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言传身教做好事 带动一群人温暖这座城

新桥街道爱心一族协会会长 曾柳英的爱心事业永不退休

英姑为环卫工人献爱心。


爱心一族与市民在中华美德长廊合影。

英姑(前排左一)带领爱心一族看望老人。

英姑带领爱心一族为工人们献爱心。

英姑组织开展的好家风旗袍秀。

曾柳英人物档案

今年72岁的曾柳英是一位有着53年党龄的退休工人,宝安区新桥街道爱心一族协会会长,新桥街道上星社区本地居民。曾柳英在义务工作中创造了多项奇迹:她组建的义工组织从最初的13人发展到现在的6000多人,是全市基层义工组织中发展速度最快、人数最多的一个义工组织。作为深圳市五星级优秀义工,曾柳英已为社会义务工作7万多个小时,先后获得全国、广东省、深圳市“三八”红旗手,深圳“文明市民”、“义工标兵”等光荣称号。

“宝安有你”开栏语

灿烂海湾逐梦而行,所有美好都因有你。最近几天,一曲《宝安有你》奏响560万宝安人追梦圆梦的激昂旋律,唱响宝安大地。歌中所赞颂的宝安奋斗者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是你和我。即日起,本报在原有“因为有你,宝安更精彩”专栏的基础上,优化整合推出“宝安有你”系列专栏,全方位展现在宝安生活、工作的人士,尤其要展现各行各业奋斗者逐浪湾区建设大潮的激情与干劲,激励全体宝安人在建设“湾区核心、智创高地、共享家园”过程中勠力同心、奋勇当先。敬请关注!

自1995年爱心一族成立以来,做过的好事不计其数,帮扶过的人也记不清。从最初的13人,到如今的6000多人,这个数字一直在递增,爱心一族的队伍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越来越多的人从帮扶对象的“受”者,转为帮扶别人的“施”者。感动别人,也被别人感动,曾柳英(英姑)成为新桥街道爱心一族的精神领袖,像一面旗帜引导着这支代表社会良善与正能量的“航母”前行。

如果说一个人是一盏灯,那么英姑用她数十年的言传身教,已点亮了无数盏灯。

一群人影响一城人凝聚起社会大众爱心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人做好事不难,难的是让一群人都来做好事。而英姑做到了,做了一辈子的好事,还带动周围的人都来做好事,实现“一群人影响一城人”。

英姑是宝安区新桥街道爱心一族协会会长曾柳英。1947年出生在宝安农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初中毕业后回乡曾担任大队妇女主任。此后的50余年时间,英姑一直坚持并致力于扶贫帮困。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夜吹遍神州大地,物质的富裕却带来部分村民的精神空虚,特别是年轻一代互讲享受攀比,关爱他人、互助互爱的风气日渐淡薄,这让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作为一名老党员,她认为有责任身先士卒带动他人,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单薄的,只有许许多多的人一齐做好事,才能带动整个社会风气好转。

1995年,在英姑的召集下,13位热心人士自发组织慰问孤寡老人,揭开爱心行动序幕,创立爱心一族协会。这是一个包容力极强的组织,会员中既有国家干部,也有普通平民;既有企业老板,也有外来青工;既有家缠万贯者,也有孤身贫寒人。

“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从爱心一族成立起,英姑就给身边人传达这个理念。在她看来,“会长不是一个官,只是一个召集人,我希望将每个人心灵深处蕴藏的那份爱心召集、凝聚起来,去服务社会、服务他人。”

“为什么我能坚持下来?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人在一起努力!”英姑说,所有的好人好事都凝聚着大家的力量,靠的是社会的支持。“我们的事迹感动了别人,而我们自己也被别人感动。”英姑说,爱心一族是一条纽带,把社会大众的爱心凝聚起来,把求助者与捐助者串联起来,而这条爱心链也成为传递能量的输送链。

24年来,爱心一族的目光紧紧围绕弱势群体,成为补齐社会短板的一支庞大的民间力量,也代表着一个社会的温度。如今,爱心一族已成为一种社会效应,造福一方,唤醒的是一城人的善良。

刚退休又赴任“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永不退休”

端午节这个节日对爱心一族而言,意味着连续一个月的忙上忙下。集食材、包粽子、送粽子,成百上千个粽子分批次送到清洁工、建筑工人等一线劳动者手上。这些粽子正是“百家粽”——无论食材还是人力,都是众人自发出钱出力完成的。见到英姑时,这个身材消瘦的老人,小小的身体里似乎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走到哪里,大家都会主动与她打招呼,敬重地称她“英姑”或者“会长”。

今年72岁的她,已是一名有着53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她有一个乐善好施、心地善良的母亲,经常从微薄的生活费中挤出一点钱来接济乡亲,使曾柳英从小受到了传统美德的启蒙和熏陶。上小学时的她就积极参加学校的学雷锋小组,上世纪60年代即成为宝安的学雷锋积极分子,19岁便入了党。

英姑的心里装着的总是他人,唯独没有自己。她曾因颈椎增生住进了医院动手术,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她再三嘱咐家人不要说出去。后来她出院回家休养时当地政府才得知这一消息,并送去4000元慰问金,可是第二天,曾柳英就把这笔钱捐给了内蒙古灾区。这么多年来,她放弃了所有劳模疗养等机会。亲朋好友约喝茶,她的回复是“来办公室喝”。家人对她工作的支持让她既欣慰又内疚,她的孙子出生了,但她没有时间去照顾,她的家人便请人帮带孙子,而放手让她去帮助更多人。

24年前的5月31日爱心一族挂牌成立,而6月1日正是英姑领退休金的第一天,这意味着她这辈子一天都没有退休过。“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永不退休!”这句赤诚热烈的话,英姑说得十分自然,因为她已用行动证明这句话的分量。雪中送炭,扶危济困,这条人生信条,她执行了一辈子。英姑用那颗赤诚的爱心,树立起一个有着共产主义信念的老一代共产党员形象。

传统文化润泽一方好家风撑起社会风气

带动社会风气的转变一直是英姑心头所系。如今,国学诵读班、生命关怀组、“好家风”旗袍秀成为爱心一族的三大常设活动。“个人好,家庭好,社会好”,这个递进式是英姑的朴素方法论。一个女人背后是一个家庭,从妇女入手改变精神面貌,进而改变一个家庭。她相信人心都是向上的,也是向善的,通过好家风来实现整个国家精神面貌的改变。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5年来,来自70个家庭的父母孩子每周齐诵读国学经典,这成为爱心一族国学班的一道风景。“传统国学要从孩子抓起才有效果。”英姑说,“我们要求加入进来的,不论是孩子还是家长,都要用心学习,坚持学习,如果只是想把孩子扔到这里来,家长不负责,我们是不会让他们进来的。”在她看来,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形成一种正能量的磁场,最终感化人、改变人。“哪怕收获一句都会受益。”她希望通过“明理”,在晨读晚诵的潜移默化中擦亮眼睛。

田稀是爱心一族国学班的老师,这个公益课程她一上就是5年,最初的国学老师陈清丽已因癌症离世。“一个是癌症晚期带病上课,一个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他们都能做到,我们有什么理由放弃呢?”田稀告诉记者,如今,越来越多的爱心一族义工自发加入国学班的队伍,共同来挑起这个爱心“担子”。

扶贫先扶心帮扶一处就改变一方人

“帮急不帮穷”,通过心灵上的改变,鼓励帮扶对象自己站起来,实现自力更生,这是英姑给爱心一族定下的“帮扶规矩”。爱心一族帮扶的足迹早已不局限在一个区域,每次带着募捐的善款到贫困地区开展帮扶,她都号召当地老百姓参与进来,鼓励当地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扶一处就改变一方人,这社会“营养剂”直指人心。

贵州纳雍县是爱心一族的帮扶对象之一,建筑道路、建设桥梁,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捐资助学、修建学校,用文化春风化雨更是英姑心头所系。宝安区的爱心企业出资建设了贺鈺爱心小学,英姑特别要求学校师生坚持学习《弟子规》。“用钱帮人只能解一时之困,要把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扶贫的项目,把传统文化教育送到山区,让这本来就纯朴的村民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英姑认为学习传统文化十分有效,“如今这个学校出了好多大学生,学校还组织义工队去慰问孤寡老人、开展拾垃圾环保宣传等。”

“过去的‘做好事’,我们从经济层面帮助解决物质困难,可现在更重要的反而是要从精神层面引导,从做人方面重塑心灵,扶正社会风气。”英姑的理想是,“每个家庭都出孝子,每个家庭都和和睦睦的。”

如今,万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齐造爱心亭后,英姑还发动将爱心亭建成了文化长廊,把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都刻上去,这里面自有深意。英姑的初衷就是想让来这里游玩的旅客有学习的机会,获得更多的精神能量。她希望以此造福子孙后代,让传统文化“流行”起来并传承下去。

宝安日报记者胡小娟/文李立治/图

■评论

初心如磐爱心筑就文明高地

岁月不居,本色不变。

连日来,采访有着53年党龄的老党员、爱心一族协会的会长曾柳英,犹如面对一部浩瀚的书,令人满心敬佩,因为每一页都是那么真挚感人。当你慢慢品读,能感悟到什么是大爱传奇,能领悟到什么是坚守初心。

欲事立,须是心立。热心公益事业的她,不曾忘记53年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立志为人民服务一生的赤诚之心;不曾忘记24年前,带头创办爱心一族协会那份爱心、决心、信心。如今,已然72岁的她,每天忙忙碌碌,根本没有想过退休。正如她所说,“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永不退休”“我是不能停步的”。从扶贫济困到推广国学经典、创办道德讲堂;从沙井到覆盖至全区乃至全市甚至省外;从13位沙井青年共同发起的志愿服务组织,到已拥有6000多名志愿者,并荣获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曾柳英带领着爱心一族协会践行着生动传奇,诠释了“不忘初心,也有恒心”的时代内涵。

爱心所至,文明花开。爱心一族协会成立以来,曾柳英与志愿者们不断地用真情播撒着爱心的种子,绽放出灿烂的文明之花。他们是传递大爱、传递文明的最美使者;他们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时代先锋;他们引领越来越多人加入爱的接力赛,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不论是受助者的爱心反哺,还是万人共建爱心亭,或是跨省进行助学帮扶……一个个暖心的画面令人动容。于是,我们看到,在爱与被爱、感动与感恩的凝聚下,城市的文明品格也随之形成,城市因民风淳厚、爱心厚植而更美。

榜样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哪里有榜样,哪里就有新气象。“一个人带动一家人,一家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方人,一方人影响一城人”,这是对曾柳英及爱心一族协会榜样力量的鲜活写照。他们正如精神星空的宝安之光,用榜样的力量涵养文明厚度,为宝安这片文明沃土更添璀璨。(张爽)

爱心一族简介

宝安区新桥街道爱心一族协会,被誉为深圳乃至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典范、标杆楷模、道德旗帜、慈善名片。先后荣膺深圳经济特区精神文化建设以及公民道德建设的义工标兵、先进群体等称号近百项。2015年被评为“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016年获得“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016年,建成“爱心亭·中华美德文化廊”,被评为“2017深圳关爱行动优秀项目”;2018年被宝安区民政局评为社会组织4A级单位,同年被评为宝安区“尊师重教先进单位”。

截至目前,累计发起义工参与环保宣传、交通安全劝导活动等超15万人次,组织公益演出300余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班千余场,组织义工服务时间达30万小时。慰问关怀帮助困难群众逾万人,为灾区人民、残疾人等筹捐善款2000多万元,资助失学儿童6000多人,长期抚助200多名残疾和孤寡老人。在内蒙古、青海、贵州等地的贫困乡村,修建学校7所、建桥6座、敬老院1所、凉亭1座、爱心亭1座。

[责任编辑:曾舒琪]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