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最高寿的潘衬好:医养结合型敬老院里的“姑婆”

看到有人来访,老人开心作揖鼓掌表示欢迎。

▲医护人员定期走进敬老院,为老年人提供体贴的体检服务。

在记者采访时,老人坐在轮椅上安安静静。

宝安沙井敬老院里最高寿的潘衬好。

“好,好,好!”潘衬好穿戴整齐,红色的衣服和鞋子显得特别喜庆,不住地鼓掌,这是老人家开心的表现。1912年农历四月十六日,潘衬好出生于出生于万家蓢(现在的新桥街道万丰社区),今年已经106岁了,是沙井敬老院里最年长的一位。老人家对过去好多事都已记不清了,但记者的思绪却一下子被拉回到了4年前的某个下午,当时第一次见到老人家的场景,听她述说其下南洋打工的辛酸史。

潘衬好21岁那年,父母为她包办婚姻,婚后不久,她便育有1儿1女。“男儿漂泊为本分,女子漂泊为家贫!”为了帮补家用,她便下南洋打工了。在外打工的日子并不好过,挣的钱也是杯水车薪,没法养活孩子,不久两个孩子便夭折了,老公也抛弃了她。潘衬好无亲无靠,便与一同在异国他乡谋生的姐妹阿福、阿桃相依为命。阿福、阿桃是“自梳女”,这个群体是女性对封建包办婚姻盲婚哑嫁的一种反抗。梳起的女人,大家都习惯叫“姑婆”。潘衬好虽然结过婚,但最后也是孤家寡人,所以大家也喊她“姑婆”。

潘衬好在南洋辛苦了大半辈子,78岁那年,再也干不动活了,便想到回到故乡沙井落叶归根。1989年,她的侄子把她接了回来,把她安置在“合顺堂”。“合顺堂”是当时万丰村为了让“姑婆”这个群体能够安享晚年而建的房子,潘衬好是最早住进“合顺堂”的“姑婆”,也是最后离开的那一位。福姑、桃姑……他们一个个与尘世了断离开了,潘衬好也便搬离了“合顺堂”,来到了沙井敬老院。

在沙井敬老院里,潘衬好有了更为贴心、细心的照顾。她每天起床后,喜欢掰着手指,数着床栏,“1,2,3……”吃完早餐,便由责任护理员推着轮椅到院里转转,晒晒太阳,做做手指操。沙井敬老院里住着31位老人家,平均年龄达89岁。在这里,有15位工作人员,分三班倒,24小时制无缝衔接,照顾着老人的生活起居。为了提高这些老人家晚年的生活质量,随时了解老人家的身体状况,沙井敬老院与沙井人民医院沙头社康签订了医养结合协议,社康的医护人员每周五都会上门巡查,为老人家门做些日常保健工作,做好老人健康档案管理,并定期提供体检服务。每年5月,宝安区卫生健康局也会给满60岁的户籍老人、满65岁的非户籍老人安排免费体检,全方位保障老人身体健康。

看着护理员推着潘衬好到院子里晒太阳的背影,记者猛地想起老人家几年前说的话:“我过百岁了,比普通人多活了十几二十年光景,前半生苦,后半生也算是享福,儿女夫家走在前头,我那时‘走’也了无牵挂。”

宝安老人健康福利包

享受免费健康管理

宝安区各社康中心为辖区65岁以上常住居民提供:免费体检、免费送药(限于符合条件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免费中医体质辨识以及健康指导、免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免费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等健康管理。

享受意外伤害及意外医疗保险服务

宝安区积极开展“银龄安康行动”,提高老人抵御风险能力,由政府出资,已为全区3.62万名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购买意外伤害及意外医疗保险。

高龄老人津贴再提高

10月1日起,深圳将调整户籍高龄老人津贴发放标准,月发放津贴从100元-500元提高为200元-1000元。

享受“幸福老人计划”

宝安区每年资助各级老年社会组织和为老服务组织,开展老年人文化体育、学习活动。2019年安排“幸福老人计划”资助经费750万元,资助老年人活动232项。

医院挂号发药优先

各区属公立医院都设有老年人优先服务窗口,对老年人实行优先挂号、发药。

统筹:宝安日报记者 杨林

文字:宝安日报记者 罗裕昭 通讯员 潘惠茹

图片:宝安日报记者 雷小舟


[责任编辑:谢莹]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