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义工王金云的志愿服务密码

王金云。

秋日阳光里,西乡街道固戍一路的一个办公室门口,“阳光下之家”熠熠闪光。这个经历了5次搬家的社会组织,下个月就要搬进永久的新家了。其创始人王金云购置的100多平方米的写字楼即将装修完毕,届时将作为阳光下之家的办公场所,这意味着阳光下之家在西乡有了固定的‘家’。

阳光下之家创办于2003年,2012年在西乡街道固戍社区成立更生人士(宝安)安置基地并在深圳市民政局注册。该组织专注于为更生人士和重点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导、就业安置、创业帮扶、跟踪服务,是国内首个更生人士矫正服务中心。

16年来,阳光下之家在没有接受社会捐赠的情况下,所有费用全靠王金云自掏腰包,累计花费了500多万元积蓄,现在每年还要投入50万元。16年来,王金云和他的阳光下之家帮助900多人走出了服刑的阴影,帮助200多名出狱人员找到了工作。

捧着爱的初心

为了公益攻读法学博士

翻看王金云的荣誉簿,可谓荣誉满满、硕果累累,他曾荣获全国普法先进个人等50多项荣誉。今年4月30日,他还获选2019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并受邀参加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荣誉的获得,源于一颗善良的初心。在学生时代,王金云就乐于助人,他成立过爱心社,上高中时曾随身带着垃圾袋一路捡拾同学们丢弃的垃圾,再放入垃圾桶。1995年,他曾将6篇稿子积攒起来的100元稿费捐赠给湖北受灾群众。

1999年,王金云来到深圳,下火车时就遇到义工帮忙拿箱子、指路,让他深受触动,深感这座城市的温暖。于是,当年他就申请成为了一名深圳义工。王金云先后在山区助学、交通文明劝导等一系列活动中做志愿服务,如今,他的志愿服务时间累计已超过了15000小时,他自己企业的员工也均是义工。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王金云意识到义工服务可以更加专业专注。为此,他将志愿服务的重心转向对更生人士和重点青少年的帮扶,在这一特殊的领域深耕。矫正帮扶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专业性强。为提升专业化水平,王金云自学成为法学硕士,目前正在攻读法学博士课程,并在深圳发展了由100多名司法工作者、法学专家、心理学家等组成的专业志愿者队伍。

帮扶对象成助人者

让这份爱不断延续下去

“我们在帮助服务对象时把爱传递给他们,就是希望他们能将爱延续下去。”王金云说,在西乡,有一个服务对象叫小金(化名),他回归社会后很迷茫,曾多次碰壁。在阳光下之家的帮助下,小金从一名煤气运送工、送水工开始,逐渐踏上创业之路,工作踏实卖力,期间,他发现了桶装水生意不错,在“阳光下之家”和爱心企业的支持下,成立了一家桶装水运送公司,随后自己又开了2家公司,他的公司目前过渡性安置了3位重点青少年。不仅如此,得知王金云号召17支西乡义工队伍参加公益金百万行时,他也和王金云一起,连续7年参加公益金百万行活动。此外,在西湾公园、西乡敬老院等地,都能看见小金做志愿服务的身影。

小金是众多帮扶对象中的一个。16年来,王金云和他的阳光下之家帮助900多人走出了服刑的阴影,帮助200多名出狱人员找到了工作,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刷新。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我要帮更多人书写精彩篇章”

在社会帮教公益事业的路上,王金云已走过了充实的16年,这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要我放弃阳光下之家,我宁愿以失去我的左手来进行交换。”王金云告诉记者。

目前,王金云的爱心事业正在加速壮大,布局更加全面,至今已创立了阳光下、粤青年、蕲商等9个帮扶青年就业创业项目品牌,既有帮扶更生人士重返社会的,也有帮助重点青年创业的,还有帮助困境儿童的。

安置帮教是一项时间跨度很大的工作。据王金云介绍:“改变一个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一个服务对象我们跟踪服务了15年。我们为每一个服务对象都建一个相应的档案,有的多达100多页,文字记录多达10万多字,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本书。”

对于未来,王金云也有着自己的目标。“阳光下之家在西乡扎根只是开始,把它做成上市的社会企业,是我的梦想。”王金云说,未来希望阳光下之家自主研发的社会企业项目“阳光下养车”能在全国开更多的连锁店,帮助更多的更生人士和重点青少年就业创业。

宝安日报记者 刘杰 通讯员 都广婷(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贺靛婧]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