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宝安一方民间文化

廖虹雷、彭全民新作《宝安历史文化民俗》出版发行

《宝安历史文化民俗》书封。

廖虹雷(中)与彭全民(右)采访合成号著名小食云片糕省级非遗传承人陈淦忠(左)。

廖虹雷釆访沙井蚝民85岁的陈金洪女士(右)。

廖虹雷在古村釆风。  (本版图片由廖虹雷提供)

近期,由深圳民俗学者廖虹雷和文史专家彭全民共同撰写的《宝安历史文化民俗》(以下简称《宝安民俗》)一书出版发行。据了解,作为“宝安区历史文化系列丛书”之一,本书既是宝安地方民俗文化领域的首部研究著作,又是为新老移民提供乡土习俗知识的普及读物,写作体裁采用史料体与纪事体相结合,既事有典出,严谨可靠,读起来也饶有兴味。

撰写前因:

受邀挖掘研究宝安民俗

2016年,宝安区文体旅游局(现为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邀请廖虹雷和彭全民全面挖掘、研究和撰著宝安民俗一书。宝安是民俗学者廖虹雷的家乡,他熟悉这个地区的老镇古村、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文史专家彭全民从中山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也在深圳工作了30余年,对宝安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接到宝安区文化部门的邀请后,他俩开始进行细致的田野考察和走村问俗,调研采风。经过一年多时间的静心“下沉”,察看了近百座古庙祠堂,翻查了百多部族谱记载,寻访了数十个古村的长者乡民,收集了一批姓氏迁徙、地方掌故和民间传说。然后,在研究大量文献史料的基础上,按照民俗学翘楚钟敬文先生主编《民俗学概论》一书论述的要求,撰写了25万多字的书稿《宝安民俗》。初稿审读期间,此书被纳入“宝安区历史文化系列丛书”的重点著作之一。

据廖虹雷和彭全民介绍,《宝安民俗》一书全面、生动地挖掘、整理和研究宝安地区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特别是在物质民俗一章中,对宝安地区农业习俗、蚝业习俗、渔业习俗、盐业习俗做出精细的区分和精彩的表述;其中对沙田、水田、輋地的垦植耕作区别,对蚝田中采苗、养蚝、挒蚝、育蚝、开蚝与食蚝的习俗特点介绍;对盐田的煮盐、晒盐及盐业交易“盐引”的历史渊源;对渔民中的“鹤佬疍”“疍家佬”与半农半渔的“基围人”的生产生活有趣习俗等,有着深度而详尽的阐述或者情景的再现。

采写经历:

难忘“三进上合”

为撰写《宝安民俗》一书,廖虹雷和彭全民三年来不断到沙井蚝社区(一蚝、四蚝社区)、福海基围、西乡老街、新桥清平古墟与福永凤凰村寻觅古迹,考察松岗沙浦围进士第,走访罗田燕川古村的素白陈公祠、石岩街道浪心清代民居和罗租及官田等客家村落的宗祠炮楼等。

其中最为难忘的是“三进上合社区”。上合社区古称上川,自明朝立村始有400多年历史。2017年初,闻讯上合黄氏宗祠、大王古庙和云野书塾正在大规模维修,廖虹雷和彭全民赶到现场考察采访,对黄氏的迁徙和卜居上川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明朝宫廷为纪念晋代的南粤孝子黄舒和推广孝道而下旨建立的“孝行流芳”牌坊,收集了宝贵的史料。半年后第二次进上合社区,拜访了几位长者和黄国兴董事长、黄超荣总经理(后接任董事长),采访到“立村井故事”“橹罟方粽典故”“大王古庙的传说”“舞狮名师黄连胜传奇”等史实。第三次是登上上合社区的尖岗山,和考古专家张一兵等一起,惊奇地发现上合社区民间传说中的“流水大王”“通天大王”存有山神庙的遗址,在遗址中还获得一尊数百年前的新安地区少有的玄武岩福德爷石雕像(待考)。尖岗山在古志上又称“文岗山”,载有新安县城“坐文岗,朝杯渡”(唐代杯渡禅师抵宝安屯门建寺传经,今香港屯门山称杯渡山)文字,彰显文岗山的重要地理位置。文岗山山顶存迹的发现,为上合村丰富的人文历史增添了生动的证物。

民间价值:

对研究岭南民俗文化具有参考价值

《宝安民俗》一书历经4年多的精心打磨,日前由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宝安区首部研究本土民俗文化的专著,是全面、系统、权威的民俗文化百科书。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刘曙光在序言中说:“这套丛书关于民俗、信仰等方面的研究,资料翔实,实例生动,对于研究岭南民俗文化等,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宝安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是1680多年前的东晋《地理志》。如今时间已经迈入崭新的21世纪。毫无疑问,这半山半水满城厚重深邃的历史底蕴,成为宝安人彼此认同的重要标志,也是宝安人引以为自豪的精神财富。正如廖虹雷所说,从远古走来的宝安,逝去的是历史故事,沉淀的是城市精神。

宝安日报记者 李秋妮

■记者手记

七旬老人倾情民俗著作不断研究不止

作为深圳本土文化人,《宝安民俗》作者之一的廖虹雷,一直在研究民俗文化的前沿奔波,为了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研究史料,年过七旬的他一直行走在乡间,为采集民俗文化不遗余力。从对古村、古人、古迹倾心关注,再对深圳本土的生活习俗、地方语言、民间艺术等潜心研究,目前他已出版《深圳风土人情》《深圳民间美味》《深圳民俗寻踪》《深圳民间节俗》《深圳民间熟语》等民俗专著。

因为从事文化方面的编辑工作,遇到模棱两可的地名读音或者宝安的民俗问题,记者第一个就想到就是向廖虹雷请教,尽管已是闻名遐迩的深圳知名民俗学者,但他总是很谦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想方设法给予详尽的解释。而对廖虹雷的答案,感激之余,记者也是深信不疑——凭他对本土民俗文化的执着、热忱和专业的研究,以及对深圳这片土地的深情。

几十年如一日地奔走在一线乡土文化的路上,廖虹雷的著作不断,研究不止。不管谈到深圳的哪座山、哪条老街以及岭南语言文化的发展历史,他都可以侃侃而谈。年过古稀的大脑里就像装着一座丰富的民俗宝藏,取之不尽。

宝安的民俗文化,不知不觉就在悠长的岁月中形成、嬗变、创造和传承下来。作为土生土长的宝安人,廖虹雷一直走在研究和传承的路上,从未停下来,能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研究史料,这是他的心愿。

宝安日报记者 李秋妮

[责任编辑:曾舒琪]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