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网源稿件库(慎) 深圳宝安网>

新安街道甲岸社区拍摄短视频 记录居民战疫暖瞬间

王仪儒。

吴志强视频连线。

苏淑珍。

邓金生。

梁汉权。

新安街道甲岸社区是一个随着城市变迁的“村改居”社区,面对疫情,无论是社区大家庭中的老党员,还是新加入的“90后”,人人尽力,事事关心,展现着普通人的责任担当。

昨日,记者从甲岸社区党委了解到,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摄影爱好者在甲岸旧村的日常防控一线自发搜集素材、拍摄制作了一部“小村故事多”的短视频,15分钟左右的时长,总共记录了10个甲岸人的战疫故事。这部拍摄者、被拍摄者都是普通居民的短片,历时一个月,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剪辑,将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滚动播放,展现“把平凡的小事干好,就是为民服务的强大汇聚”的主题,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担当作为。记者也对其中的5个故事主人公进行了采访。

王仪儒:踊跃捐款的“铁娘子”

“国家现在这么难,捐一万,你没有现金,去银行帮我取出来,送过去。”响应党中央号召,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王仪儒对女儿说。

今年84岁的王仪儒1985年起就定居宝安,直至去年为了便于家人照顾其起居才搬去福田女儿家里。离开甲岸的这几个月,她时常挂念社区的老朋友,也密切关注社区抗疫工作。疫情当前,甲岸社区党委也记挂着她的日常生活,询问她是否需要帮助,提出要去福田探望慰问。王仪儒拒绝了社区党委的好意,表示非常时期绝不能给社区添乱,她每天绕客厅来回走动锻炼,身体还好。次日,王仪儒悄悄回到了甲岸,还没坐下就从口袋拿出要交的党费。她说,不能去一线尽力,但要出一份力,她想念甲岸,想跟老同志们在一起。

吴志强:隔空写信助力的“老同志”

“我是甲岸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一名中共党员,自从迁往深圳,成为甲岸的一员,党组织、领导及同志们对我家的关怀、爱护和帮助,一直以来历历在目。在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中,我虽在平淡中度过,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更应尽心尽力给予支援……”春节前,在甲岸居住了整整20年的老党员吴志强回到老家探望陪伴90多岁的老母亲,因疫情影响一直没能返深的他以汇款的方式捐款,并附上一封亲笔信。

在远程视频连线的对话中,吴志强心心念念的都是党委政府对老党员的关心关爱和甲岸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他对社区工作人员讲述着甲岸的变化发展,表示自己已深深融入这片热土,人不在甲岸,心始终在甲岸。

苏淑珍:传递温暖的“90后”

90后苏淑珍是一位广州妹子,也是甲岸社区的一名“新人”,2月中旬才正式搬入甲岸,但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已了如指掌。苏淑珍说,因感动于搬家时值守社区卡口的“红马甲”耐心又热心的帮忙,她喜欢上了甲岸社区,于是从入住社区的第二天开始至今,她一边等复工通知,一边关注并报名参加“战疫先锋”发布的志愿服务活动,把自己曾经感受过的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我现在是甲岸社区的一员,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安排很细致,所以我们志愿服务效率很高。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苏淑珍和伙伴们一起,投身社区防疫一线,共同“守好家门口”,展现着“90后”年轻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邓金生:跑坏两双鞋的“三次员”

社区城管工作一干就是21年的邓金生在疫情防控期间还成为集服务员、送货员和清洁员于一身的“三次员”。

“非常时期,大家都有危险,但都在全力以赴,而且我走路快,完成得快。”一看到“居家战士”微信群叮咚求助的微信消息,邓金生便要立即出发,一路小跑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送物资、倒垃圾、测体温等服务。平时爱打篮球的邓金生走路如风,最近两个月的忙前跑后,已经跑坏了两双运动鞋。

梁汉权:走街串巷的“独行侠”

甲岸社区美食众多,梁汉权是社区“6人纠察队”成员之一,主要负责纠察餐饮业违规行为。

“这段时间大家很辛苦,但都在认真按照分工,做好每一项防控工作,共同维护社区健康安全。我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大家一起加油。”为了避免在纠察过程中因大队人马不方便,他常常一辆车、一套制服、一个人独自行动,走街串巷,一旦发现隐患,立即呼叫队友,迅速行动,让辖区存在违规行为的商铺措“收”不及,有效保障居民健康,安全享受美食。

宝安日报记者 火星 通讯员 卢秀琳 文/图



[责任编辑:谢莹]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