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个小微黑臭水体将实现“长制久清”
从治理前的劣V类水体到如今水清岸绿,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到全国首创“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的水污染治理EPC模式,宝安区水环境实现历史性突破。在工程建设方面,初步形成雨污分流两套系统,基本完成河道综合整治,污水处理能力提升156%,生态补水全面覆盖,生态修复初见成效,全面开展入河(涵)污水溯源纳污;在执法监管方面,全面开展“坚决整治乱排污水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厂管河站”系统管理,强化执法监管坚持铁腕治污;在水质改善方面,全区61条黑臭水体已稳定消除黑臭,茅洲河流域(宝安段)水质持续改善,铁岗-石岩水库13条入库支流均已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群众满意率不断提高。
明确治理目标 按节点推进
记者获悉,“水质达标”“提质增效”“碧道建设”是宝安区今年需要重点完成的3个治水目标。具体来说,即全面推行排水管理进小区,实现茅洲河国考共和村断面稳定达Ⅴ类、其他河流达V类、13条入库河流达Ⅳ类、320个小微黑臭水体“长制久清”。除2019年前已实施的续建项目外,2020年新增重大项目16项,其中污水处理设施项目8项、碧道建设工程6项、湿地工程2项。
具体时间节点把控是:6月30日前,完成沙井片区污水应急处理站建设,完成62个排水小区正本清源改造提升和86公里管网修复改造,320个小微黑臭水体完成溯源纳污,实现稳定消黑;7月31日前,完成茅洲河碧道试点段(宝安段)建设;9月30日前,完成塘头污水应急处理站建设,完成全年治水工程征地拆迁任务,8条碧道进场施工;10月31日前,3482个排水小区完成达标认定,三大全面消除黑臭EPC工程基本完工,三大水环境综合整治EPC工程、四大正本清源EPC工程基本完成工程验收;11月30日前,完成年度水污染治理目标区级考核;12月31日前,通过年度水污染治理目标上级考核,各污水处理厂站进水BOD浓度分别达到100mg/L,全区平均浓度达到115mg/L,建成碧道10公里。
制定“宝安水十条”巩固水污染治理成效
按照全市“十个全覆盖2.0”和宝安区“三全治理”技术路线,区水务局牵头制定了2020年水污染治理10大举措(即“宝安水十条”),并细分解成37项管理提升及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攻坚措施,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以巩固水污染治理成效。
一是提升保障污水处理能效,包括推进污水处理能力和出水水质“双提升”、提升污水收集处理保障能力两项措施;
二是完善全域范围雨污分流管网系统,包括梳理完善雨污分流管网系统、加快推进老旧管网排查清疏修复改造、全面排查整治外水入污、加快沿河截污系统改造4项措施;
三是全面开展正本清源查漏补缺,包括彻底开展老旧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全面开展排水小区再排查再评估两项措施;
四是纵深推进小微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包括反复开展小微水体全口径溯源纳污、强化暗涵汊流水质监测两项措施;
五是坚决完成“清四乱”及治水征拆硬任务,包括加快推进“清四乱”专项行动、加快推进治水工程征地拆迁两项措施;
六是加快构建河湖库生态修复系统,包括优化完善多源补水系统、加大湿地及初雨调蓄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多措并举推进河湖库生态修复3项措施;
七是高标准推进碧道建设,包括确保完成茅洲河碧道6.1公里试点段建设、加快碧道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年度碧道建设任务3项措施;
八是建立健全长效管理体制机制,包括全面推进排水管理进小区、加快正本清源小区达标验收、加强排水户动态监管、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创建行动、建立健全粪渣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快智慧水务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多举措加大治水宣传力度8项措施;
九是切实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包括持续开展乱排污水整治行动、加大水政执法力度、统筹做好“三池”“三产”等涉水污染源监管、开展市容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开展餐饮酒楼汽修洗车行业排污整治专项行动、开展农贸市场屠宰场排污整治专项行动、开展在建工地施工废水排放整治专项行动7项措施;
十是强化决策执行和协同联动保障机制,包括加强跨界河流协同治理、强化区水污染治理指挥部协调保障工作、瞄准目标查漏补缺加快实施、健全四级联动机制形成管理合力4项措施。
宝安日报记者 何艳 通讯员 江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