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双区驱动”重大机遇 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开局之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7%,较好完成了区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1
稳增长稳租金稳预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企业诉求有效解决
●以1号文出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0条,率先出台稳增长8条、稳租金8条、企业服务和执法联动8条等系列政策。
●专门召开实体经济发展表彰大会,表彰标杆企业50家、优秀协会5家。
●首发工业厂房租金指导价格,新签订中长期租赁合同面积增长17%。
企业资金压力有效舒缓
●全年减税降费114亿元,落实稳岗补贴2.8亿元、电价补贴7亿元,工业百强抄表到户全覆盖。
●金融超市新址投入运营,促成融资74亿元,增长18.1%。
●引导基金返投18家企业11.78亿元,投入纾困、转贷、科技和产业扶持资金19.92亿元,帮扶企业5812家次。
产业空间有效拓展
●梳理连片旧工业区30.53平方公里。
●改工类更新项目增至65个,占地面积5.4平方公里,数量和面积全市第一。
●改造升级工业园区33个,为201家企业提供空间。
服务企业效率有效提升
●建成全国首个5G智慧化国际化行政服务大厅。
●推出391项“不见面审批”和135项“秒批”事项。
●获得中国营商环境执行力奖。
2
实现基础研究机构零的突破,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二三产比例49.8:50.1。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1%。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64.3%。
●位居全国“创新百强区”第二、“工业百强区”第六、“城区综合竞争力”第七。
企业质量不断提高
●工业投资172.5亿元,增长23.7%,其中技改投资102.4亿元,增长35.7%。
●新增亿元以上企业108家、“四上”企业966家。
●新增国高企业超800家,总量超4800家,全市第一。
●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2730家,占全市30.8%。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04亿美元,增长15%。
●新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3宗,国内外500强项目3宗,上市企业总部2宗。
●新开拓海外投资推广直通车8条,3宗中德重大合作项目落户。
●影视10条促成56家影视企业注册。
●新增商事主体7万家,总数75.9万家,全市第一。
创新平台量质齐升
●总建筑面积、单体建筑面积世界之最的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建成启用。
●尖岗山-石岩南、铁仔山、新桥东3个片区纳入深圳国家高新区。
●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之一中科院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落户。
●新增企业创新平台69家,新认定科技桃花源9家。
●全社会研发投入135亿元,增长27.1%;三种专利授权量3.32万件,全市第一。
高端人才加快集聚
●全市首个海归人才公益服务平台海归岛开业运营。
●新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3家,引进海归创业团队34个、创业人员204人。
●新增人才入户2.87万,发放人才补贴4.57亿元。
3
加快三大重点片区建设,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规划设计标准提档升级
●完成宝安综合市政详规、综合管廊详规、国际会展城(含海上田园城)综合规划编制。
●完成中央绿轴、工人文化宫等5个项目国际设计(咨询)竞赛。
●编制深圳机场净空一体化图,深圳机场高铁枢纽获批。
重点片区建设提速提质
●中心区滨海文化公园一期春节前开园,滨海廊桥开建。
●海上田园水上街市升级改造项目动工。
●四季公园获全球建筑设计行业大奖。
土地利用更加集约高效
●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十大专项行动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拆除714栋66万平方米建筑,确保赣深客专、轨道13号线、石清大道顺利建设。
●拆除消化违建825万平方米,全市第一。
●供应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项目用地223万平方米。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穗深城际线、沿江高速国展立交开通运行。
●建成5G基站3697个,全市第一。
●新建综合管廊8.05公里、市政燃气管网
30.6公里,燃气管网覆盖率达到80%。
●新增停车场235个、停车位5.2万个。
4
决战决胜水污染治理,城市环境不断改善
综合治污更加有力
●完成治水投资165.24亿元,占全市32%。
●建成雨污管网4000公里,61条黑臭水体、374个小微水体全面消黑。
●推进大气污染防治,PM2.5浓度从每立方米31.1微克下降到30.4微克。
景观面貌更加靓丽
●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升级改造公厕203座。
●建成四季花田14块、街心花园20个,新改扩建簕杜鹃谷等公园46个,公园总数全市第二。
●完成海绵化改造项目100个,新增海绵城市面积1728万平方米。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
●率先出台《关于加强道路挖掘管理的若干措施》,合并压减开挖计划2963项,压减率90%。
●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投产,垃圾焚烧处理率100%。
●全市首个厨余垃圾干湿分离示范处理站建成。
●率先完成192个住宅小区楼层撤桶,垃圾分类分流处理量达800吨/日,回收利用率达30%。
环境监管更加严格
●铁石水源保障工程生态库基本完成,有力保障了宝安、光明饮水安全。
●严格保护耕地资源,落实问题耕地整改54万平方米。
●铁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426宗,移送入刑12宗。
5
全面整合应急处突体系,平安建设稳固有力
安全防线更加牢固
●完成7类重点行业、11个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消除隐患145万处。
●安装用电安全监控系统5万套、电动自行车充电桩4009个。
●兴东社区交通安全站模式全国推广。
社会治安持续向好
●刑事治安总警情下降10.8%,“飓风2019”专项行动总分全市第一。
●扫黑除恶战果全市最大,打掉涉黑团伙2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1个、九类涉恶团伙117个。
●社会面防控宝安十万义警、屯警点经验获全国推广。
矛盾化解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提升
●成立调解工作室645个,“五员”进社区化解纠纷3605宗。
●“三调联动”多元解纷2.7万宗,获司法部肯定,成为全国试点。
●组建各类应急专业队伍399支,开展演练553场。
6
进一步加大九类民生投入,民生福祉惠及百姓
民生实事较好落实
●九类民生和公共安全支出39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7%。
●投入2.48亿元实施社区民生微实事,3187个惠民项目获市民点赞。
教育事业加速发展
●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落户,宝安高校实现零的突破。
●与深圳外国语学校合作办学,市直名校引进实现零的突破。
●公办幼儿园学位占比从5.2%提升到33%。
●建成公办学校4所、开工5所,新增学位7700个,10万学生在校午餐午休。
●全国率先开启“宝安第一课”学习电视频道。
卫生健康全面发展
●全国首家纯中医治疗医院开业,首个区级中医药发展基金会成立,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和中医药创新之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新认定三级医院2家,建成医院1家,新建改造社康14家,新增床位380张。
●社康100%开展中医特色服务,率先实现疫苗全程可追溯。
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305场次,点燃市民爱国热情。
●创新实施文化“百千万”工程,112个活动点开展演出2827场。
●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颁奖典礼成功举办,“四季之声”音乐会激发共鸣。
●宝安获评“广东省曲艺之乡”。
●成功举办茅洲河龙舟邀请赛、中国乒乓球公开赛等8项高端赛事。
济困帮扶扎实开展
●全年救助困难人员2674人次,成立全市首个区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帮扶龙川、都安、大化资金2.49亿元,实现脱贫2.01万户9.3万人。
●新增冠名慈善基金27家,社会捐助总额2.23亿元。
兜底保障落实到位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77%。
●筹集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1.6万套、供应8915套,供应量全市第一。
●积极创建省双拥模范区,建立三级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系。
●新增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0家、长者饭堂20家。
7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政府建设持续加强
政治建设全面深化
●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第一议题”学习26次。
●围绕营商环境等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调研19项、专项整治12项。
●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2次,全面完成11方面32项整改任务。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580件、直通车意见建议73件,办结率94.5%。
●首次编制并向区人大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依规备案规范性文件17件。
政府效能持续提升
●圆满完成机构改革任务,政府工作部门精简至21个。
●自查自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951个,制定整改措施1102条。
●出台国企“人才、激励、容错”机制,理顺三家宝安湾公司运行模式。
廉政纠风纵深开展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支持配合纪委监委问责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干部43人。
●加大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要资金审计监督力度。
●率先引入人脸识别等技术加强招投标监管。
●率先出台公共物业管理绩效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