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12日讯(记者 李小辉)珠江浪奔涌,宝安启新程。9月12日,宝安区2025年“新时代 我来讲”理论宣讲创新活动在宝安青少年宫梦剧场举行。自2016年起,活动已连续举办十年。今年,“新时代 我来讲”以“‘十’现美好 宝安‘新’答卷”为主题,聚焦“特区探路、湾区筑脊、文脉深耕、创新基因”四个时代之问,邀请多位行业代表、专家学者以及特区建设者代表分享奋斗心声,以他们的闪光记忆,生动串联时代足迹,展现理论指导实践的强大力量。
作答时代之问 共绘五大篇章 书写“宝安‘新’答卷”
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深圳经济特区,创造了许多“特区奇迹”,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十年耕耘,“新时代,我来讲”与特区、与宝安共成长,已成为宝安连接党心民心的重要桥梁。本次活动是“新时代 我来讲”十年的厚积薄发,也是对宝安发展成就与变化成果的生动呈现,更是在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下,对宝安如何勇担新使命、答好新答卷的时代问答。
活动以“时代问答”为主线,匠心设置“勇立潮头”“湾区脊梁”“千年文脉”“创新共生”“新程作答”五大篇章,融合组歌演唱、情景朗诵、机械舞等艺术形式,并为首届“新时代 青年说”获奖选手颁奖,发布《“十”现美好》立体书,展现了理论宣讲“宝安模式”的蓬勃生命力与创新力。
活动特邀全国道德模范、中建钢构首席专家陆建新,兆威机电CEO叶曙兵,华发股份深圳董事长总经理李挺,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教育长宫正等,共同回顾深圳经济特区发展辉煌历程,探讨宝安在新时代下的使命任务。
“新时代 我来讲”由宝安区委宣传部主办,区融媒体中心承办,自2016年开启首讲,十年间足迹遍及宝安社区、企业、校园,以真人真事真情感,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宝安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强大合力,曾获中宣部理论宣讲大奖,成为创新理论宣讲的响亮品牌。
勇立潮头,赓续“特区精神”,书写发展奇迹
时间的刻度,丈量着奋斗者的足迹,一代代人来到深圳,用汗水和智慧,将自己的青春编进深圳发展基因,他们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共同创造了从“边陲小镇”到“国际化大都市”的深圳奇迹。深圳奇迹的背后,蕴含着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的智慧与汗水。全国道德模范、中建钢构首席专家陆建新作为2019、2020、2022三届宣讲人重返舞台,带来《一份匠心 一座新城》的讲述。
陆建新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建设一线,从“三天一层楼”的国贸大厦到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他的建设故事展现了从“深圳速度”到“高质量发展”的特区发展历程,而他也是千千万万特区建设者的缩影。无数奋斗者用汗水和脊梁勾勒深圳年轮,让特区精神更加可亲、可学、可效仿。参加九三阅兵后,他既感动又震撼,他表示,“这是新时代中国实力、中国发展、中国力量的展现。深圳需要年轻人接续奋斗,共同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湾区脊梁,智造未来,宝安智造加速走向世界
制造业是宝安的立区之本,更是深圳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从过去的“三来一补”走向今天的“先进制造”,宝安走出了一条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如今,宝安是深圳的产业大区、制造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排名第二,23项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7万工业企业造就了一片广阔的“产业森林”。
在“湾区脊梁 智造未来”篇章,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兆威机电CEO叶曙兵,讲述了企业《小齿轮转动大战略 单项冠军的智造之路》。
2001年,兆威机电从宝安西乡起步,从800平方米小厂、40余人团队,成长为微型传动领域专家、人形机器人百强。今年7月,兆威向全球发布新一代仿生灵巧手。一路走来,企业坚持创新驱动,连续4年研发投入超营收10%,拥有500余人研发团队、450多项知识产权,参与制定5项国家标准,成为从宝安本土成长起来的创新标杆。
叶曙兵表示,宝安坚实的产业生态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区内聚集超1.5万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不出宝安就能配齐配套”,极大提升了协同创新与迭代效率。
千年文脉,时代新韵,宝安打造文化“新名片”
深圳前海,一台巨型“制冷机”正轰鸣启动,点燃了大湾区的热情。零下5℃的前海冰雪世界,正席卷北纬22°的深圳。即将于9月29日与大家见面的前海冰雪世界,不仅好玩,更是充满高科技与无限想象。华发股份深圳董事长总经理李挺介绍了宝安文旅新地标——前海冰雪世界的建设与未来。
垂直高差达83米的雪道,建成后将超越迪拜Ski Dubai(60米)成为全球室内滑雪场世界第一高差;单条雪道长463米,且全部符合国际雪联(FIS)认证标准。同时,规划了14项冰雪游乐项目,包括华南首个室内33米深潜池、国际标准的攀岩墙等功能,真正实现“一季滑雪、四季嗨玩”。
深圳,证明了冰雪无需等待冬天,热情与创新才是永恒的季节。
作为深圳文化的源头、深港文化之源,宝安正推动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相向而行。今天的宝安,文旅融合赋能,绘就“新宝安”的诗与远方,宝安以承办十五运会相关赛事为契机,加快推进旅游景点及旅游设施优化提升。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深圳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透过深圳这个“窗口”,世界看到了一个欣欣向荣、气象万千的文化中国。
年共进,新程作答,为“中国之治”贡献更多宝安力量
活动现场,2位青年代表、4位“新时代 青年说”获奖选手,从不同视角分享了他们与宝安共同成长、奔赴未来的青春故事。魏思远边读书边创业,智能穿戴设备远销海外;“网红校长”姜薇以教育创新破圈;肢体一级残疾的宝龙雨以艺术创作焕发生命光彩......他们的故事,是宝安为每个普通人提供梦想舞台的生动诠释,是宝安“产城人”融合发展的鲜活注脚。
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教育长宫正教授作为特邀专家,以历史视野和前瞻眼光,带领观众探讨宝安的发展经验与未来潜力,解读宝安在新时代的使命与路径。
宫正分享,深圳改革开放史分为五个阶段,也可概括为“先行先试”和“先行示范”两个具有鲜明阶段性特征的时期。宝安始终勇立潮头——从引进全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到新时代聚焦低空经济、智能化转型和基层治理,为全国探索了众多宝贵经验。
他认为,前海扩区是宝安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大机遇,推动两业深度融合,强化与香港协作,吸引全球高端要素集聚,“宝安成功实现了从关外老区到‘超级城市新中心’的蝶变”。
在宫正看来,面向“十四五”收官与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宝安应紧扣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契机,推进制度创新与产业转型:抓住创新领域,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产业新赛道,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集聚区、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重要支撑极与汽车出口重要基地、打造数据跨境流通的承载区和数据要素产业集聚地,推动低空融合飞行规则与标准的完善、促进低空经济从“起飞”迈向“高飞”。同时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支持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新路径,为“中国之治”贡献更多宝安智慧、宝安力量和源头活水,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宏伟实践中继续勇当先锋、挺立潮头,续写春天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