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大中小学教育一体化,200位宝安中小学生共上一堂写作课

2025-09-15 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15日讯(记者 李小辉 何静)近日,“陕公书屋・深研悦读会”第四期在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前海院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市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主办,看远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特邀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奇葩说》辩手、杨澜读书轮值主编席瑞,以“从身边世界发掘写作议题”为主题,为来自宝安中学、新安中学等宝安中小学近200名学生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写作课,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校友、看远方(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任汝茂主持。这不仅是一场文学与思辨的盛宴,更是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推动大中小学教育一体化、服务宝安基础教育创新的生动缩影。

image.png

课程伊始,席瑞老师以互动提问拉开序幕,邀请同学们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热议网络词语或现象,共同剖析其流行背后的社会心理。这一环节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更自然引出了“世界观,藏在语词里”这一观点。席瑞以辩手特有的思维锐度,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世界的写作价值。他从“我与世界”“我与他者”“我与自我”三个维度展开。在 “我与世界” 篇章中,席瑞以 “科技” 为讨论锚点,结合 “人们因技术发展更好掌控时间,却也可能沦为时间仆人” 这一经典命题展开辩论式分析;“我与他者” 部分以 “社交” 为锚点,深入剖析 “搭子文化” 与传统友谊的差异;“我与自我” 部分的探讨则聚焦 “当网红在你的未来职业选择清单里吗” 这一问题,引导听众直面自我认知与价值选择。通过三个维度的解析与鲜活案例的呈现,席瑞清晰展示了如何从校园生活、家庭日常和社会观察中捕捉写作灵感,将个人体验转化为具有公共价值的思辨表达。

image.png

这场聚焦中小学生的写作课,生动体现了研究院在大中小学教育一体化试点工程的创新实践,是“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高质量教育协同体系”的系统规划。深圳研究院充分发挥高校智力资源与平台优势,以课程的跨学段衔接为核心,依托高校资源联动、跨学段教学协同等创新方式,将优质教育资源精准输送至宝安区相关学校,切实服务宝安基础教育创新发展。

image.png

image.png

互动环节成为思想交锋的现场。同学们围绕“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如何快速提取题目中需要思辨和发掘的关键点?”“在进行叙述文写作时,如何升华作文的主旨?”等实际问题与席瑞展开对话。一位同学问道:“辩证思维除了在写作中,还能在生活中帮助我们什么?”这一问题引发了关于写作与真实生活之间关系的深入讨论。这种开放平等的交流氛围,正是深圳研究院致力构建的“同上一堂好课”新样态。

作为服务宝安、前海的重要实践,深圳研究院正以多项举措探索建立校地协同育人体系。围绕大中小学教育一体化试点工程,持续推进“先锋课堂”等创新实践项目,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现代化提供可复制的“宝安范式”,为“双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聚焦校地协同育人,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以“红色教育-专业实践-素养培育”为联动主线,整合湾区红色资源与实践场景设计“1+N”研学计划,为人大学子开拓深圳课堂;开展“治国理政”实岗锻炼计划,组织人大学子深入宝安基层部门、产业一线试岗锻炼,为宝安发展注入青春动能,为“双区”建设培育政治坚定、能力复合的青年人才。

未来,深圳研究院将继续深化与宝安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完善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青少年人文素养提升提供可持续的“人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