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民生改善 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提案工作作为人民政协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全局性的工作,是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抓手。办好政协提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服务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实现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区政协严格按照姚任书记“提得准,交得对,办得实,复得诚”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提案工作。2019年,区政协共收到提案281件,审查立案244件,经主席会议审议确定了《关于推动宝安区的提案》等6件提案为宝安区办理的重点提案。
提案办理工作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办理成效显著。区委书记姚任、区长郭子平等领导带头领办重点提案,多次走访基层现场调研实际情况,与区政协委员沟通交流,虚心听取意见建议,并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站在全区的高度全盘谋划。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紧密合作,主动与提案者沟通联系,共同为提案办理工作提质增效。目前,6件重点提案的办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并形成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成果。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关于推动宝安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提案者:工商组、民建宝安总支
领办领导:姚任
主办单位:区工信局
提案建议:
宝安先进制造基础雄厚,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基础零部件优势显著。但是,目前宝安制造业发展存在发展质量不高、高低端人才双向不足、工业厂房租金上涨较快租期较短、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
●实施单项冠军培育计划。遴选一批符合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在细分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市场份额领先的企业纳入培育库,推动其成为细分行业领域的单项冠军。
●出台工业厂房租金管理政策,科学制定分片区、分类、分级的工业用房租金指导价格,对工业用房租金进行精准引导。
●国企园区招引高质量产业项目做出示范。
●实施“人才+项目”和对口帮扶订单式招工一体化引进培育“宝安工匠”。
●建立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风险补偿和信用担保机制,形成“天使+风投+创投+并购”的全周期投资体系。
办理成效:
●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制造业服务中心。打造企业、园区、行业三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面向全区的制造业服务中心。
●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企业。将石岩南高新区、西乡铁仔山科技城、象山激光城打造成技术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活力突出、创新成效显著的大型企业技术创新集聚区。对由国家工信部认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培育企业,以及获得国家工信部“单项冠军产品”认定的企业,给予奖励。
●出台管理办法严控产业用房租金上涨。
●保障优质制造业发展空间。
●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和“宝安工匠”。
●增强金融服务制造业能力。依托“金融超市”平台促进银企对接,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委托基金作用,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
海归人才引进
《关于发挥海外归国留学人才优势,助力宝安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建设的提案》
提案者:致公党宝安总支
领办领导:郭子平
主办单位:区人力资源局
提案建议:
宝安是深圳的经济大区、产业大区,人才是继续引领宝安实体经济坚实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资源。通过自身优势吸引海外人才,尤其是青年海归人才来宝安创新创业,有助于为宝安提供强大的人才优势和智力支撑。
●完善优化现有的海归人才政策及环境。
●制定宝安区海归优才计划。
●大力加强海归人才特色园区建设。
●推动海归人才社会组织发挥作用。
办理成效:
●关于完善优化海归人才政策环境:创新完善人才政策,引进海归人才成效显著;点面结合全面宣传,吹响海归人才集结号;建立“宝安人才地图”,描绘海归人才新动态;重点扶持海归团队落地宝安,为海归人才树立样板。
●关于制定针对性海归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引进、培养、集聚、组建高层次科研团队;开展紧缺人才引进“1000工程”;大力引进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扩大人才引进渠道和范围。
●关于打造海归人才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全市首建“海归岛”,打造海归创业就业服务第一站;大力建设宝安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设立海归人才综合服务窗口,开辟港澳人才专设窗口,开通海归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关于发挥海归人才社会组织作用:区委统战部正与市委统战部、市侨办沟通、协商,筹备欧美同学会宝安分会成立事宜;区委统战部组织举办了第五期香港宝安社团同乡会青年培训班;区委统战部与区人力资源局联合开展台湾大学生暑期实习计划,促进台湾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大陆。
●关于打造国际化人才聚集区: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进制度;提前谋划“十四五”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全面评估中国深圳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获奖项目落地情况,做好优质项目的跟踪服务。
健康校园建设
《关于优化我区校医运行机制,完善学校卫生和健康促进工作的提案》
提案者:医卫体育组
领办领导:蔡英权(原为孟锦锦)
主办单位:区教育局
提案建议:
校医作为学校卫生工作的第一线,是学校卫生与健康工作能否做好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当前学生突发疾病增多、传染病及慢病防控压力增大,对校医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强化“教卫”联动。按照政府主导、卫教结合的总体思路,坚持统筹协调、强化协作,推进校医工作机制创新。
●创新工作机制。实行片区化管理,设置校医工作团队队长,校医人员实行双重管理。
●优化校医配置模式。采取购买服务方式、医院配置校医派驻学校模式,探索购买服务与校医派驻相结合的模式,缓解学校校医供需矛盾,全面提升学校卫生工作水平。
●加强健康校园建设。实施中小学校课桌椅和照明改善计划,将学生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列入年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重点工作和学校常规课程。
办理成效:
●强化“教卫联动”。区教育局联合区卫健局定期召开学校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就健康教育普及、校医队伍建设优化、教学环境改善、饮用水监测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内容进行探讨。共同组建宝安教卫联动领导小组微信工作群,推动学校卫生信息共建共享。
●加大正编校医配备工作力度。上半年25所公办中小学公开招调25名正编校医。区教育局联合区卫生部门每月对全区校医队伍进行集中脱产培训。
●加强健康校园建设力度。改善教室卫生条件,推动各中小学校有序规范课桌椅采购,提高课桌椅配置标准化水平,调整学校教室灯具配置,逐步达到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创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方式,积极推进青少年学生近视防控工作。
●优化校医配置模式。区教育局与区卫健局及下属社康中心密切沟通全科医生进驻校园事宜。
缓解“停车难”
《关于开展“潮汐式停车”模式试点的提案》
提案者:陈桥森等29人
领办领导:孟锦锦
主办单位:区发改局
提案建议:
“停车难”是我区社会管理的老大难问题,也是社区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随着我区居民购车数量的增加,我区居民驾车出行的总量大幅度提升,“停车难、乱停车”已成为社会管理的难点。建议借鉴上海浦东新区的先进做法,开展“潮汐式停车”模式试点,缓解“停车难”问题。
●政府有关部门介入帮助小区和商务楼“结对子”。
●小区物业公司将停车费作为小区公共收益,专款专用,解除业主疑虑。
●停车费“就低不就高”。“结对子”的两个停车场收费标准统一按照收费低一方的标准。
●设定严格停车时间。如商务楼的车主每天下午6点前离开小区,小区居民每天早上8点半前离开商务楼,如有特殊情况无法按规定挪车,需提前联系物业公司,做好备案。
●利用智能化系统提高停车效率。开发潮汐式停车APP,车主可通过手机APP查询停车点位等信息。
办理成效:
●推动开展“潮汐式”停车试点。组织前往上海、杭州等地,学习和借鉴优秀示范城市的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报建审批、停车场的管理工作经验。协助区委党校和区水务局签订共享停车实施协议,规定共享停车时段,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协助推进德普沙井电子市场停车场与周边小区(名豪丽城)共享停车试点工作。
●多措并举解决“停车难”。通过城中村综合整治缓解停车难问题,提供约39863个停车位增量;高标准配建停车位,近两年来学校、医院共因高于深标的配建标准多建设约1200个停车泊位;采取奖补激励,对近三年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9923个公共停车位进行奖励608万元;推动机械式立体停车建设,已建成5个立体停车设施并进一步完善制定相关操作细则;加快推动静态交通规划研究及宝安区智慧云停车平台建设。
改善交通拥堵
《关于在中心片区主干道路段试点“互联网+信号灯”、提升通行效能的提案》
提案者:宾小山
领办领导:柳丹
主办单位:宝安交警大队
提案建议:
快捷、通畅的城市交通,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是老百姓极为关切的民生事项。近几年,宝安早晚高峰拥堵前十位主干道的通行效能下降明显,且大都集中在宝安中心区片区,不利于营商环境的改善,也影响了宝安的整体形象。
●选择列入早晚高峰拥堵各前十位的区中心片区主干道路段(占20个路段的17个)开展试点改造。一是列入早高峰拥堵前十位的8个路段,二是列入晚高峰拥堵前十位的9个路段。
●借鉴广州天河北路片区治堵经验,在上述列入早晚高峰拥堵前十的17个主干道路段,试点建立 “改动小、成本低、见效快”的“互联网+信号灯”控制监控模型。其中,重点试点采用信号灯防高峰自适应调节技术、信号灯前后自适应衔接技术。
办理成效:
●推进提案涉及路段改造。提案建议试点改造17个路段,这与宝安交警大队立项的“智慧交通一期”项目200个信号灯路口改造内容契合。截至11月14日,信号灯已进场施工110个路口,完成信号机安装20台,完成31个点位电表箱基础,完成取电管道10607米,完成信号机路口切换6个。余下尚未进场施工的路口,已在逐步推进,计划于今年年底全部完成建设,进入调试阶段。
●引入国际领先自适应信号控制系统智能缓堵。借鉴国内外相关的治堵措施,以及提案建议的“互联网+信号灯”的技术。将对中心区新湖路、翻身路、建安一路、宝民二路、西乡大道优先使用自适应控制技术,如夜间采用感应控制、平峰采用绿波控制、高峰采用拥堵优化控制,使得通流时空分布均衡,缓解交通拥堵,让老百姓出行更顺畅。
尖岗山片区建设
《关于以“三个升级”建设尖岗山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的提案》
提案者:新安街道政协委员联络站
领办领导:娄岩峰(原为周学良)
主办单位:新安街道
提案建议:
尖岗山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是市、区、街道重点建设的产业集聚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深圳将尖岗山产业集聚区列入全市37个重点发展片区,高层次、高规格推动尖岗山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变得越来越迫切。
●推动尖岗山产业集聚区的“颜值升级”。提升尖岗山产业集聚区的规划水平,进行统一的形象设计,建设配套的湿地公园、中心广场。
●推动尖岗山产业集聚区的“创新生态升级”。成立相关管理促进机构和尖岗山行政服务办事机构;举办特色的科技创新活动和文艺节庆活动;健全公共技术平台、创新孵化平台、投融资平台、数据化的创新服务平台等的建设。
●推动尖岗山产业集聚区的“配套业态升级”。改变尖岗山产业集聚区配套业态不完备的状况,并加强软配套,开展集聚区的社群建设,增强片区对人才和年轻人的吸引力。
办理成效:
●“颜值升级”方面:形成《尖岗山深港智能产业创新合作发展区综合规划—片区城市更新研究》及产业专题研究;尖岗山生态公园(一期)工程建设已验收完成,新安文体中心、宝安滨海文化公园(一期)等项目有序推进;对腾骏工业园、教育工业园、盛天龙大厦、绿凯大厦4个重点园区进行改造提升,清理“散乱污危”企业198家,腾挪产业空间5.3万平方米。
●“创新生态升级”方面:街道出台“一岗双责”新机制,建立“1+1+22+N”企业服务大联合体系;组织领导干部走进园区,开展点对点、面对面服务;开展政策宣传,举办座谈会,推动政策落地,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
●“配套业态升级”方面:中粮创芯公园、信义领域研发中心已完工,两个项目均提供配套商业空间。
●道路交通方面:正与市交委及南山区交通部门对接,争取尽快打通隆昌路与南山区连接。
宝安日报记者 何冬英 通讯员 郑湘涛 刘浩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