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丨宝安以全域应用场景开放支持创新创业

2025-04-11 来源:滨海宝安、宝安融媒

深圳市宝安区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以全域应用场景开放支持创新创业”

时间:2025年4月10日上午11:00

地点:宝安区委区政府附楼一楼大会议室

实录内容

主持人富嘉礼(宝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以全域应用场景开放支持创新创业。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

宝安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王凌云女士;

宝安区科技创新局局长沈彦先生;

宝安区财政局局长李烨华先生;

宝安区公共物业管理局局长马东先生;

我是宝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富嘉礼

首先,我们请区发展和改革局王凌云局长介绍宝安区全域应用场景开放总体情况。

王凌云: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谢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宝安的关注和支持!

当前,场景创新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作为“全国创新百强区”与“最具创投价值城区”,宝安正以“全域开放”为抓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天,我以“12345”工作主框架,向大家介绍宝安打造场景全域开放标杆城区的行动做法。

“1”:一个转变,从“给优惠”到“给机会”转变,以场景赋能未来。传统补贴模式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我们转向开放场景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新技术首试、新产品首用的“试验场”。前期,通过市区联动,我们开放了机场货运、海滨广场、低空飞行等场景,兆威机电“灵巧手”在宝安机场开展实测验证,分拣效率提升42%。宝安有界、场景无限,未来“城市即场景”,宝安全域都将成为创新试验场、科技加速器!

“2”:两条主线,“三新”与“三首”并进,以场景加速创新。产业的发展方向就是场景的创新方向。我们支持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先行先试,深入挖掘一批首批次、首版权、首台套产品,助力企业在宝安首发、首秀、首展。2025年起,每年开放100个以上创新应用场景,发布1000项以上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撬动应用金额超1000亿元。在宝安,场景将赋能千行百业、链接千企万家。

“3”:三大示范,首批围绕低空应用、智能制造、智慧城区打造标杆示范。我们将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宝安海、陆、空、铁区位优势和智能制造场景优势,携手前海、面向湾区,聚焦三大领域率先打造标杆示范。①在低空应用方面,已建成全国首个载人无人机城市运营中心,拥有121个起降点、137条航线,完成载货飞行25.8万架次,未来将扩展至智能配送、应急救援、eVTOL通勤等场景,打造低空经济“最佳示范地”。②在智能制造方面,依托宝安“视半工备、海陆空网”产业体系,当好“场景策划师”“场景撮合官”,围绕企业转型升级、技术突破的痛点难点,鼓励大型企业积极开展场景创新,通过“揭榜挂帅”“场景竞赛”等形式,将企业“技术参数”转化为用户“场景痛点”。同时,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增资扩产,加快企业“智改数转”,升级企业场景创新“技术装备”,打造一批领航级、卓越级“智能工厂”,创维、影石、洲明科技等一批创新产品获得推广应用。③在智慧城区方面,上线全国首创的“宝医数智”医疗大模型,覆盖9家医院、220家社康,实现24小时在线的AI辅助诊疗、智能健康管理等60个场景应用,惠及近500万居民。接下来,我们将完善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政务等智慧大脑功能,丰富“AI+场景”应用,让城市更智慧、民生更暖心。

“4”:四张清单,打通供需堵点,政企双向奔赴驱动场景落地。应用场景创新离不开供需的精准对接。我们坚持“为场景找技术、为技术找场景”,推出“2+2”四张清单。①政府开放清单,坚持“开放为常态,不开放为例外”,依托宝安丰富的海、陆、空等自然资源,围绕市政道路、公园绿地、主题景区等公共空间资源,定期梳理发布一批场景清单。②政府采购清单,统筹政府、国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等资源,结合政府投资、政务服务、外包采购等领域,集中梳理形成一批场景,定期发布建设需求清单,实现“政府点单,企业接单”“政府挂榜、企业接榜”。③企业需求清单,开展应用场景需求征集、遴选,建立“企业点单、政府接单”“企业点单、政府撮合”等形式,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助力企业完善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开拓新业务,让更多企业家、创业者分享宝安机会。④企业能力清单,坚持企业有技术、政府帮落地,企业出产品、政府搭场景,定期发布“宝安创新产品推荐目录”,推动中小企业“创新迭代,卡位入链”。

“5”:五大主题,持续用力攻坚,构建从“新场景”到“新图景”的精彩蝶变。锚定“更新质的产业、更新潮的消费、更智慧的城区、更暖心的民生、更绿色的生态”等“五大主题”,整合优化现有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全领域开放、全区域应用、全链条支持、全要素保障、全周期包容的“五全”支持机制,实现气象一新、面貌一新、效益一新。未来,在宝安:我们可以搭乘无人机,飞越凤凰山,沐浴晨光朝霞、俯瞰苍林翠海;我们可以借助AI平台,指尖轻点、一触即达,体会秒批办事的畅快淋漓;我们可以走进智造车间,洞察生产,见证产业升级的蓬勃脉动;我们还可以漫步智慧街区,目光所及,领略城市治理的和谐画卷。

打造新场景,宝安“有机遇、有礼包、有未来、无障碍”。借此机会,我们向广大企业发出诚挚邀请:

如果您有技术,宝安愿做“首试平台”,提供场景验证、要素支持;

如果您有产品,宝安愿做“首发窗口”,联动政府采购、市场推广;

如果您有梦想,宝安愿做“长期陪跑员”,为企业成长全程护航!

最后,诚挚邀请各位记者朋友多来体验、打卡宝安,一起开启“宝安有界,场景无限”的新篇章,让创新在这里生根,让未来在这里生长!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富嘉礼谢谢凌云局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各媒体在提问前首先通报自己所在新闻机构名称。下面可以举手提问。

记者:经济日报记者提问,请问王凌云局长,您刚才提到的“有机遇、有礼包、有未来、无障碍”非常鼓舞人心,接下来宝安区有哪些具体举措来保障全域场景开放?

王凌云: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目前我们正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全方位护航场景开放标杆城区建设。一是组建场景服务专班。建立跨部门跨街道协同工作机制,加快出台专项行动方案,确保场景开放有人统筹、有人谋划、有人跟进、有人服务。二是强化供需对接机制。实施“为好产品找好场景、为好场景找好产品”双找行动,定期征集、动态遴选“四张清单”,构建“挖掘征集-遴选发布-对接落地”滚动实施机制。依托“宝i企”开通“宝安场景直通车”板块。三是夯实要素资源支撑。推动政府数据资源最大化予以开放共享,加快各类工业互联网、电子材料院等公共技术平台开放共享,共建“场景实验室”,降低企业试错成本。鼓励底层技术跨界示范应用。四是创新政策推广支持。用好用足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实“三首”产品政策。在宝安日报、宝安融媒等媒体平台开辟“爆款新品”栏目,在湾区展示中心定期举办新品发布会,在欢乐港湾设立展示、体验、销售一体的创新精品长廊,力争“周周有发布,月月有新品”。开展场景创新大赛,优秀案例纳入区创新名录并向全国全省全市推广。

我们希望,通过这套组合拳的持续发力,让宝安成为场景创新的沃土,每一粒创新的种子都能在这里破土成林,每一个奇妙的创意都能在这里找到绽放的舞台!

富嘉礼:好,谢谢凌云局长,下面可以继续提问。

记者人民日报记者提问,请问马东局长,宝安作为产业大区,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集聚度高,请问宝安区如何从空间要素上精准、高效保障产业发展?谢谢。


马东:谢谢您的提问。根据宝安区七届四次党代会关于“打造一批低成本、高品质、定制化,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产业保障房”的要求,我区构建“普惠+定制”产业空间供给体系,分类分级保障创新创业团队和各类企业的空间需求,加快推动我区“17+2”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我区现有工业厂房、研发用房、商业办公、仓储物流四类产业空间近1亿㎡,围绕不同的产业定位,我们精挑细选出超百万㎡低成本、高品质、定制化优质产业空间。

一是面向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灵巧手等前沿产业领域,在海纳百川大厦、雪花科创城、汇智研发中心等政府和国企园区,推出2万㎡“零租”空间,通过遴选入驻的创新创业团队最高可享2年免租优惠;鼓励深业U中心、大铲湾蓝色未来科技园、创新智慧港等园区,打造2.3万㎡“极客智造”、“无忧空间”,入驻的初创团队可享3-12个月免租优惠。二是面向软件、互联网、数据文娱产业,在前海科兴科学城、稻兴环球科创中心等园区,推出8万㎡研发办公空间,通过“政府补一点、园区让一点、企业出一点”的方式,大幅度降低租金成本,通过遴选入驻的企业可享首年免租、后续两年3-7折租金优惠。三是面向低空经济产业,在大铲湾、燕罗两个低空经济产业园,推出4.8万㎡研发办公空间,新引进的规上企业可享3折租金优惠,新引进的规下企业可享5折租金优惠。四是推出41.83万㎡创新型产业用房,通过遴选入驻的企业按不同标准可享3、5、7折租金优惠,其中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29.5万㎡,用于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雪花科创城、云展大厦、嘉州大厦等12.33万㎡,用于支持“视半工备、海陆空网”重点产业集聚。五是除了以上已建成的产业空间,我们还在新建的深圳(前海)国际数据产业园、中粮大悦城商业中心、新桥东先进制造产业园等优质园区,提供46.5万㎡可定制产业空间,租金不高于市场参考价,满足企业个性化发展需求。

同时,我们在园区服务上,建立“园长制”挂点服务机制,由区委书记、区长和各街道、区直部门负责同志任“园长”,分别挂点97个重点园区,围绕园区产业定位,统筹谋划产业集聚、配套完善等工作。在工作机制上,专门成立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为组长的产业空间保障工作专班,协调解决重大产业项目的空间匹配,统筹产业空间保障工作。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开展产业空间租赁市场乱加价、乱收费、乱分摊、乱改加建、乱分转租等“五乱”现象综合整治行动,切实减轻企业经营成本。

此外,我们还开发上线了“AI智选空间”小程序,通过AI集成“地段、租金、面积、权属、层高、承重”等产业空间关键要素,根据企业需求,实现“一键搜索、一键生成、一键匹配”,初步建立“需求画像-智能推送-线下带看-政策适配”全链条服务。

最后,我用一句话结束人民日报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百万空间零租起,宝安助您创辉煌!谢谢!

富嘉礼:好,谢谢马东局长。现在可以继续提问。

记者:南方日报记者提问,请问沈彦局长,作为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高地,宝安连续4年获评全国创新百强区第二,请问宝安如何打造最优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谢谢!


沈彦: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我来简要回答一下。首先我给大家介绍几组关于宝安产业发展的数字。一是科技企业蔚然成林。2024年,全区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家、总量达277家,位居全国区县第三;新增国家级单项冠军6家、上市企业5家,均为全市第一;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7397家、连续8年领跑全国。二是企业创新人才济济。全区高层次人才5861人,留学归国人员2万余人,技能人才120万人,各类人才总量突破140万,推动全区专利授权总量近50万件、连续六年全市第一。三是服务企业创新创业高效。我们持续营造“有事马上办、无事不打扰”的经营环境,“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支持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让年轻的创业者可以自在经营、安心扎根,2024年宝安获评全国唯一营商环境年度城区。

2025年,我们将坚持树牢科技打头阵的发展理念,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建设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创新创业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

一是继续强化科技创新企业主体地位。企业是深圳最具活力的创新群体,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我们搞科技创新,一切以企业为主体。宝安科技中小微企业多,创新活力足、产业配套力强,我们将会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在两位数以上。同时组建联合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创新联合体30个以上,推动单一创新向联合创新升级、竞争创新向共享创新转变,让企业创新创造的“新能”充分奔涌、竞相迸发。

二是提升平台赋能产业发展能级。我们将强化市区联动、紧密协同前海,加快推动龙头企业、大院大所布局的平台由“落子生根”向“开枝散叶”转变。高标准、强实效建设华为云具身智能创新中心、电子材料院、南方工研院等一批产业支撑力强、成果转化率高的开源创新服务平台,全面辐射带动宝安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向新发展,催生更多具有宝安特色的“硬科技”“黑科技”。

三是持续构筑科技人才汇聚优势。深入实施“凤凰英才”“卓越工程师”计划,协同共建海外人才工作站,引进各类人才2万名以上。高效落实应届毕业生来深15天免费住宿等政策,让人才就业创业更安心、更舒心、更暖心。刚才关于创业有关空间的支持政策,马东局长已经详细介绍了,我们各个部门也将联合起来,为各类创新企业和人才提供一系列周到的服务。

最后,借此机会诚邀来自海内外的企业、科研团队和创新创业者来宝安发展壮大,成就一番事业,谢谢。

富嘉礼:好,谢谢沈彦局长,下面请继续提问。

记者:凤凰网记者提问,请问李烨华局长,我们注意到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宝安区国高企业连续8年保持全国区县级第一,区内创新创业氛围有目共睹,请问宝安区是如何推动政府引导基金支持创新创业?基金如何更好服务初创企业?

李烨华: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宝安引导基金由区政府全额出资,以服务产业发展、支持科技创新为根本宗旨,坚持政策引领、市场化运作。2023年,区委区政府高位谋划部署,创新引导基金运营机制,委托头部机构深创投集团管理。这两年来,依托宝安制造业基础优势、深创投专业投资力量,宝安引导基金充分发挥市场化资源配置、财政资金杠杆放大作用,打造覆盖多领域全周期的“基金矩阵”。目前已参与设立了23只子基金,联动形成超千亿规模的产业基金集群,投资阶段已覆盖种子期、天使期、早中期、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并重点投向“视半工备、海陆空网”等重点集群,构建形成了“政府资金撬动+引导基金聚势+子基金群协同”的全周期资本赋能体系,为宝安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截至目前,宝安引导基金投资覆盖区内企业超百家,其中直接投资的企业已成功上市5家。

对于初创企业的扶持方面,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5〕1号),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类基金,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深圳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目前全市设立了3只种子基金,宝安区积极响应争取,成功落地2只,分别为深创投红土种子基金、规模3亿元,同创智享种子基金、规模2亿元,成为全市唯一的双种子基金落地区。种子基金充分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作用,存续期长达15年,真正做到陪伴创新企业成长,与创业者同行;紧紧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等尖端科技领域,致力于投资孵化“更早、更小、更前沿”创新技术;重点挖掘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壁垒的“硬核”项目,破解早期初创企业“从0到1”的融资困局,为推动产业升级、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金融工具。

作为宝安引导基金投资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种子基金将深度融入宝安区“视半工备、海陆空网”重点产业布局,为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未来,宝安区的两只种子基金将全部投向种子类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扶持宝安初创企业成长。谢谢!

富嘉礼:谢谢烨华局长,我们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刚才,王凌云局长介绍了宝安区全域应用场景开放的总体情况,并且同马东局长、沈彦局长、李烨华局长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我们这次发布会的图文实录将在宝安区政务微信公众号“滨海宝安”和宝安区人民政府网站等官方平台刊发,同时,宝安融媒、宝安湾、深圳宝安网等媒体平台也会有图文和视频的发布。

记者朋友们,宝安区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区政协六届五次会议正在进行中,会议对打造优质环境、支持创新创业作出了多项部署,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报道。

湾区方兴,御风而行。新时代的宝安,正以“前海主场、湾区C位”的区位与担当,以坚实的产业基础、优质的创新生态、一流的营商环境,高端的城区品质和完善的服务保障让创业更开心、让企业更安心、让人才更暖心、让生活更顺心!欢迎媒体朋友们继续关注、关心、支持宝安!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