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书城来了一群“砖家”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强大抗疫精神力量
清源斋汉砖博物馆吉语砖拓展邀市民走进新桥街道领略千年古砖魅力
展览现场人气很旺,众多爱好者慕名而来。
清源斋汉砖博物馆的两位创办人戴元环、傅瑞强在开幕式上作推介。
展览的海报设计,观众就像鱼儿在知识的海洋中穿梭,细品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历史的魅力。
清源斋汉砖博物馆藏身新桥街道工业区,走进其中却是大有乾坤,朴实简易的货柜上摆满千年古砖。
宝安讯(宝安日报记者 胡小娟/文 通讯员 昌建/图)当秦砖汉瓦穿越千年,拓本经现代文人墨客书画创作,“古”与“新”之间将产生怎样的火花?7月26日-8月31日,“吉祥止止读书得间”清源斋汉砖博物馆吉语砖拓展在深圳书城(宝安城)三楼展出,市民朋友可以前来细品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历史的魅力。
清源斋汉砖博物馆位于新桥街道,致力于古砖(以汉、魏、晋以及南北朝时期为主)的收藏、保护与研究。这个藏身工业区的博物馆,走进其中却是大有乾坤。馆藏各类印刻文字、画像图案的古砖3000多方,是我国南方地区规模较大的古砖收藏馆。记者获悉,此次展出的展品为藏品中的吉祥语系列,展览将持续至8月31日。现场除了展出古砖实物、砖拓作品等珍贵艺术品之外,还将举办古砖艺术讲座和古砖传拓体验活动。
此次展览清源斋通过对部分极具代表性的馆藏吉语砖的整理、研究和传拓,联合著名策展人孔晓冰以及多名金石学者、考古专家、书画家,以馆藏古砖传拓结合书法绘画作品的艺术形式呈现,让作品既有艺术性又具历史和学术研究价值,而以吉祥语和瑞兽为主的砖拓内容也深受观众喜爱,也借此祝福深圳、祝福祖国。
“新桥街道并不都是‘新’的,也有‘古’的——不仅有深圳四大古墟之一的清平古墟,还有深圳最古老的石拱桥永兴桥等。”新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卫树强表示,清源斋的千年古砖与新桥街道古镇气质尤其匹配。他充分肯定了清源斋汉砖博物馆为传承传统文化及街道公共文化服务所做的贡献,并将继续支持清源斋的发展,将清源斋汉砖博物馆打造成新桥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深圳报业集团党组副书记、副社长、总经理王跃军在观展时表示:“在极不平静的2020年,此次展览采取政府主办、国企单位提供平台、整合民间力量的合作方式,是‘文化抗疫’的最好范例,给市民朋友带来的是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盛宴,值得肯定和推广!”
■新闻链接
“80后”扛起文化担当?
搜集各地古砖3000方“安家”深圳
让人意外的是,清源斋汉砖博物馆的创办人竟是两位“80后”。
戴元环,一位来自潮汕的“80后”,已有近十年的“搬砖史”。一次逛古玩市场时,他偶然看到汉砖,被砖面上灵动的线条所吸引,这一眼看过去就着了迷。从企业家到专职“搬砖”,戴元环切换到人生的另一种模式。博物馆内3000余方的古砖,一块块都是从各地“淘宝”而来。从乡间田野、村居村舍,甚至是猪圈牛栏,这些珍贵的汉砖得以重见天日。
戴元环介绍,汉砖中的人物、动物、树木以及建筑等构图造型均形象逼真、古朴苍劲,比如被戴元环称为“人生百态”系列的饕餮纹,一张张脸谱在寥寥数笔中勾勒出万般神态,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神韵和艺术魅力。除了图案,汉砖中撰有的吉语铭文,如“富贵吉祥”“长乐未央”“长寿安乐”“大吉”等等,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祈望。“这些凝聚着古人劳动结晶和祝福的古砖自汉朝至今已有近2000年,全部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他说起汉砖时两眼闪烁着光芒。伴随年岁增长的还有他日渐精湛的拓艺,当天展出的砖拓大多出自戴元环的手笔。
清源斋的“清源”二字取自朱晦庵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清源斋内源源不断的“活水”,正来自中华文化鼎盛之期的汉唐。另一位创办人傅瑞强同样是“80后”,在他看来,我国汉代画像及铭文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它体现和展示了汉代的社会景观和人文艺术。无论是从题材上还是风格上均具有东方艺术的沉稳、流畅和抒情美。
刷抖音推广汉文化、开发文创产品让艺术接地气、走进校园及书吧动手体验汉砖传拓艺术……这两位“80后”正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弘扬文化自信,扛起“80后”的文化责任。“其实放在历史的长镜头来看,我们也只是这些千年古砖短暂的保管员。”在他们看来,“我们从全国各地把古砖搬到深圳,把散落在各地的遗珠串联成宝,就像五湖四海的人来到深圳安家,汇聚成磅礴的力量。”
从成立到现在,清源斋的成长极其不易。从初识清源斋到多次为清源斋策展,展览策展人孔晓冰是清源斋蹒跚成长的见证人。“政府的关注与支持,对他们来说就是信心;你们注入的一滴水,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汪清泉。”他表示,感谢新桥街道办及各部门领导对清源斋汉砖博物馆的关注与支持,并将借助宝安书城这个公共服务平台,给广大市民提供鉴赏艺术的机会。
宝安日报记者 胡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