事”,评理团“评理”,首席评理员则根据事实、法律规定及评理结果,制定出纠纷解决方案,引导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数据显示,自2009年以来,西乡街道“说事评理”工作模式共调解矛盾纠纷487宗,成功调解460宗,调解成功率为94%;仅2018年全年就调解矛盾纠纷81宗,成功调解77宗,调解成功率为95%,包括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承揽合同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死亡赔偿纠纷、劳资纠纷等7宗涉案金额10万元以上事件。
西乡全覆盖后,“说事评理”尝试通过数据化走得更远
2017年,西乡街道在总结10年来“说事评理”工作的基础上,实行规范化、制度化、分类化、网络化的管理,把“说事评理”触角向纵深发展,延伸到重点企业、工业区、步行街。截至目前,西乡街道“说事评理”工作模式已形成1个街道司法所+辖区三个派出所、交警中队、劳动办及花园街区“说事评理室”、西乡步行街红房子(党群服务驿站)、固戍“议事阁”等8个特色调解中心+25个社区调解委员会+N个重点企业、工业区调解室的“1+8+25+N”全覆盖格局。2018年6月,西乡街道的“五员进社区”走进“说事评理”,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领导屡屡担纲首席评理员,让“说事评理”在化解矛盾上更具公信力。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8年,“说事评理”调解案件147宗,涉案金额400余万元。其中,最大一宗为人身伤害赔偿纠纷,赔偿金额32万元,司法确认12宗。调解数量和调解能力明显提升。
说事评理应时而生,因实而盛,如今已发展成为一项集调节矛盾纠纷、普及法律知识、改善基层治理为一体的重要机制,在止争息讼的同时为群众普及了法律、法规,培育初级阶段的公民意识,促进公民社会的形成,引导当事人合理表达诉求。
“说事评理”创新的步伐永不停息。目前,西乡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正在以“制度+科技+责任”的方法论重构“说事评理”。依托“互联网+”技术,目前“说事评理”已经实现全程信息化,搭建了基于“智慧宝安”建设,集网络、电话、短信、APP于一体的多平台、多渠道信息服务矩阵。同时,“说事评理”利用大数据支撑,研判社会治理、矛盾纠纷的普遍性、趋势性,提高“说事评理”成效。
目前“说事评理”已在西乡街道微信号“新西乡记”上线试运营,市民有矛盾,只需进入“新西乡记”微信公众号,在屏幕下方点击“我有话说”,即可详细了解“说事评理”模式等,同时可进行矛盾调解预约。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市民少跑腿。 宝安日报记者 罗慧怡 通讯员 彭赐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