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滚动图片 深圳宝安网>移动端滚动图片>

追寻宝安红色密码 革命精神照亮初心

区委党校深入挖掘宝安一大史料,呼吁社会各界积极提供线索

宝安一大旧址。(资料图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而宝安区委党校近日也传来了好消息。通过近半年的寻访、挖掘和整理,中共宝安县“一大”党史研究工作已经初见成效,部分史料更是首次发现。

深入调研

兵分多路追寻红色历史

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是大革命时期宝安县党组织召开的唯一一次党代会,在深圳市党史上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和特殊的历史价值。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中共宝安县“一大”的历史史料挖掘不足,其红色文化的历史意义有待深入阐发。

寻足迹、知党史,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落实市、区领导工作批示和区六届四次党代会精神,深入挖掘宝安“一大”历史价值及意义,擦亮宝安红色文化品牌,区委党校联合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区档案馆、燕罗街道等单位专门组织了宝安“一大”党史研究课题组,成员们兵分7路赴广州、东莞、顺德、湛江、河源等多地走访调研。他们主要有三个任务:一是宝安“一大”在燕罗召开的历史背景。二是挖掘宝安县党组织建立之初重要人物事迹,包括黄学增、五任县委书记、参加“一大”的19名党代表的人生轨迹和革命生涯。三是总结宝安“一大”召开的历史价值及意义。

“之前一些人物的史料因为长期以来以讹传讹,有的甚至连名字和生卒年限都是错的,这次调研已将部分内容梳理清晰。”区委党校教授池蕾主要是寻找福永怀德的“三潘”。她介绍,当时参加宝安“一大”的党代表共有19人,仅怀德村就有3人,分别是潘翀、潘国华、潘满容。在此前的记载中,潘翀都被写成了潘聪,这次他们找到了潘翀的小女儿和女婿,一份4000多字的资料让他的革命的一生逐渐清晰起来,确认了他的名字和生卒年限。

第一任支部书记黄学增,第一任县委书记郑奭南,第一位党小组组长陈义妹,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走访等,课题组已对13人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比如郑奭南就是这次收获较大的一位。

郑奭南是大革命时期中共宝安县委的第一任书记,为宝安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历史环境的变化,关于郑奭南的人生轨迹等史料一直比较缺乏。在目前的资料中,他在1928年之后的情况基本为空白,此次据湛江史料专家发现,他于1942年到湛江(当年的广州湾),至1958年才离开,曾任多个学校校长,为湛江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深入研究郑奭南生平事迹,课题组通过档案、资料、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加强对郑奭南资料收集和整理这一基础性抢救工作,因为见过或与他有交集的人都已超七十岁。

不忘初心

将打造宝安党史党性教学馆

“这次我们有几个想不到。”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胡雨青说,想不到收获这么大,想不到突破这么大,想不到广大党员群众这么关注。

在寻访革命先烈足迹的时候,不管到哪儿,当地的群众、工作人员,甚至企业家一听说这件事,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区委党校副教授张志红说,寻访的过程非常曲折,但又让人非常感动。他们在寻找陈义妹后人时,一个下午走访了6户人家,即使不在这个社区,工作人员也会热情地帮忙寻找联系。

但因为历史久远,资料收集非常困难。课题组成员们不无遗憾地说,“如果再早10年就更好了,因为一些人已经走了。”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需要更多的人来支持参与。

“最好的纪念就是不忘初心。”胡雨青表示,在完善史料的同时,他们还将打造不忘初心主题教育精品课程,建设党史党性教学馆,推动调研成果真正落地。“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提供线索,一起来参与寻找红色足迹。特别是吕汉全、吴学、庄年桂、谭少华、麦齐亮等人史料及极其缺乏,希望有线索者积极提供有关情况。”宝安日报记者 张萍

[责任编辑:曾舒琪]

图片新闻更多+

街道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