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宝安教育好故事 引导学子热爱生命

《中国德育》刊发新中一实校长袁卫星署名文章,以疫情下生命教育为主线探讨教育教学

宝安讯宝安日报记者梁修明)近日,《中国德育》(总第282期2020年第18期)杂志以《生命教育,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为题,刊发了宝安区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书记、校长,新教育研究院新生命教育研究所执行所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袁卫星的署名文章。

文章以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生命教育为切入点,以生命教育为核心主线,以“什么是生命教育”“为什么要开展生命教育”“怎样开展生命教育”为主要内容,深刻精辟、系统全面、科学严谨地论述了生命教育的本质内涵、重要意义、实践路经,为推动生命教育深入开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文章认为,人的生命有肉体生命(自然属性)、社会生命(社会属性)、精神生命(精神属性)三重属性。生命教育是以人的生命成长为主线,围绕着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的专门化的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有限的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

文章认为,生命教育分为目标层面和内容层面,目标层面主要包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成就人生,内容层面主要包括生命与安全、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养成、生命与交往、生命与生涯规划、生命与价值信仰。

文章指出,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题中之义,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环节,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朝向,是解决青少年个体生命现实问题的必要途径,其本质是一种唤醒,对生命感、价值感的唤醒;是一种建构,对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建构。

让教育找到回家的路,怎样开展生命教育?文章从学科渗透、主题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四个方面给出了实践路径。文章强调,开展生命教育要围绕生命的长(自然属性)、宽(社会属性)、高(精神属性),结合身边的人、事、物来展开。文章呼吁,形成以专设课程为主导,专设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教学及各类教育活动有机渗透、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繁荣生命教育实施机制。文章建议,开设专设课程,以使学生在专人指导下,从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对生命问题进行较全面的了解,更好地理解生命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可以采取的对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袁卫星成立新生命教育研究所,主持中小学生命教育专设课程研究课题,指导全国160所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推出的“青少年生命教育系列公益课”惠及上百万师生,参与主编的生命教育教材全国发行。

据了解,《中国德育》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会刊,秉持“大德育、主题化、低重心、高品质”的办刊方针,融思想性、学术性、新闻性、故事性于一体,紧扣德育研究和工作的关键点和热难点,以报告事实、交流思想和分享做法为重点,是德育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

[责任编辑:曾舒琪]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