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十三五”回眸② | 千方百计扶持民营企业发展

宝安区举行工业园区和企业服务政策宣讲会。

《宝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产业立区的发展定位,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为尊,纳税为荣,就业为重,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力,立足区位和产业发展优势,全面推进“两区两城”建设。

“十三五”期间,特别是2018年以来,宝安区紧扣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区”目标,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并坚持产业第一、企业至上,把好企业、好企业家当作“心肝宝贝”,用心守护、贴心服务,千方百计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使宝安成为企业成长的沃土。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9月2日下午,宝安区消费扶贫月启动仪式暨农产品展销会在宝安大仟里举行。启动仪式上,宝安区对鼎禾盛等3家单位发放消费扶贫补贴。这是宝安区通过“强化政策引导、政府推动、市场驱动、企业参与”的方式,吸引广大企业参与消费扶贫,同时也助力本土企业发展。

宝安区是深圳的经济大区、工业大区,企业数量多,类型丰富,民营企业比重较大。宝安区人大代表江孝为认为,宝安区民营企业创新动力足,发展空间大,要通过精准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为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十三五”以来,宝安区陆续出台了“1+5+7+N”产业政策体系,即《宝安区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五个配套文件+七个扶持政策+N个稳工业、降租金等辅助政策,着力解决辖区企业发展空间不足、核心研发能力不强、生产成本压力较大的痛点、难点问题,促进辖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2020年,宝安区政府结合疫情影响的实际情况,还先后出台了《促进金融业发展和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实施办法》、《强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方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若干措施》,全力支持企业科学有效防控,平稳有序复工复产。

在一系列“组合拳”的推动下,宝安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成就获广泛好评。目前拥有商事主体79.9万家,规上工业企业3683家,全市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885家,连续两年居全国区县第二、全省区县第一;2019年,腾讯、维沃、融创、雪花、俊峰、易尚等优质项目纷纷落地,“宝商方阵”不断壮大。可以发现,宝安的产业已经形成了“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格局,除了一批世界级的龙头企业外,还涌现出大量长期专注于制造业特定细分领域、能够引领该领域发展并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的“隐形冠军”。

为企业提供精准优质高效服务

按照“产业第一、企业至上”服务理念,“十三五”以来,宝安区委区政府、各街道和各部门坚持为企业全要素提供精准优质高效的服务,坚定民营企业扎根宝安发展的信心。

根据市、区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工作方案,宝安区共安排市、区、各街道及区行业主管部门领导挂点服务企业549家,实行“一对一”专人专责服务机制;建设“宝i企”平台、企业服务QQ群微信群等政企互动交流平台,畅通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此外,宝安还构建起区、街道“1+10”两级企服中心,将街道纳入全区企业服务常态化机制,有效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为高效发挥金融服务企业发展作用,在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支持下,宝安区提出了《打造供应链金融示范区工作方案》,积极开展深圳市供应链金融集聚示范区建设,打造“精而美”的大湾区先进制造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探索成立供应链金融产业发展子基金,推动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并依托“金融超市”广泛的金融服务资源和扎根本土的地缘服务优势,充分整合辖区金融资源,联合各大金融机构开通银政合作绿色通道,主动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开辟绿色信贷通道,多举措扶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

除此之外,宝安区还借助5G基站建设的东风,以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基地为契机,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建成全国首个5G智慧化国际化行政服务大厅,推出391项“不见面审批”和135项“秒批”事项,122项政务服务事项街道、社区通办通取;建设移动互联的宝安通、政务通、管控通,打造更加便捷实用的“移动智慧宝安”;深化审批监管服务一体化,探索“区块链+政务服务”新模式。

■统筹:宝安日报记者 林子权 

■文图:宝安日报记者 杨文静 谭君洁 高山 通讯员 何进军


[责任编辑:曾舒琪]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