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边陲农业县迈向先锋样板城区
——宝安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向高质量发展加速蝶变
宝安中心区尽显国际范。
时间是奋进者前行的刻度。
40年间,从边陲农业县到国际化创新大都市,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深圳这座“奇迹之城”凝聚着“中国之治”的实践密码。
奇迹,源自核心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到深圳改革发展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都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为深圳领航定位、指明方向。条条重要指示批示,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声声殷殷重托,饱含深情厚爱,照亮前行之路。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奋进新时代,作为深港文化之源的宝安,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市正确领导下,以先锋之为谋未来之变,自觉把宝安工作置于国家和省、市全局来思考和谋划,在逐浪“双区”建设新征程中锚定“三大新航标”:一是携手前海共同打造国际化城市新中心;二是全力打造世界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智创高地;三是打造“西协”桥头堡、珠江口东西岸联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
大潮奔涌逐浪高。宝安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奋力当好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先锋样板城区,向高质量发展加速蝶变。
创新强动能
智创引擎赋能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去年国庆节当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盛典上,宝企岚锋创视的VR相机、洲明的显示屏、创维的百寸高清电视等纷纷在盛典上被应用,这些高科技产品都出自“宝安智造”。今年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296个获奖项目中,宝安区占了4个席位。这些硕果,是宝安区智能制造和高新技术蓬勃发展的缩影。
作为深圳的产业大区,从“加工代工”到国高企业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创新驱动发展是宝安奇迹背后的“核心密码”。
一组数据让人骄傲:全球每100台无人机里就有21台来自宝安,全国智能穿戴产品每10个就有3个是宝安制造的,宝安还生产了全球第一块石墨烯太赫兹芯片。以“创新+智造”为特色的产业链不断完备,激光技术、机器人研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已逐渐构成宝安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新动能。
“宝安智造”亮眼全球的背后,是改革创新的强烈印记。40年来,宝安以大魄力引进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诞生全国第一家内地股份制企业、敲响“农地入市”第一槌、全国首创工业控制线等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基因”让宝安在每一波产业浪潮中,都“合上了节拍、找到了位置、抢到了机遇”。正如宝安区委书记姚任所说,宝安从边陲农业县发展到今天的经济大区、产业大区、创新强区,5.1万家工业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就是宝安的最大底气,坚定坚守实体经济和工业制造、坚定坚守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就是宝安新旧动能转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优质营商环境,激活发展一池春水。宝安推出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5+7+N”系列政策,连续两年以1号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拓展好空间,成功招引了腾讯“互联网+”未来科技城、顺丰控股、vivo、融创、雪花等一批好企业好项目;在全国率先发布工业生产用房参考租金,全国率先建成审批监管服务信用一体化平台,实现236项事项“秒批”办理,每月至少举办两期“宝安发布”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在新的发展阶段,宝安正不断发力推动国内大循环。作为新基建的领衔项目,宝安去年的5G基站计划数和建成数均居全市第一,今年8月底实现了全区5G网络全覆盖。宝安抢占工业互联网布局发展先机,入选“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基地”,全国率先发布县区级工业互联网发展白皮书,制造业正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9月10日,由工信部下属的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在北京发布,宝安区位居百强区第8名。数据显示,目前宝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87家,居全市第一位;国高企业达到4885家,连续3年居全国区县第二、全省第一。2019年,宝安工业居全国百强区第六,创新居全国百强区第二。这是宝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协调筑核心
大湾区门户枢纽华丽绽放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协调发展是关系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前不久的国庆8天假期,与前海一桥之隔、新建成的欢乐港湾·宝安滨海文化公园成为深圳市民的“宝藏公园”,近30万人次进园休闲观光,使公园荣登抖音平台“深圳游乐场热门排行榜第1名、深圳市风景名胜热门榜第5名”。
毗邻前海自贸区,宝安中心区“高山流水”新地标——湾区产业投资大厦项目动工开建;全国第一条地下、地面、地上三位一体的滨海廊桥加速建设、明年竣工;包括vivo深圳总部在内的8个优质企业总部项目扎根在此。沿着49.5公里海岸线一路向西,宝安十大街道功能布局清晰,重大项目分布均衡,“互联网+”未来科技城、空港新城、海洋新城、国际会展城、宝安综合港区等已初现峥嵘。种种迹象,力证深圳发展重心一路西移,进入了“宝安时间”。宝安的形象、气质,已是粤港澳大湾区一颗璀璨明珠。
“双区”建设,波澜壮阔。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层次和水平迈进,引发区域协同“磁共振”,正撬动一场区域深层次变革。
宝安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核心,地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中产业拓展走廊的十字交叉点,是深圳实施“西协”战略的桥头堡,也是珠江口东西岸联动发展的主阵地,更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空间之核、枢纽之核、产业之核、创新之核。随着机场第三跑道获批建、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加速建设、穗深城际线开通、外环高速建设一期即将通车,深圳机场站空铁综合枢纽等正纳入规划建设,航空、海港、高铁、地铁、城际交通、高速公路“六位一体”的交通枢纽优势独占鳌头。特别是未来深中通道的开通,形成的湾区“1小时交通圈”,促使珠三角城市群格局发生变化,从“珠中江”“深莞惠”到“深中莞惠”联动,宝安将加强与东莞的滨海湾新区、中山的翠亨新区、广州的南沙新区和珠海的横琴新区互动合作,打造深圳新的增长极,改写区域经济版图。
推动协调发展是构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宝安已重点布局“四大经济”:以5G基础设施建设为牵引打造智能经济高地,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加快发展会展经济,以海洋新城规划建设为载体布局发展海洋经济,以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为依托争创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落实协调发展理念是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宝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共投入13.47亿元,全面完成扶贫协作广西都安、大化2个极度贫困县239个贫困村24.27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完成对口帮扶河源龙川33个贫困村4990名贫困人口脱贫。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宝安借时代东风,为深圳打造动力澎湃的区域协调发展主引擎贡献宝安力量,必将蝶变成现代化国际化湾区门户枢纽、“双区”建设先锋样板城区。
绿色铺底色
为美丽中国书写宝安注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寒露已过,深秋的茅洲河宝安段依旧草木葱茏、河水清澈,不时有鸥鹭翻飞觅食。
步伐铿锵为河清,生态宝安入画来。近四年来,宝安首创“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治水模式,按照“全面截污、雨污分流,全面清淤、生态修复,全面补水、活水保质”的“三全治理”路线,累计投入534亿元推进河流和黑臭水体治理,全区66条河流稳定消除黑臭、374个小微水体全部完成整治,实现了“从明渠达标到明暗渠全河段达标,从干流达标到干支汊流全流域达标,从晴天达标到晴雨天全天候达标”的“三全达标”治理目标,还清了过去40年高速发展的环保欠账。去年11月,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系列纪录片《美丽中国》第一集——《清水绿岸》,以逾7分钟篇幅介绍茅洲河治理成效。
“曾经避水而居的沿岸居民,现在可以开窗面水,欣赏水岸美景,畅快地呼吸新鲜空气。”宝安燕罗街道洪桥头社区党委书记洪伟江感慨地说。
依山面海,新风浩荡。今年来,宝安以治水力度治理大气,出台全面改善空气质量的“气九条”,强力落实工地扬尘防控7个100%措施,推动大气质量持续好转,PM2.5浓度从1-4月倒数第一上升到6月份全市第三,改善幅度最为明显。
绿色低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聚焦垃圾分类新时尚,宝安打造文明之治。今年6月,布心社区在全市率先实现整个社区范围内整体达到各类场所垃圾分类全覆盖、居民知晓率、居民参与率三个100%,辖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3%,标志着宝安在全市率先建成首个垃圾分类先行示范社区。宝安以法治为引擎,推动《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落实,严格执法与宣传引导并重,促习惯养成,确保生活垃圾分类落地见效。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即是美丽,蓝天便是幸福。
开放赢先机
国际影响力美誉度与日俱增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开放。
2019年9月28日,距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刚过去40天,全球最大的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在“宝安国际机场北”举行了一期工程落成仪式。宝博会、智博会已连续2年在此举办,覆盖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已成功举办礼品展、大湾区工博会、针博会、汽配展、玩具展等19场高品质展会,打开了深圳、宝安与全球产业联动交往的“又一扇窗”,宝安的舞台更加广阔,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534家宝安企业赴上海采购,6天时间成交金额约40亿元人民币。其中,怡亚通公司与荷兰皇家菲仕兰签订了18亿元战略合作协议,为菲仕兰商品进入中国提供一站式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双方持续深化品牌战略合作。宝安通过进博会,扩大溢出效应,向世界展示宝安雄厚的产业实力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外商企业来宝安实现更大的合作与发展。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古航道必经之路的宝安,主动扩大开放,全方位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开放型经济实力强劲。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宝安自2016年全面部署对德合作,成立宝安中德(欧)产业发展合作联盟、中德产业合作基金,加入中德工业城市联盟,联盟智能制造专委会永久落户宝安,建设宝安中德(欧)产业示范园。宝安还成立驻德办事处,常态化招引项目,促进双向投资,近3年共接待德国团组190余批。目前,全区有2000家企业与德国贸易往来,贸易额达300亿元;在宝安投资的德国企业32家,投资总额2亿美元。宝安区被工信部、商务部分别授予“中德(欧)产业合作区”“中德(深圳宝安)中小企业合作区”。对华投资,“北有太仓、南有宝安”逐渐成为德企共识。
宝安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2019年7月,由宝安倾力创作,以中医药文化传承为主题的舞台剧《寻方》惊艳亮相第73届阿维尼翁国际戏剧节,荣获“中法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宝安与阿维尼翁市的深入交流已有三年多,待完成缔结签约后,阿维尼翁将成为宝安第一个国际友好城区,双方在文化、艺术、体育、经济等各方面广泛展开合作。
宝安湾畔,宝安国际马拉松赛已连续举办4届,自2017年起连续三届荣获“金牌赛事”称号。同时,世界帆船对抗巡回赛总决赛、世界湾区帆船赛等国际文体活动、赛事蓄势待发,体育赛事品牌名声在外。
宝安把改革开放旗帜举得更高更稳,进一步擦亮经济特区的“金字招牌”。
共享释活力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感知可拥抱
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宝安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推动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以前环境差,原居民纷纷搬出去住,他们现在又重新搬了回来。”后瑞社区曾经电线乱接、污水横流、寸步难行,经城中村综合治理(“双宜小村”建设)后,面貌为之一变,原居民又搬了回来。近三年,宝安投入120亿元对城中村进行综合治理,打通“生命通道”近100公里,剪除“黑线”“废线”1000多吨,改造提升路面200多万平方米,打造景观节点100多处,营造了宜居、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
此心安处是吾乡。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宝安近年来构建的以社区党委为龙头的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变身为高效运转的“防疫体系”,应对得力,为超大型城市应急治理提供了宝安样本。《学习时报》认为,这套体系让社区党委成了“独立战斗连队”,实现了“实时泛在、有效管理”,将其归纳为基层治理的“宝安模式”。该探索也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十佳案例”。加快建设便民利民、调解优先、诉调对接、履约执行的“三调联动”机制,被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办确定为“三调联动”试点。推动8大领域33类主题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绑定,打造形成“5分钟消防圈”,实现1110个小区物业管理高水平全覆盖。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宝安全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上学、看病、养老等民生问题,滚动推进“22+16”所学校新改扩建,新增学位6.4万个,引进第一所高校——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推进“10+8”家医院新改扩建,新增病床1000张,建立全国首家纯中医治疗医院,开业一年多,回访满意率超95%,赢得老百姓的点赞和青睐;3年筹集各类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43340套,供应15772套;建设全市最大、1000张床位的区级公办养老院春晖苑,倡导设立109家冠名慈善基金兜底保障民生。每年举办1万多场群众性文化活动,“四季之声”音乐会响彻宝安湾。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宝安全力推动民生供给全域覆盖,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可触摸、可感知、可持续。
宝安日报记者 李高峰 郑礼军 陈董成 何一航(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