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4月2日讯(记者 李小辉 通讯员 龚润芳 徐浩浩)在2025年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期间,除了有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以及摩肩接踵的香客外,还有一群特意前来探寻本土文化根脉的学生,他们通过聆听讲解和互动体验等方式,在热闹的庙会里上了一堂“可触摸的历史课”,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前来研学的学生们在西乡本土青年学者徐浩浩的带领下走进北帝古庙,实地探访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源地。在古庙碑廊前,学生们认真研读古庙重修碑上的斑驳字迹。“这块源自清朝道光年间的重修碑上,刻着当年捐资的一百多位商户,囊括了金融业、服务业、手工业、农业、渔业等,印证了西乡曾是地区性的商业繁荣大码头!”随后,学生们来到古庙墙上的《西乡晚清繁华录》画卷前,在徐浩浩的引导下细细端详起这幅记录了晚清时期西乡地区风貌的画作。据了解,该画作是由时年耄耋之际的西乡籍旅港同胞手绘而成,总长6.6米,画作重现了晚清西乡盛景——商船云集的码头、鳞次栉比的骑楼、鲜活的市井商贩、热闹非凡的民俗活动等等。“原来百年前的西乡就已如此繁华,真是了不起!”参与研学的学生们无不惊叹道。
离开古庙,研学队伍来到以“三月三”冠名的虎狮馆,馆内陈列着风格各异的醒狮头与虎狮头,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据徐浩浩介绍,该虎狮馆由早年来深经商的汕尾人所共同开设,由于汕尾人与西乡人共同敬仰北帝公,同时被西乡地区的兼容并包精神所吸引和共融,于是这批汕尾人决定将家乡的“神兽”带来西乡这一“第二故乡”,共同将“三月三”这一民俗文化发扬光大,书写了“深汕一家亲”新时代典范。“醒狮文化不仅是非遗技艺,更是西乡人‘包容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印证。”
历史不再蜷缩于课本褶皱的纸页间,“非遗”也能从泛黄的史册跃入沸腾的市井中。据介绍,在西乡街道以及以徐浩浩为主的本地公益力量的不懈努力下,今年以来已有超30个学生团队来到西乡进行历史文化研学。研学火爆的背后,折射出了西乡非遗教育的“破圈”之路,更是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从“地方民俗”到“教育IP”的精彩蜕变。如今越来越多学校、机构将目光投向本土非遗资源,“西乡模式”有望成为区域历史文化传承教育的典型样本。