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来自北京的特殊快递 西乡法庭化解财产纠纷的背后故事
执行员朱海军邀请当事双方进行协调沟通。
近日,西乡法庭执行员朱海军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快递,是一面从北京寄过来的锦旗,“执法严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充满对执行法官的感激。邮寄锦旗的是一件财产执行案件的申请执行人,该案标的本金人民币22万余元,强制扣划加上主动履行仅仅到位5万元,并未足额执行到位,为何申请执行人会寄来锦旗表示感谢呢?
夫妻离婚 财产分割则陷入僵局
2006年,申请执行人廖某(男)和被执行人林某(女)因感情不和到法院起诉请求离婚,双方育有一四岁女儿,后法院判决双方离婚,婚生子由母亲林某抚养,廖某支付抚养费每月600元至婚生子年满18周岁止。2007年,林某将二人原居住的夫妻共同所有的房屋变卖,2019年,廖某向法院提起离婚后财产纠纷要求分割该房产,依据二审生效法律文书,被执行人林某需支付申请人廖某20多万的财产分割款。
然而,案件的执行并不顺利,仅执行到位不到1万元,其后再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而申请执行人则以急需这笔救命钱动手术为由,向法院申请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甚至强烈要求拘留被执行人,以期能尽快执行到位。承办人意识到这不是一件简单的财产执行案件,背后涉及复杂家庭矛盾纠纷,不能一味地强制执行,这样不仅会加剧矛盾冲突,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深入案情 发现双方矛盾的根源
为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执行员与双方沟通后了解到,双方虽针锋相对,但对女儿都心存愧疚,这份愧疚让双方都产生了十分矛盾的心理,林某作为单亲妈妈,为了能够抚养孩子长大,无奈之下只能变卖房产,将所得款项用于母女二人的生活费、教育费等,同时又担心廖某打扰她们母女二人的生活,因此对他一直避而不见,甚至抚养费也不追索。
廖某因见不到女儿,认为是林某教唆女儿不认自己,曾在2019年以探视权纠纷起诉至法院,多年后还提起离婚后财产纠纷,并申请了强制执行,以惩罚被执行人。作为父亲的他内心其实也十分矛盾,一方面因见不到女儿,对林某心存怨恨,另一方面又害怕自己向法院起诉的行为会引起女儿的忌恨,所以对探视权纠纷撤诉了。二人因为女儿,进入了互相赌气的恶性循环。
抓住关键 搭起三方沟通的桥梁
经林某同意,执行员当面向孩子了解情况,小女孩坦言,她的心里也是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她十分理解母亲的独自抚养她的难处与艰辛,对母亲心存感恩;另一方面,从小缺乏父爱的她也很渴望父亲的疼爱,但是对以“起诉”方式出现的父亲感到陌生,不希望他破坏母女的平静生活。“三人复杂的情感和忧虑都藏在了心理,只有做他们沟通的桥梁,让他们理解彼此内心的想法,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承办人朱海军说。
反复协调 打开了三个人的心结
在了解孩子的复杂心理后,执行员立即与申请人廖某取得联系,将女儿的矛盾心理,和她们生活的现状一一告知,希望廖某也能和孩子一样理解被执行人这么多年一人带孩子的艰辛,同时,孩子抚养、教育等方面都需要花费不少钱,希望他能适当减少执行款,听到执行员的话之后,廖某沉默了。原本强硬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他说:“其实自己也不是很在乎能执行到多少钱,能有个三五万解决现在的困境,能与女儿加个微信,每年视频聊天几次就心满意足了。”并且承诺承担女儿的抚养费与上大学的费用。执行员看到了和解的希望。
但被执行人林某一直非常抵触强制执行,于是执行员反复以情释法,并将廖某的想法告诉了林某,并解释道,孩子很懂事,也很渴望父爱,廖某毕竟是孩子的父亲,如今生活上遇到了困境,适当地支付一些执行款就当帮助廖某度过困境。最终,执行员用真诚的态度赢得林某的信任与理解,经过十余次的电话沟通,林某终于同意和解。双方最终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由被执行人林某支付申请执行人廖某五万元人民币,为方便廖某与女儿联系,林某也将女儿的微信推给了廖某。
宝安日报记者 张剑峰 通讯员 吕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