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群英荟萃 粤剧快闪好戏连台

粤剧经典在古墟唱响,为第二届宝安民俗文化节添韵味


深圳新闻网宝安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曾舒琪 谢莹 实习记者 黄秀芳)“玉燕双双绕翠轩,蝶儿飞舞乐绵绵,乐绵绵,万花争吐艳……”12月19日下午,清平古墟正沉浸在民俗文化的热闹中,一首经典的《游园惊梦》为市民献上了一场戏曲盛宴,第二届宝安民俗文化节系列活动之粤剧快闪在古墟精彩唱响。

据了解,第二届宝安民俗文化节于19日-21日在清平古墟举办,期间将上演多场粤剧表演。其中,19日下午的“粤剧快闪秀”为观众献上了经典粤剧《花好月圆》《游园惊梦》;19日晚的“粤剧专场表演”带来了《孝行流芳》《十八相送》《游园惊梦》《长生殿》《花好月圆》等诸多粤剧经典选段。20日下午,“粤剧快闪秀”将再度举办。连续多场粤剧演出,用传统戏曲为第二届民俗文化节送好戏、添韵味。

据了解,粤剧是流行于广东珠三角一带的地方戏曲剧种,它以粤语方言演唱,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它是深港澳三地的文化纽带,是我们同宗同源的文化根脉。如今,粤剧是大湾区共同的文化遗产,是大湾区甚至全世界的广府人产生民系心理认同的共同文化符号。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象征,粤剧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深港文化之根,粤剧在宝安也有着深厚的发展历史与浓厚的氛围。清平古墟所在的新桥街道正是远近闻名的粤剧之乡,其粤剧粤曲历史悠久,粤剧在新桥最早出现在明朝万历年间。据记载,万丰粤剧社15世纪初就已经出现,迄今已有500余年历史。早在民国初期,万丰和新桥的清平墟逢年过节就有搭台唱“大戏”的习俗。历经数代人的坚持与传承,新桥的粤剧团规模日渐壮大,氛围也越来越浓厚。宝安文化名片之一、市级非遗项目“万丰粤剧”作为反映岭南文化特色的主要艺术品种,不仅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民间性,还把表演、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综合艺术特性。

[责任编辑:曾舒琪]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