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岸同治绘绿色画卷

位于茅洲河畔的康体公园,成了许多市民的休闲好去处。(资料图片)

1月12日下午,燕罗2019新年草地音乐会在茅洲河边的康体公园奏响。当音乐响起,不少市民闻声而来,在大片的草地上席地而坐。水岸同治,使此处环境较之以往大有改观,没有了河水的异味,绿化环绕空气清新,对面还有去年6月举办龙舟赛的燕罗湿地公园,两座公园沿着茅洲河畔而建,成为市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茅洲河重新焕发生机,是宝安推进水污染治理并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在刚过去的2018年,宝安强力推进1034公里管网建设、773个入河排污口整治、2650个排水小区正本清源改造、61条黑臭水体整治。在这场持久战中,全区上下以背水一战的狠劲合力攻坚,向着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坚定前行。

掀起施工热潮 2万余名工人连续奋战

2018年1月24日召开的宝安区六届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整治入河排污口773个,建设污水管网1034公里,正本清源改造小区1270个,完成14条非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的目标。而作为全省、全市治水的主战场,宝安在原目标的基础上,压力进一步增大,难度进一步升级。

在过去的一年,宝安水污染治理工作力度如何?

看几组数据:2018年以来,全区31名区级河长、64名区级副河长,75名街道级河长、219名环管员,219名段管员深入施工现场检查督导、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最高峰时,21218名工人、7044台设备在2078个工作面日以继夜、连续奋战,以决战决胜之势推动水污染治理工作提质提效。

2018年以来,全区共出动巡查+执法人员189800人次,检查工业企业76345家次,处理水事案件1467起,共立案查处环保水务违法行为972宗,下发处罚决定书868宗,处罚金额11037.45万元,其中查封扣押8宗,限产停产33宗,行政拘留23宗,涉刑案件26宗。根据生态环境部通报的2018年1-11月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情况,宝安区行政处罚案件数量全国排名第九,处罚金额排名第二。

实施治水八策 科学有效治理污染

水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宝安有自己的方法论,提出了符合治水规律和宝安实际的治水技术路线——“治水八策”。

一是建管纳污。以流域为单元,以河为中心,强化源头控制,加快排污口整治、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将每家每户的污水全部截入污水管网,确保污水不入河。

二是正本清源。强化源头控制,坚持“雨污分流、污废分离、废水明管化、雨水明渠化”的基本原则,实施雨污管网进村入户,提高雨污分流水平,实现源头排水彻底分流。

三是初雨弃流。强调初雨径流污染的收集处理,在雨水系统的末端设置适宜的初雨水弃流或调蓄装置,有效削减面源污染对河流水体污染。

四是多源补水。通过城市再生水、城市雨洪水、湖库塘水、清洁地表水补给实现四大片区河流多源补水,增强水体流动性和水动力交换,进一步改善河流水质。

五是生态修复。在实现全面截污的基础上,因河施策削减内源污染,恢复河床与护岸的自然生态,合理干预和构建水生食物链网,调控生物多样性,逐步增强河流的自净能力,恢复河流生态平衡。

六是排水管理。全面开展小区排水纳管审核并核发排水许可证,建立长效管理台账机制及定期复查机制;“以证促治”,确保生活污水预处理达标。

七是监管执法。规范强化固定污染源监管,坚持实施“全面监管、巡办分离、智慧管控”,实行“四个一”制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排污、排水行为,巩固治水成果。

八是宣传引导。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基层组织作用,形成社会共治、全民参与的治水新格局。

解决关键问题 在控源截污上下功夫

紧盯“十三五”期间2345公里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目标,全区上下攻坚克难、抢抓时间,建成市政雨污分流管网1034公里,全面补齐缺口,提前2年实现全部建设的目标。

同时,加快着重梳理新建雨污分流管网与现状干管、不同实施主体的管网项目及沿河截污管之间的有效衔接问题,打通“断头管”、激活“僵尸管”、修复破旧管,检测清疏,接驳完善,编织纵横交错、连接顺畅、调度可控的“主干管-次干管-支管-小区毛细管”系统。

此外,为解决清淤底泥去向问题,宝安区建成总规模为150万立方米/年的茅洲河1号、3号底泥厂,对淤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部分用于制作陶粒、透水砖等海绵性建材,在底泥资源化利用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为重构排污排水管网脉络,减少初期雨水的面源污染,全区还改变原有小区的错接乱接、雨污混流、污废不分等现象,从源头上落实雨污分流,管控污水排放,全面实施2650个排水小区正本清源改造,新建雨水管(渠)912.6公里,污水管1314公里,建筑立管2460公里。

建立健全机制 确保常抓不懈取得实效

治水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宝安区推进制度创新,抓住关键环节,创新有效举措,将治水任务一督到底。

一是压实河长制工作责任。按照“河长统筹、领导挂帅、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体系,形成了“31+66+10+10+66+219×3”的责任体系,编制完成全区66条河流“六个一”系统工程河务手册,明确点、线、面、体、质网络工程10大类463个子项任务,区级河长定期巡河,督战工程进度、研究解决问题。自2018年以来,全区31名区级河长共巡河713,召开河长会议204次,76名街道级河长巡河2204次,召开河长会议245次;219名社区段长巡河9315次,召开河长会议154次。

二是建立三级指挥工作体系。高规格成立区治水提质指挥部,健全三级议事决策机制,每月组织召开总指挥部会议研究重大问题,每半月召开部门联席会议,随时召开办公室会议协调解决问题。同时,全区抽调一批懂工程、能攻坚、作风硬的干部,全脱产推进治水提质工程,以EPC项目督导工作组和专项协调工作组形式,充实一线治水力量。

三是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每个项目每月的工程建设任务、人员设备投入任务及质量安全任务,将目标责任完成情况纳入项目合同履约考核体系;运用“表格化、项目化、数字化、责任化”的思维,建立“一日一报”制度,评价各项目每日任务完成情况,横、纵向分析为区级河长的决策、督办提供了数据支撑,更实现了“追进度、抓质量、重结果、严督办”的全闭环管理模式,确保工程按计划推进。

清水汩汩,绿满堤岸。宝安继续火热开展水污染治理攻坚战,确保2019年全面消除黑臭。

宝安日报记者 张萍 通讯员 江李婷



[责任编辑:谢莹]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