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敢为天下先”精神 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

国医大师刘志明(中)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国医大师名片

刘志明

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主任医师,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全国首批五百名老中医之一,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全国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六版)顾问委员会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深圳市中医顾问;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会委员。刘老是1954年由周恩来总理从全国点将入京组建中国中医科学院53位优秀中医师中最年轻,也是现在唯一健在的一位。刘老对内科疑难杂症有独特的见解,尤其擅长治疗温病,老年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脑炎等发热性疾病。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7部。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非常明确,中医就是要传承、创新和发展”“运用‘纯中医’思维模式进行诊断治疗才能够体现‘纯’的内涵”“要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研究中医中药,开发新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11月23日,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主任医师、首席研究员刘志明及刘老全国首批学术继承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如秀,刘老弟子(2019年收)、主任医师谭凤森,华夏中医药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吴定汉一行来到深圳市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调研指导,对深圳、宝安敢为人先,探索成立全国首家纯中医治疗医院的做法表示肯定和赞许。

24日上午,刘志明在回北京前夕接受了深圳报业集团宝安日报记者的采访,就中医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刘志明表示,深圳中医药事业发展非常好,非常赞成深圳的改革,纯中医治疗医院的建设,体现了这个城市开放、创新发展的精神。相信深圳、宝安一定能把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这件事情做好,为中医药的发展贡献“深圳力量”。

中医不会过时,其疗效在于临床实践

记者:部分人质疑中医疗效,认为中医的许多理念在现代生命科学面前已落后。您怎么看?

刘志明: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文明史,几千年来保障中华民族健康的就是中医。中医及其理念之所以不过时,原因在它有疗效。中医的疗效来源于临床实践,正因其临床疗效卓越,才能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巨大贡献。

时至今日,尽管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中医蕴含的养生保健智慧及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仍然有效地为我们的健康服务,在防病治病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屠呦呦教授带领的团队从中药材青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将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强有力的抗疟药物,在全球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更是中医显著疗效的临床和科研成果佐证。

不但国内的老百姓离不开中医,中医在国际上也有着众多忠实粉丝,呈现出“遍地开花”现象,目前有183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使用中医药。中医药学是我们祖先不断积累改善留下来的,是科学的,是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中医药振兴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记者:当前,中医药事业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

刘志明: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重要文件的出台将保护、扶持、促进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中医药正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非常明确,要求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同时,《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随后发布,这是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名义发布的第一个中医药文件。这些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昭示着,中医药将开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征程。

深圳作为改革先锋,任重道远、大有作为

记者:在中医药发展过程中,深圳应该有怎样的作为?

刘志明:我留意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有四个章节提出发展中医药的积极举措,为中医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进行了科学布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民生幸福标杆”战略定位,其中就是要实现“病有良医”。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圳可谓任重道远,也必将大有作为。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凭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向前走、莫回头”的激情,取得了傲人的成就。我1984年来过深圳,当时深圳聘请我为中医顾问,我非常赞成深圳的中医药工作改革。深圳是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全国中医药工作的先锋,也必将代表着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改革风向标。

我相信深圳立足“双区叠加”优势,利用好特区立法权和各方面政策优势,联合港澳,在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先行先试,一定能把推进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走向世界这件事情做好。

纯,就要用纯中医思维进行诊断治

记者: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的一个特色是“纯”,如何体现这个“纯”字?怎么样才能实现这个“纯”?

刘志明:不是纯中医就无法传承,就没有基础。西医进入中国以前,老百姓看病都是纯中医。

这次我到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参观后,感觉很振奋。首先这个“纯”就体现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上。你不学习中国的古典文化,就没有做纯中医的气质。这个医院里头,建筑是汉唐风格,里面有中医药文化展示馆、岐黄传薪文化墙、中药标本、针灸铜人等,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百草园里种植了很多药用植物,院内还有自己的制剂、膏丹丸散,这些都能保障品质上的“纯”。其次,就是要运用纯中医思维模式进行诊断治疗,才能够体现“纯”的内涵。《黄帝内经》构建了中医学完整的思维体系,《内经》中谈到了阴阳五行理论、藏象理论、经络理论、气血津液理论、病因病机理论、治疗理论,为中医学构建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我们就是要在诊疗过程中,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望闻问切”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让“疗效说话”。

要实现这个“纯”,我有三点建议:一是在纯中医的治疗上要注重中医思维、强调中医思维,这是最核心的;二是要以人为本,中医学的着眼点始终不是“病”这一生命现象,而是“人”这一生命主体,中医治病一定要注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三是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走科研创新发展之路,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研究中医中药,开发新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中医的开拓创新关键在于有效利用现代科学

记者:在现代科技大发展环境之下,如何在科研工作中既继承中医传统理论思维模式,又能够推动中医理论向前发展?

刘志明:未来科研工作必将是中医学、西医学各自的高度发展,甚或渐渐走向汇聚与融合,但绝不可能以一种医学覆盖或取代另一种医学。中医实现开拓创新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利用现代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中医要发展,一方面切不可排斥现代科技、现代医学而妄自尊大、故步自封,而应取彼之长、补己不足;另一方面,中医更不要妄自菲薄,抛弃特色,而应立足于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根本,在不脱离中医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将现代科学技术中可用的成果和西医的某些检测方法,有选择地吸收过来,以此来作为望、闻、问、切的延伸,既为我所用,又避免西化。这样将有利于打破传统中医仅凭症状、体征进行疗效的评价,为中医的有效性、科学性提供令人信服的客观依据。

开展中医科学研究既要掌握先进的科研技术,还要有正确的科研思路。好的科研思路来源于临床,只有在不断的医疗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总结经验。同样,好的科研思路,又要靠科学研究加以实施、验证、升华。比如,我们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研究,先是在临床上确定心肾阳气虚弱为其病机关键,拟定“通阳活血”为该病治疗大法,然后与我们的科研团队揭示出通阳活血方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机理,并成功研制出有效方药——强心复脉颗粒。该药现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并已完成成果转让。

跟明师学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

记者:纯中医治疗医院如何在传承名老中医经验及人才培养模式上创新?

刘志明:我认为跟明师学习是传承名老中医经验及人才培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现在的院校教育是中医学习的基本方式,过去中医学习的方式是跟师学习。要想传承名老中医经验并培养好的中医师,必须摆脱固化思维和古板的院校教育,要让纯中医治疗医院与师承教育融合起来,走“纯中医”的师承之路。

这里指的明师,不是出名的“名师”,而是明明白白的“明师”。清代著名医学家叶天士为了学好中医,拜了17位老师。我学习中医曾拜师湘潭名医杨香谷。香谷先生授徒,十分重视把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他常常教诲门人弟子:“研究医学之门径,须先熟读《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然后博览《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临证指南医案》诸书,更须勤于临证,以验证先贤之言,方得岐黄之真谛。”跟师杨香谷先生3年,方走上了中医这条道路。

有句话可资参考:学宗岐黄,崇尚仲景,博采众长,集历代名家之大成,师古而不泥古。

我的团队也希望为深圳贡献一份力量

记者:您对深圳、宝安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什么建议?

刘志明:我很早就留意到深圳宝安建设了一家纯中医治疗医院,我对“纯中医”非常感兴趣。深圳中医药事业发展非常好,在推动中医药地方立法、改革中医药传承发展体制机制、提升中医药的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文化交流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纯中医治疗医院的建设,体现了这座城市改革创新精神。传承、发展、创新中医药事业,纯中医治疗医院是一个重要的平台。我把深圳当第二故乡,我的团队也希望将来在深圳设立工作基地,能够为深圳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贡献一份力量。

建议深圳、宝安进一步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推动宝安纯中医治疗医院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可持续发展,大力引进和培育优质中医师团队,做大做强中医优势学科,创新纯中医诊疗体系、诊疗模式,加快中医药研发和成果转化,不断总结经验,推广应用,为全国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样本和范例。

宝安日报记者 郑礼军 李立治 文/图


[责任编辑:谢莹]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