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笔墨里静守初心

秦善舜在创作。

近日,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入展作品揭晓,由宝安书协松岗分会会长秦善舜创作的行书力作在12368件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顺利入展,他也成为松岗街道首位获此殊荣的书法家,为宝安区书法艺术争得了荣誉。昨日,秦善舜面对本报记者敞开心扉,讲述了他写一手好字的秘诀……

记者:请您谈一下创作的心路历程。

秦善舜:我对书法的热爱是天生的,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但一直不得其法。20多年前,我参加河南省书协创办的书法函授培训班,这算是我的书法启蒙阶段。学书法以来,尤其是在张旭光工作室学习之后,我致力于上溯二王以究行草正脉,参以孙过庭《书谱》贯其气韵,兼习颜鲁公“三稿”取其宽博,旁及苏、黄、米及杨凝式以求其变化,汉隶书之苍茫,浸淫其间,斟酌取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很多朋友不知道我在学刻字,这次刻字参展,为了打造满意的作品,我投入很大的精力,对作品的形式、内容反复琢磨,力求达到最佳效果。刻字作品通过了初评、复评、终评,可惜没能进入最终的入围环节。

记者:听说您有一段时间的“停滞期”,是怎么样度过的?

秦善舜:随着我女儿出生,加上我工作繁忙,抽不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书法临习,就慢慢地搁置下来,一停就是多年。这期间,身边的很多朋友在书法上突飞猛进,相继入展全国展、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我觉得自己也不能就此放弃,毕竟喜爱书法。于是,在女儿渐渐长大之后,我开始挤出空余时间来研究书法,广求名师,利用所有工休假期,先后赴江苏、北京等地,向多位名师“取经”,有了“取法乎上”的指导,加上科学的临池实践,在几年内就有了较大的进步。

记者:您在研习书法的过程中,向多位名师求教,有哪些不同收获?

秦善舜:为了拓宽学书之路,我广求名师,又先后在曹元伟、陈海良、李胜洪诸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对书法的线质、用墨、姿态、神采、虚实、斜正、开合等有了更好的领悟和更为精准的把握。

记者:您的创作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秦善舜:在学习中,对古代名家的书作风格,有一个共性和个性的问题。我认为取法古人,首先要选准一家作为基础,选择的标准就是能在最大程度上利于学习书法的共性规律。在这方面,《圣教序》、《书谱》、二王信札是我书法艺术的立身之本。有了这个基础,其他书法家的不同风格,可在某一方面进行有益的补充,这样主次分明,取舍有度,综而不乱,有利于融会贯通,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我认为,学书法不但要练好“字内功”,更要练好“字外功”。练“字内功”,一定要坚守一家,立定脚跟,深扎进去,吃透真正的精髓,做到形神兼备。练“字外功”,就要有意识地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上下五千年,纵横一万里,古今中外凡是和书法有关的文化知识,都要尽可能地接触,系统地学习,构建起自己的知识框架,以文化的源头活水滋养书法,不断丰富作品的艺术内涵和人文气息。我个人觉得觉得想要在书法艺术上有所造诣,一定要在繁华笔墨里静守初心……

宝安日报记者 张浩 通讯员 罗宇文 文/图


[责任编辑:贺靛婧]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