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发区政协委员共鸣
以四个路径规划推动宝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大族激光的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在刚刚闭幕的宝安区六届四次党代会上,《宝安区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被确定为2019年区委1号文件。该措施立足宝安制造业发展实际,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抓住关键环节、关键要素和重点企业,聚焦产业链、创新链和支撑链,共推出了十大举措。昨日召开的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发了政协委员们的共鸣,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区政协工商组同时提交了《关于推动宝安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
提案建议,以四个路径规划推动宝安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宝安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规划应坚持多规合一的规划引导,坚持产业聚集发展的园区引领,坚持抢占优势产业的尖端市场,坚持面向未来的跨代孵化。
分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们纷纷针对宝安制造业现有问题提出建议,希望政府出台工业厂房租金管理政策,确保工业用房租金稳定;严控工业用房的转租行为,规范工业用房公摊面积;招引高质量产业项目做出示范,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产业人才和项目落户宝安;遴选一批符合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在细分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市场份额领先的企业纳入培育库,并从政策扶持、产业空间、人才服务等方面给予保障,推动其成为细分行业领域的单项冠军,为未来成长为航母级企业打下基础。
政协委员们还建议,要加快完善科技成果与产业的对接机制,推动创新成果与生产制造融合;加大知识产权培育激励及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研发创新环境,从多方面推动宝安区制造业发展再上台阶,把宝安打造成为珠江东岸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核心区。
区政协委员古菁华:
招引优质龙头企业带动跨代发展
古菁华认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点,宝安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非常明智,非常及时的。“我曾经参加过区高新园区的开发建设,也见证了宝安区在产业发展转型中一步一步的从劳动密集型到知识技术企业型的发展。”她说。 在具体如何促进宝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话题讨论中,她表示,宝安区应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精准招引优质龙头企业带动跨代发展。通过“强现有”,招引智能制造、现代物流行业领军独角兽,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通过“建未有”,招引会展、数字、海洋经济等产业龙头企业;通过“补不足”,招引生物医药、临空经济、无人系统等产业链上、中、下游细分行业的标杆企业;扶持民营科技企业推动制造业绿色转型、技术改造升级、产品创新;推动制造业原创能力突破,招引国际工业技术研究机构等入驻,构建工业研发人才载体和技术创造源。通过强基础提升营商环境引领高端资源高效汇聚。 她还提出,深圳赋予宝安的海洋产业示范区的定位,海洋经济也是宝安区未来的产业方向,在发展中可以引进龙头企业,依托国际一流的实验室和平台,汇聚上中下游产业链,共同打造质量强区。
区政协委员杨辉:
制造业是创造财富最重要的产业
“今天的宝安区为什么能在全国知名,最重要的一点是过去我们的制造业创造了巨额的财富。”杨辉提出,目前制造业依然是宝安创造财富最重要的产业,只不过如今的制造业已经走向更高端、更精密、附加值更高的阶段。杨辉指出,宝安制造业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空间和成本的问题,其中,生产空间价格上涨有市场规律原因,也有生产空间被改为他用导致减少的原因。但生产空间的生产属性不应随便允许改变。“市里也划定了工业红线,未来对工业红线内的旧改也要把控,未来制造业厂房应该有空间高度、空间跨度、高载荷、高稳定性的要求。”针对部分委员提出的关于政府相关部门检查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的问题,杨辉认为需要政府对检查工作做调整,使之更加有效,同时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另外,也要引导全社会重视支持制造业。
区政协委员易雁翎:
宝安要加大制造业创新源头布局
宝安的核心是制造业。制造业的长足发展,自主研发是核心,高端创新平台是引领,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是趋势。宝安制造业优势在于基础雄厚,链条完整,但同时存在源头创新不足、自主研发不足、科研成果转化不足、龙头企业引领不足问题。易雁翎认为,要真正实现珠江东岸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核心区目标任务,必须下大本钱补足科研院所和创新平台匮乏的短板,瞄准国际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创新平台,瞄准重点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以“工兵雷达”“稳准狠”的精神加大招引力度,实现基础制造和源头创新并驾齐驱的格局。同时,要建立相对科学且可公告、可测评、可考核的营商环境要素体系和评估体系;通过独立第三方中立性分析,对区域营商环境进行把脉诊断,真正实现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最优区。
区政协委员龚江南:
营造关爱氛围让企业家及产业工人更自信
在产业发展中,企业家和产业工人是财富的创造者。在谈及如何促进宝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时,龚江南表示,要让企业家、产业工人成为全社会的明星,多形式营造关心企业企业家和产业工人的氛围。如每年五一节可组织全区性的工人运动会、工人文艺汇演,平日多组织岗位成才报告会,对企业人士一线工人多宣传,让工人走上社会的前台。使企业家和产业工人更有自尊,更加自信,从而对企业有归属感,对宝安有归属感。
不仅如此,更要让产业工人有未来,政府要充分调动资源,以百年树人的精神,选拔优秀青工,着力培训,使他们真正拥有一门绝技,成为行业技工中的顶尖人才,使工匠精神有实际的内容。
区政协委员潘攀:
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在坚持市场主导、企业自愿、创新驱动、政府引导的原则上,形成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加完善的民营经济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内容涵盖产权结构、治理机制、生产结构、企业文化。目标是实现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产权结构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推进一批民营企业通过产权改造,实行股权多元化改革,使公司制股份制成为民营企业的主要组织形态,推进一批民营企业上市,加大民营上市后备企业安排和培育力度。
区政协委员彭兴庭:
数据多跑路 企业少跑腿
在过去两年里,面对严峻的国内外整体经济环境,许多中小企业面临融资成本高、税负成本高、生产经营场地瓶颈突出、用工成本不断增加等考验。如何缓解这种困境?彭兴庭建议,设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民营企业发展基金,拓展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空间,严厉整治“二房东”哄抬房租行为,同时,利用大数据升级改造宝安区“金融超市”,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民营中小企业画像,为宝安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精准的一站式融资服务,提供政策咨询、行业情报综合信息服务,打通中小企业融资的“中梗阻”,做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区政协委员翁志明:
以集群定位 高增集群单位
翁志明认为,要打造高质量产业大区,首先要营造好的营商环境,制定行业标准,高科技产业以集群定位,不能单批干。宝安作为产业名城,具备产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承载着做产业的定位,宝安区发展高科技产业,也是有根据的,他提出,要发展好高科技产业,首先要集群,同时要具备好的条件,让好的集群单位能够高增而上。
区政协委员杜生鸣:
解读措施 把握政策导向
区政协委员杜生鸣向大家详细介绍了《若干措施》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点。一是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对国家、省、市级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给予1亿元、5000万元、3000万元的奖励;二是建设制造业技术服务中心,主要面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但技术需求较大的企业;三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主导制订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高额奖励,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主导制订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给予每项标准最高100万元的奖励;四是高位对接德国制造工业4.0,下周德国巴伐利亚州将有一个200人的经贸代表团来宝安探讨合作事宜;五是按照制造业企业纳税额规划配置产业研发用房、口岸经济带,均属创新政策;六是培育宝安工匠,将“宝安工匠”纳入宝安区高层次人才,是对高层次人才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区政协委员张东辉:
剖析国企现状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区政协委员张东辉建议,一是按照“一区多园”模式统一规划园区定位,大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产业和企业;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细化容错机制,保障区属国企的稳定性,减少划转频率,综合考虑区属国企园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短期收益与中长期收益,对凡是涉及产业载体建设的项目及引进重大产业进驻的,能为园区土地产值升级有较大贡献的区属国企给予奖励;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园区企业遴选制度,帮助区属国企建立完善的投融资机制,改变现有招租政策限制,鼓励区属国企同央企、市属国企合作,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思路,构建“园区金融+上市平台+产业集聚”的商业模式;四是智慧引领,着力构建招商、金融科研、国企园区服务、旧工业区转型升级和综合物业管理平台。
区政协委员黄俊超:
加大政策指导 建设信息数据互通平台
一是希望要有惠企政策,好政策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希望政府重视产业链的生态环境建设,政策要大小兼顾,特别关注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如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知识产权保护等迫切难题;二是希望要有人才政策,人才才是第一资源,创新原动力,希望政府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如对子女就学、安居房政策、医疗卫生等基础建设落实相关政策;三是希望搭建互通平台,希望政府加大建设国内外互通交流平台,发挥信息数据的汇集、交流作用,及时分析国内外市场及消费动向等前沿咨询,分享国内外企业的成功案例,针对科研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和新材料、新技术等领域的信息互通,帮助制造业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全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区政协委员张庆华:
科技创新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要提高宝安核心技术水平,需要引进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和科技基础设施等资源,以此提高宝安的自主创新水平,推动实现科技创新能力跃升。”张庆华说,要加快建设高端产业空间,除了遴选好项目、好企业,还要打造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产业载体,加速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助力创新企业发展壮大,孕育出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和高成长性的企业,打造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链。
区政协委员张维忠:
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区政协委员张维忠表示,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把目光对准大企业,建议在帮扶小微企业时要可以转变思路,集合小微企业建设“小微工业园”,建设健全小微企业工业链,联手发展,组合壮大。同时,政协委员要对企业进行走访送服务上门,有针对性地帮扶企业解决各种问题。比如面临的制造业量大不强的问题,核心是就是技术和工匠人才的掣肘,政协委员要发挥优势,集合企业总结好的经验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企业受惠受利。
区政协委员曾剑琨:
拓展产业空间,做好人才保障
宝安区委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推出十大举措,从企业技术层面、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对接、空间优化、加强服务等方方面面都提到了。现在就需要政府如何出台精准措施落实,要全面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在空间方面,宝安的产业空间并不缺,只是没有调配好,我区大部分工业厂房都在国有、集体及股份公司手上,这些空间应承接好优质产业,对民企及个人的产业空间则让微小、初创企业,做好合理分工。此外,要发展高质量产业必须有更多的高端人才,如何引进高质量人才,又要留得住人才,都是我们下来要研究解决的,最后就是要建设一批优质规模园区,留住企业研发总部。
区政协委员刘振国:
探索供地模式改革 助推产业结构升级
刘振国在会上提及,探索新型土地供应方式,保障重点优质项目用地,是符合宝安区当前经济发展需要,有利于优化产业空间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刘振国建议借鉴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如“先租后让”“联合竞买”等供地模式,有利于严把项目引入关,甄别、吸引和留住优质产业。同时,在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的精准供应的基础上,采取考核淘汰机制,分阶段管理批后用地,并建立“多部门、全方位、全周期”的联动监管机制,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区政协委员马鑫:
制定标准让企业转型 有方向可寻
目前宝安区的高大上企业是璀璨明珠,但芸芸众生的中小微企业才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石。现在企业都在讲创新,在发展高质量制造业过程中,政府应该有识别何为高质量企业的标准,单一的评审和专利认证有时并不能衡量企业的创新标准。他认为,应该把人均产值、纳税、单位面积等纳入评定高质量发展企业的标准。此外,在企业转型中,比如在环保标准中,政府应有具体的标准,让企业在转型和升级过程中知道如何改,怎么改,标准是什么,让企业有方向、有目标地实现发展。
宝安日报记者 林子权 杨文静 谭君洁 徐文洛 李聪 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