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聆听
仔细记录
积极发言
宝安讯(宝安日报记者 何冬英)5月15日下午,市政协委员们围绕市政府工作报告等进行分组讨论。市政协委员,宝安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邓桂洪表示,听了报告,学习了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让人振奋,令人期待。特别是市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精练、干货满满,一组组亮丽数据,一个个新的“第一”,一项项荣誉称号,都印证了深圳极不平凡的辉煌历程,展现了深圳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
邓桂洪认为,深圳的发展奇迹,不是喊出来的,是实干出来的。作为“政协人”,在深圳乘势而上开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聚焦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使命,紧贴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新起点上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为深圳、宝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力量,续写更多更好的“春天的故事”政协篇章。
邓桂洪表示,一是在坚持党的领导上坚守政协初心。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根本政治原则和重大政治责任,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聚焦“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通过政协协商的制度实践,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行动,推动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落实。二是在服务中心大局上彰显政协担当。按照中共深圳市第七次代表大会的部署要求,着眼深圳、宝安在“双区”建设中的使命任务,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努力将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转化为政协履职担当、主动作为的具体举措,助力深圳、宝安改革开放再出发、先行示范再引领。三是在加强民主团结上发挥政协优势。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作用,发挥人民政协的统战职能,以政协会议为平台、调研视察为载体、界别活动为纽带,扩大各民主党派有序政治参与。深入基层做好宣传政策、理顺情绪、增进团结的工作,畅通意见诉求渠道,讲好深圳、宝安故事,在政协系统形成聚众智谋良策,万众一心助力“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磅礴力量。
强化区域协同 助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彭颖参加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分组讨论
宝安讯(宝安日报记者 何冬英)5月15日下午,在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分组讨论上,市政协委员、宝安区政协副主席彭颖表示,听了市政府工作报告,感到精神振奋。深圳“十四五”时期迎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尤其是创新体系的历史性变革和系统性重构,必将显著提升深圳创新发展能级。
彭颖表示,报告指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安全存在风险,是下一阶段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挑战。为此,彭颖建议,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激励为手段,以互联网平台技术为工具,让科技研发和市场需求高效精准对接,提升科技创新资源供给效能。统筹协调和系统布局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不同类型平台的协同发展。
彭颖认为,同时,要强化区域产业合作与链条联动。充分发挥深圳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区及宝安智能制造等各区域优势,强化重大科技基础、科教研发、智能制造、市场服务合作等创新要素的积极对接和顺畅流动,促进区域创新协同发展。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区科协系统社会组织资源优势和跨界协同优势,助力深圳市“双中心”建设。
市政协委员汪小兰建议:
利用城中村墙角空间 打造“一村一文化”
宝安讯(宝安日报记者 何冬英)来自宝安区的市政协委员汪小兰提交了《关于打造城中村“一村一文化”墙角文化宣传空间的建议》。
汪小兰认为,可从“墙角文化”入手,寻找城中村文化延续与宣传的突破口,打造“一村一文化”。目前,相关部门除了利用线上传播方式以外,线下宣传物料的投放也是重要手段之一。城中村虽设置公共宣传栏,但内容较为繁杂,一些楼栋墙角空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文化信息未能有效触达市民。
汪小兰建议,组织专家研究相关文史记录资料,协助梳理“一村一文化”相关内容,为每村选择3-5个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挖掘每村的文化故事,作为后期墙角文化宣传的重要素材。
同时,开展城中村“墙角2平方”宣传文化设计大赛,向社会公开征集优秀设计作品,为墙角文化的落地提供参考。在此过程中,需借助社会公众的设计力量,为社会治理的执行标准提供专业保障。此外,还要制定好宣传物料的管理制作标准,通过小程序统一管理各部门纸质宣传物料的投放,统筹张贴内容、时间、尺寸。由宣传部门统筹各个部门的宣传物料需求,出台宣传物料的管理制作标准,借助线上的管理工具,帮助各部门做好线下执行的辅助工作,确保整体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